正在加载图片...
、同学篇 1、关照杜悦鸣 杜悦鸣(字琨福鼎人氏)长六师两岁。是六师民国17年(1928)在省立福州第一高级 中学第一分校(后改名理工中学)的一位有才华的同学。翌年,六师考入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文 学预科,(后升入本科国学系,民国24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起先,杜悦鸣没同时升入 北平私立中国大学使他十分挂念。他在《北学集·怀杜悦鸣》一诗写到:“怅望天涯孤鸟飞, 阶除闲步雨霏霏。八闽山色应如旧,草绿江南待我归。”接着,他因收到杜悦鸣著《永嘉游 稿》喜出望外由衷赞赏又作《读悦鸣<永嘉游稿>》:“吾友家世杜陵推,百篇诗作水云媒, 峻若山嶽之崔嵬,健若霜雪之松梅。赐也何敢望颜回,空自低徊紫禁隈。”他为同学的成就 而喜悦并引为骄傲,真诚的把悦鸣比做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而自己甘为子贡。活脱脱是一 位忧乐与共的知己;后来悦鸣终于启程同来北京求学。不料,他在当时漫长艰苦的旅途中罹 患重病,亏得六师一路端屎端尿悉心照料才得以平安抵京。当他身体康复之后,六师又邀朋 呼友陪同他游览大钟寺、西直门城楼,使他迅速走出疾病的阴影,享受来到燕京的开心相聚。 见《同悦鸣敏如游大钟寺》、《和悦鸣登西直门城楼韵》)。多么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转瞬十 年后又面临毕业,为各自的前程他们不得已又要分手。六师依依不舍地在《别悦鸣》写道 此去何时会,从游十年同。八闽虽可乐,能不忆燕中”。夫子是如此重友情!当年的除夕 之夜他又作《除夜有怀悦鸣次前韵》写道:“除夜思君意万千,消愁酒费杖头钱。凤城山色 乌溪月,何日寻舂共刺船。”夫子的友情就是这样绵延悠长的。1942,他们又一起受聘福建 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文史地科国文副教授。次年春,得悉杜悦鸣不幸辞世。因路途遥远,赶 不上诀别。当他来到停棺处,抚棺痛哭,在《别悦鸣权厝》一诗写道:“有恨随秋至,无魂 入梦来。抚棺一洒泪,欲去首频回。”当大年之夜到来时,夫子还沉浸在痛苦的缅怀之中, 其《除夜有怀亡友悦鸣》诗道:“去年除夕记相思,曾寄平安七字诗。今又岁终君竟去,招 魂无处雨如丝。”真水无香诗如其人。据霞浦文史资料(孔庆荣文)载,之后,六师为亡友 悦鸣办了后事,并一直资助遗属的生活。直到40年后(1983年)夫子赴京重游白云观陶然 亭时,又触景生情回想当年亡友杜悦鸣在此有题壁诗,潢川孙海波为篆书,今不见,悲从中 来,竟至于诗兴全无。在《华庐集·筱婧以游陶然亭诗见示,促余有作,勉成一律答之》“陶 然亭畔吟诗去,何意寻诗半句无。未是风光今逊昔,只缘才思老弥枯。漫嗟杜季留题壁,长 记林翁饯别图。”夫子就是这样用真情、深情去爱人,用真诚去待人、真心去感人,而且绵 延悠长始终不衰。这也是品德修养高难之处。——“《易传》谓:“人贵有恒,立心勿恒,则 凶。”而《论语》言:“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 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一一见黄寿祺《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2、痛哭李行之 李行之先生长六师十一岁,他们相识时在己巳(1929)之秋,届时六师年十八,肄业于北 平中国大学文科之预科。行之亦于是秋入中国大学本科国学系。二人科属虽不同,而宿舍相 邻得以时时相见。其后二年,夫子亦升入本科国学系,虽年级有异,而得共同选修专业课程 毕业之后,各忙公务,再难相见。1986年9月夫子应兰州大学之邀赴西北讲学。他兴致勃 勃地赶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拜访老学长。不料被告知学长李行之已于16年前文革中逝世 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墓园凭吊,悲怆莫名痛哭失声。同行者无不动容。有《兰州华林山烈士陵 园吊李行之学长》诗云:“华林山上有陵园,烈士英名万古存。恨我迟来十六载,临风雪涕 赋招魂。”由此可见六师的同学情怀何等真挚谊长! (顺便插一句:此诗原归入《西北游吟草》凡38首,写于1986年9-10月未及编入《六 庵诗选》皆见六师亲赠手稿复写件)2 一、同学篇 1、关照杜悦鸣 杜悦鸣(字琨福鼎人氏)长六师两岁。是六师民国 17 年(1928)在省立福州第一高级 中学第一分校(后改名理工中学)的一位有才华的同学。翌年,六师考入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文 学预科,(后升入本科国学系,民国 24 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起先,杜悦鸣没同时升入 北平私立中国大学使他十分挂念。他在《北学集·怀杜悦鸣》一诗写到:“怅望天涯孤鸟飞, 阶除闲步雨霏霏。八闽山色应如旧,草绿江南待我归。”接着,他因收到杜悦鸣著《永嘉游 稿》喜出望外由衷赞赏又作《读悦鸣<永嘉游稿>》:“吾友家世杜陵推,百篇诗作水云媒, 峻若山嶽之崔嵬,健若霜雪之松梅。赐也何敢望颜回,空自低佪紫禁隈。”他为同学的成就 而喜悦并引为骄傲,真诚的把悦鸣比做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而自己甘为子贡。活脱脱是一 位忧乐与共的知己;后来悦鸣终于启程同来北京求学。不料,他在当时漫长艰苦的旅途中罹 患重病,亏得六师一路端屎端尿悉心照料才得以平安抵京。当他身体康复之后,六师又邀朋 呼友陪同他游览大钟寺、西直门城楼,使他迅速走出疾病的阴影,享受来到燕京的开心相聚。 (见《同悦鸣敬如游大钟寺》、《和悦鸣登西直门城楼韵》)。多么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转瞬十 年后又面临毕业,为各自的前程他们不得已又要分手。六师依依不舍地在《别悦鸣》写道: “此去何时会,从游十年同。八闽虽可乐,能不忆燕中”。夫子是如此重友情!当年的除夕 之夜他又作《除夜有怀悦鸣次前韵》写道:“除夜思君意万千,消愁酒费杖头钱。凤城山色 乌溪月,何日寻春共刺船。”夫子的友情就是这样绵延悠长的。1942,他们又一起受聘福建 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任文史地科国文副教授。次年春,得悉杜悦鸣不幸辞世。因路途遥远,赶 不上诀别。当他来到停棺处,抚棺痛哭,在《别悦鸣权厝》一诗写道:“有恨随秋至,无魂 入梦来。抚棺一洒泪,欲去首频回。”当大年之夜到来时,夫子还沉浸在痛苦的缅怀之中, 其《除夜有怀亡友悦鸣》诗道:“去年除夕记相思,曾寄平安七字诗。今又岁终君竟去,招 魂无处雨如丝。”真水无香诗如其人。据霞浦文史资料(孔庆荣文)载,之后,六师为亡友 悦鸣办了后事,并一直资助遗属的生活。直到 40 年后(1983 年)夫子赴京重游白云观陶然 亭时,又触景生情回想当年亡友杜悦鸣在此有题壁诗,潢川孙海波为篆书,今不见,悲从中 来,竟至于诗兴全无。在《华庐集·筱婧以游陶然亭诗见示,促余有作,勉成一律答之》“陶 然亭畔吟诗去,何意寻诗半句无。未是风光今逊昔,只缘才思老弥枯。漫嗟杜季留题壁,长 记林翁饯别图。”夫子就是这样用真情、深情去爱人,用真诚去待人、真心去感人,而且绵 延悠长始终不衰。这也是品德修养高难之处。——“《易传》谓:“人贵有恒,立心勿恒,则 凶。”而《论语》言:“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 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见黄寿祺《从<易传>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2、痛哭李行之 李行之先生长六师十一岁,他们相识时在己巳(1929)之秋,届时六师年十八,肄业于北 平中国大学文科之预科。行之亦于是秋入中国大学本科国学系。二人科属虽不同,而宿舍相 邻,得以时时相见。其后二年, 夫子亦升入本科国学系,虽年级有异,而得共同选修专业课程。 毕业之后,各忙公务,再难相见。1986 年 9 月夫子应兰州大学之邀赴西北讲学。他兴致勃 勃地赶去兰州西北师范学院拜访老学长。不料被告知学长李行之已于 16 年前文革中逝世。 他马不停蹄地赶往墓园凭吊,悲怆莫名痛哭失声。同行者无不动容。有《兰州华林山烈士陵 园吊李行之学长》诗云:“华林山上有陵园,烈士英名万古存。恨我迟来十六载,临风雪涕 赋招魂。”由此可见六师的同学情怀何等真挚谊长! (顺便插一句:此诗原归入《西北游吟草》凡 38 首,写于 1986 年 9-10 月未及编入《六 庵诗选》皆见六师亲赠手稿复写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