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上:了解和认识地球科学发展中的思想品德,坚持社会 爱国情怀 坚定的政治立场:热 系统识地球 祖国,具有为国家富 中 的相作用及其机制,收培养树 成为 恶确的统值熨希观生科学 和可靠接班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 和号用于解 高 复杂工程问题! 统及其平衡、地质灾者、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中 进工程实践中评价工程问题对环 环境、社会可特续发 展的影向。 境和会可持售发展的的 13.终身学习。具有自 低 养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良好意 发展的能力: 识。 教学方法 讨论 1.重点 地球的物质组成:元素、矿物和岩石: 、陆地水 水灾害和水污染: 碧 念和影响因素: (3)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机制 (4)气象灾害、水灾害与地质灾害的成因。 果程各教 学环节内 知识点 的 教学方式作业测验 与安排 厂绪论 课堂理论教 学 (思考1.了解和认识地球科学发展中的 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代地球科 学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怀、 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2.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球 系统结构与组成,以及各圈层间 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培养树立 正确的系统观、时空观、科学 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思想品德。坚持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 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 祖国,具有为国家富 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 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成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可靠接班人。 中 3.掌握矿物和岩石的类型和特 征、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 球内部圈层的组成、特点及各圈 层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岩石 圈的变形和变位,为工程建设、 管理和维护提供理论支撑。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 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 高 4.了解和认识地球环境演化历 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生物圈系 统及其平衡、地质灾害、气候灾 害和生物灾害的成因、特征和危 害,促进自觉保护地球环境,促 进工程实践中评价工程问题对环 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 何避免和减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 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 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影响。 中 5.建立系统的地球科学知识体 系,自觉跟踪学习地球科学发展 成就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能 源和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 养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良好意 识。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 学 习 和 终 身 学 习 的 意 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 发展的能力。 低 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学生线上自学课时8课时,线下 教学16课时。每个章节面授前,要求学生完成线上自学。通过线上发布作业、讨论 和测试等。相关老师参与线上与学生的互动。线下重点讲解章节重点和难点以及学 生自学时留下的疑难问题。采用案例、专题、讨论、实物讲解等形式开展教学。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重点 (1)地球的物质组成:元素、矿物和岩石; (2)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分层和物质转换以及气象灾害和大气污染; (3)生命的起源、演化、生物圈的形成、生态系统平衡和失衡、生物灾害; (4)海洋水、陆地水、水灾害和水污染; (5)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层和特点; (7)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8)岩石圈的变形和变位及其产物; (9)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和成因。 2.难点 (1)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识别; (2)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利用其如何反演地质演化历史; (3)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机制; (4)气象灾害、水灾害与地质灾害的成因。 课程各教 学环节内 容与安排 知识 单元 知识点 课内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测验 课外 学习 绪论 1.地球科学的定义 2.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内容 3.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4.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2 课堂理论教 学 结 合 自 己 的 学 科 专 业 思 考 学 习 地 球 科 学 的 意 义 (思考) 线上 讨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