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长沙理工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授课教案(自然科学,任课教师:谌宏伟)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247.8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教案 2022-2023学年第2学期 课程名称:地球科学(自然科学)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授课学时:24学时 授课对象:临班41 任课教师:谌宏伟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3年2月 全课程教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地球科学课程缩号0705320015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学分1.5 教学安排 总学时24。其中讲授2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 授课时间:第1周至第12周 周学时 相关课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后续课程:各专业的专业基 与环节 础课及专业课 二、授课对象 其本情况专业全校年级2022级班级临班41修诗人数130 图各专业,目在提高学生的然学文化价、的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及其运行机制的利 学原 学是系统地所究地球的物组大,时实货 地球形成和演化地地球各层及武相置作用养并从不角度探时天与地球和 共处与协调发展化课程的要标是的养 人系统的建 激发学生地球、 了解地球,进而自觉地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环境,增进为 子孙后代造福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关联度

教 案 2022-2023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地球科学(自然科学)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授课学时:24学时 授课对象:临班41 任课教师:谌宏伟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3年2月 全课程教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地球科学 课程编号 0705320015 课程性质 公共选修课 学分 1.5 教学安排 总学时24。其中讲授2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实训0学时 授课时间:第 1周至第12周 周学时 2 相关课程 与环节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后续课程:各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及专业课 二、授课对象 基本情况 专业 全校 年级 20-22级 班级 临班41 修读人数 130 授课对象 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旨在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质、正确的 价值观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课程简介 与要求 地球科学是系统地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运动、时空演化及其运行机制的科 学,它是包含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复杂大系统,它大知识量地展示了宇宙起 源、地球形成和演化、地球各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与地球和 谐共处与协调发展。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以系统的观点,了解地球的物质组 成、运动、时空演化、圈层和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和世界 观,激发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进而自觉地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环境,增进为 子孙后代造福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与课程关联度

上:了解和认识地球科学发展中的思想品德,坚持社会 爱国情怀 坚定的政治立场:热 系统识地球 祖国,具有为国家富 中 的相作用及其机制,收培养树 成为 恶确的统值熨希观生科学 和可靠接班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 和号用于解 高 复杂工程问题! 统及其平衡、地质灾者、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中 进工程实践中评价工程问题对环 环境、社会可特续发 展的影向。 境和会可持售发展的的 13.终身学习。具有自 低 养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良好意 发展的能力: 识。 教学方法 讨论 1.重点 地球的物质组成:元素、矿物和岩石: 、陆地水 水灾害和水污染: 碧 念和影响因素: (3)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机制 (4)气象灾害、水灾害与地质灾害的成因。 果程各教 学环节内 知识点 的 教学方式作业测验 与安排 厂绪论 课堂理论教 学 (思考

1.了解和认识地球科学发展中的 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代地球科 学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情怀、 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 2.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地球 系统结构与组成,以及各圈层间 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培养树立 正确的系统观、时空观、科学 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思想品德。坚持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 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 祖国,具有为国家富 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 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成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可靠接班人。 中 3.掌握矿物和岩石的类型和特 征、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 球内部圈层的组成、特点及各圈 层间相互作用过程和机制、岩石 圈的变形和变位,为工程建设、 管理和维护提供理论支撑。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 学、自然科学、工程基 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 高 4.了解和认识地球环境演化历 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生物圈系 统及其平衡、地质灾害、气候灾 害和生物灾害的成因、特征和危 害,促进自觉保护地球环境,促 进工程实践中评价工程问题对环 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 何避免和减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 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 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 展的影响。 中 5.建立系统的地球科学知识体 系,自觉跟踪学习地球科学发展 成就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能 源和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培 养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良好意 识。 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 学 习 和 终 身 学 习 的 意 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 发展的能力。 低 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学生线上自学课时8课时,线下 教学16课时。每个章节面授前,要求学生完成线上自学。通过线上发布作业、讨论 和测试等。相关老师参与线上与学生的互动。线下重点讲解章节重点和难点以及学 生自学时留下的疑难问题。采用案例、专题、讨论、实物讲解等形式开展教学。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重点 (1)地球的物质组成:元素、矿物和岩石; (2)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分层和物质转换以及气象灾害和大气污染; (3)生命的起源、演化、生物圈的形成、生态系统平衡和失衡、生物灾害; (4)海洋水、陆地水、水灾害和水污染; (5)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 (6)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层和特点; (7)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8)岩石圈的变形和变位及其产物; (9)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和成因。 2.难点 (1)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识别; (2)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利用其如何反演地质演化历史; (3)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机制; (4)气象灾害、水灾害与地质灾害的成因。 课程各教 学环节内 容与安排 知识 单元 知识点 课内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测验 课外 学习 绪论 1.地球科学的定义 2.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内容 3.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4.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2 课堂理论教 学 结 合 自 己 的 学 科 专 业 思 考 学 习 地 球 科 学 的 意 义 (思考) 线上 讨论

.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与展 1银河系的组成和结 太阳系的组成和起源 醒 3.地球的生 代表 6地球环境演化史 香阅宝玉 地球中的元素 2矿物的 义和分类 3常见矿物类型 4、岩石的定义和分类 析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总结第四 转 5.气候及其变迁原因 题报告 大作业 上生生物用的粗成 生物 3生的 4.生态系统的形成、结构、 2 功能及破坏 6.生物灾害 思老 }水圈的形成 线上自学课 水圈 4:水循到 2 5.水圈灾苦 与讨论、 例分析 6.水环境污染 地球 大气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 作用 主物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 水国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 与讨论 用4 地球圈层的相互作用 地震 地球 火山 线上自学课 内部圈层 1 方法 1 内生成矿作用 性的

5.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与展 望 行星 地球 简史 1. 银河系的组成和结构 2. 太阳系的组成和起源 3. 地球的诞生 4. 地质年代表 5. 地质作用 6. 地球环境演化史 2 线上自学, 课堂讨论 线上 讨论 地球 的物 质组成 1 .地球中的元素 2. 矿物的含义和分类 3 常见矿物类型 4、岩石的定义和分类 2 线上自学, 课堂重点剖 析 查阅宝玉 石、陶瓷 相 关资料,了 解中国玉文 化和陶 瓷 ,思考 其内涵和象 征意义。 (讨论) 线上 自学 课时1 大 气圈 1.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2.大气圈的分层 3.大气圈的物质转换 4.大气运动和天气 5.气候及其变迁原因 6. 气象灾害 7. 大气污染 2 线上自学, 课堂讲解重 点难点、专 题报告 1.总结第四 纪地球气候 变化的研究 成果,包括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结论。 (大作业) 线上 自学 课时1 生物圈 1.生物圈的组成 2. 生命的起源 3. 生命的演化 4. 生态系统的形成、结构、 功能及演化 5. 生态系统破坏 6. 生物灾害 2 线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收集考古成 果,了解中 国古人类分 布和演化, 进而认识中 华文明起源 与发展。 (思考) 线上 自学 课时1 水圈 1.水圈的形成 2.海洋 3.陆地水 4.水循环 5. 水圈灾害 6. 水环境污染 2 线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难点、 专 题 与讨论、案 例分析 思 考 南 沙 群 岛 的 战 略 意 义 (思考 ) 线上 自学 课时1 地球 表部 圈层 的相 互作用 1.大气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 作用2.生物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 作用3.水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 用4.地球圈层的相互作用 2 线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难点、专题 与讨论 线上 自学 课时1 地球 的内 部圈层 1.地震 2.火山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层 4.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5.地球内部圈层的运动 1 线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难点 了解地震和 火山爆发时 的应急处理 方法。 线上 自学 课时 0.5 岩石 圈内 部的 物质 转化 1.岩浆作用 2.变质作用 3.内生成矿作用 1 线 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难点、专题 讨论 线上 自学 课时 0.5

构造运动 345 力和岩石变形 板块构造理论 作用 4地慰场概述与地磁要素 5,地磁场的组成与地球磁层 6.古地磁场 不可逆的进化 4.均变与灾变 难点 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 1,全部章节内容回顾 2,重点和难点梳理 课堂讲解 四、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分值或占比 期末考试或课程报告 课程教学内容 开卷 60 小测验 无 0 线上自学与讨论 岩石与矿物、地质灾害 线上统计数据 15 大作业 气候变化 提交作业 20 考勤 出勤率 出勤率 考核方式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资源 推荐教材 学概论(第 版) 2013 社,02010 参考材料 345 物 电出008 工业矿物与岩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陈小,郑海雷。生态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6 课程资 www.cgs.gov.cn: /w.mee.gov.cn/ 中国 自然, 现 自然地理,探索 大国重器 、美丽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等栏

岩石 圈的 变形 和变 位 1.构造运动 2.地层的接触关系 3.应力和岩石变形 4.褶皱 5.断裂 6.板块构造理论 3 线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难点 线上 自学 课时 1 重力 和地 磁场 1. 重力的含义与分布 2. 重力异常与重力均衡 3. 重力的作用 4. 地磁场概述与地磁要素 5. 地磁场的组成与地球磁层 6. 古地磁场 2 线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难点 论述山洪和 泥石流的形 成机理,思 考如何预测 和预防(讨 论) 线上 自学 课时 0.5 地球 系统 科学 1.地球系统与地球系统科学 2.圈层间的强相互作用 3.不可逆的进化 4.均变与灾变 5.各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 化 2 线上自学课 堂讲解重点 难点 线上 自学 课时 0.5 课程 总结 与总 复习 1. 全部章节内容回顾 2. 重点和难点梳理 2 课堂讲解 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重难点、教学环节(知识单元、知识点等)等内容应与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一致。 课外学习可包括学时和内容要求。 四、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分值或占比 期末考试或课程报告 课程教学内容 开卷 60 小测验 无 / 0 线上自学与讨论 岩石与矿物、地质灾害 线上统计数据 15 大作业 气候变化 提交作业 20 考勤 出勤率 出勤率 5 注:考核方式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五、教学资源 推荐教材 汪新文. 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地质出版社,2013. 参考材料 [1] 陶世龙等. 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2010. [2] 王根厚等. 综合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17. [3] Frederick K.et al. 徐学纯等译,地球科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4] 郭纯青等. 水文气象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5] 李胜荣. 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质出版社,2008. [6] 马鸿文. 工业矿物与岩石,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 生态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6. 课程资源 (1)中国地质调查局:www.cgs.gov.cn; (2)自然资源部:http://www.mnr.gov.cn/; (3)生态环境部:http://www.mee.gov.cn/; (4)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www.cigem.gov.cn.; (5)人与自然,自然地理,探索发现、大国重器、美丽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等栏 目;

(6)超星《地球科学》慕课:https:/mooc1.chaoxing.com/mycourse// 综合教材和参考书内容,补充案例和问题讨论,补充专题。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绪论 课次 第1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如实验课如习题课知其他口 学时 课程目标与要 求 新。 杏魏整 露警:奖科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所究内容:学习地球科学的意义。 货会的定之、期充对象和两充内新 教学内容 地球科学的 5、地球科学的发展厉史与展望 教学过程设 ,整课实板:摆提问:深线下论如蚊龙号、天眼、天问、北斗工程等 思政素材,激发学生爱四情怀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首 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人物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6)超星《地球科学》慕课:https://mooc1.chaoxing.com/mycourse/。 教材分析 与处理 综合教材和参考书内容,补充案例和问题讨论,补充专题。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绪论 课次 第1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求 1、了解地球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2、了解中国地球科学领域的历史人物、事件和发展成就,深入思考爱国,责任、创 新。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地球科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学习地球科学的意义。 难点:无。 教学内容 1、课程简介 2、地球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4、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5、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手 段、课堂互动 题设置、教学 改革措施等 PPT,慕课,实例,板书,提问,线上线下讨论。 思政:1、结合我国深海探测、深空探测工程,如蛟龙号、天眼、天问、北斗工程等 思政素材,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的历史责任感;2、 地球科学发展中的人物、古籍和贡献,激发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3、地球科学研究 方法的现实主义原理,引导学生建立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论。 1、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地球科学? 2、你所见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地质现象是什么,思考其成因? 3、现代中国探索自然,认识地球的科技手段你了解哪些? 4、长白山天池的碳排放。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1、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思考学习地球科学的意义。 2、思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战略意义。(讨论) 学习效果、学 生反馈、反思 改进措施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一章行星地球简史 课次 第2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如习题课如其他如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求 地球的走 杏路 重点: 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关键时间节点:地质年代表:地质作用的定义、能 量来源和类型 难点:字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地质作用的内涵。 教学内容 地球的生 地质 6、地球环境演化史 教学过程设 可持线买保护皮国天眼、火星探测计划,发爱国热情、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 河流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或结果? g错品 1、记忆了解地质年代表。 羊效果 改进措施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二章地球的物质组成 课次 第3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如实验课口习题课知其他三 学时 2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一章 行星地球简史 课次 第2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求 1、了解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太阳系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地质年代表、地质作用的类型、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 3、思考太阳系、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时空观; 4、了解中国深空探测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关键时间节点;地质年代表;地质作用的定义、能 量来源和类型。 难点: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地质作用的内涵。 教学内容 1、银河系的组成和结构 2、太阳系的组成和起源 3、地球的诞生 4、地质年代 5、地质作用 6、地球环境演化史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手 段、课堂互动 题设置、教学 改革措施等 PPT,慕课,板书,线上线下讨论,实例。 1、行星地球起源和地球环境形成演化过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时空观、宇宙观以及 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 2、了解中国古代关于银河的神话以及中国天眼、火星探测计划,激发爱国热情、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中国探测火星的意义。 4、FAST的建设目的和意义。 5、河流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或结果?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1、记忆了解地质年代表。 2、思考植物登陆的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查阅地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含义。 学习效果、学 生反馈、反思 改进措施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二章 地球的物质组成 课次 第3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1、 掌握地球各圈层的组成元素及矿物的含义、分类,认识常见矿物: 课程目标与要 豪感。 杏楚质酪 重点:固体地球及各圈层中的元素差异:矿物定义、分类和常见矿物:岩石定义、 1、组成地球的元素 教学内容 子、物的定义和分类 岩石的定文和分类 5、常见岩石 实例、讨论、岩石和矿物实物讲解 教学过程设 教学方法及手 化:激聚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段、课堂互动 4 中国开发利用矿物 矿石的历史? 心表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三章大气圈 课次 第4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知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掌握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和分层,掌握天气及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模型和地 求 球气全球变暖采取的措以及效果。 离

课程目标与要 求 1、掌握地球各圈层的组成元素及矿物的含义、分类,认识常见矿物; 2、掌握岩石分类及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认识常见岩石; 3、了解中国开发利用矿物、岩石和矿产资源的历史和成就,激发探索精神和民族自 豪感。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固体地球及各圈层中的元素差异;矿物定义、分类和常见矿物;岩石定义、 分类和常见岩石。 难点:晶体和非晶体;常见矿物和岩石的识别。 教学内容 1、组成地球的元素 2、矿物的定义和分类 3、常见矿物类型 4、岩石的定义和分类 5、常见岩石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手 段、课堂互动 题设置、教学 改革措施等 PPT、慕课,野外视频、实例、讨论、岩石和矿物实物讲解。 1、宝玉石与中国玉文化; 2、高岭土与中国陶瓷文化,激发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实物认识:认识岩石、矿物标本。 4、中国开发利用矿物、矿石的历史? 5、花岗岩中主要矿物是?准备一张伟晶花岗岩图片和一段正长花岗岩视频。 6、矿物、矿石与矿产的区别?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1、花岗岩、石灰岩、片岩的矿物组成及其鉴别方法? 2、查阅宝玉石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玉文化,思考玉文化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学习效果、学 生反馈、反思 改进措施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三章 大气圈 课次 第4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求 1、掌握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和分层,掌握天气及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天气模型和地 球气候变迁及其原因。 2、了解中国应对全球变暖采取的措施以及效果。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大气圈的分层及各层的特点;大气圈物质转化机理;天 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气象灾害的类型与危害;大气污染物及危害

难点:天气变化模型:气候变迁的天文学和地球物理成因。 1、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2、大气圈的分层 3、大气圈的物质转化 教学内容 4、 大气运动与天气 气侯及其变迁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 量。经9e人地吸性 3 专题:中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和贡献。 作业与 1 思考题设置 2、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四章生物圈 课次 第5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如实验课如习题课如其他如 学时 课程月标与要 解生物组成生起源演化和特红及生物的形成和个类的起源: 了解中国古人类的考古成就以及中国生态治理方案及对全球的贡献,思考中华文 明起源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中国的责任担当。 杏魏酪 白生表款化淡华和生物图形度的淡关健性生 难点:无。 教学内容 1、生物圈的组成 2、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3、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4、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5、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难点:天气变化模型;气候变迁的天文学和地球物理成因。 教学内容 1、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2、大气圈的分层 3、大气圈的物质转化 4、大气运动与天气 5、气候及其变迁的原因 6、气象灾害 7、大气污染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手 段、课堂互动 题设置、教学 改革措施等 PPT,慕课,板书,提问,讨论,举例。 1、关于全球变暖和气候灾害的讨论,引导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及对自然 敬畏的思考; 2、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米兰科维奇理论(Milankovitch,1930)”与现代关于气候变化观点。 4、光化学污染的机制。 5、专题:中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策略和贡献。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1、了解中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主要成就,思考其意义; 2、总结第四纪地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结论。 学习效果、学 生反馈、反思 改进措施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四章 生物圈 课次 第5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求 1、了解生物圈组成、生命起源、演化和特征及生物圈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 2、掌握生态平衡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失衡的原因。 3、了解中国古人类的考古成就以及中国生态治理方案及对全球的贡献,思考中华文 明起源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中国的责任担当。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生物圈的组成;生命演化的5大事件;生物演化和生物圈形成的3类关键性生 物;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失衡;生物灾害的类型和危害。 难点:无。 教学内容 1、生物圈的组成 2、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3、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4、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5、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6、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 7、生物灾害 教学过程设 PT. 酷人瓷对古底的了解,爬注对中华文明的以说 及手 历 水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1、收集考古成果,了解中国古人类分布和演化,进而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五章水圈 课次 第6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如实验课口习愿课知其他口 学时 2 程目与委 2、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会金莹 1、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性 2、海洋 教学内容 3、陆地水一一地面流水、湖泊与沼泽、地下水、冰川 4、水循环 5、专题:我国的海洋战略 教学过程设 PPT, 课课程视频,板书,提问过论举例的 的了解, 好的智嘉瓷受代资费资吉用陕 息家乡用地下水吗。什么开采形式,水并布置在什么地方

6、生态平衡与生态失衡 7、生物灾害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手 段、课堂互动 题设置、教学 改革措施等 PPT,慕课,提问,讨论,举例,专题。 1、中国古人类考古成就。拓展对中国考古成就的了解,促进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激 发文化传承和民族自豪感的形成。 2、中国生态治理的方案。认识建设美丽中国的国家战略,促进对中国大国担当、历 史责任和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刻理解。 3、水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4、病毒在生命进化和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 5、病毒灾害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1、收集考古成果,了解中国古人类分布和演化,进而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 2、思考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学意义。 3、了解中国沙漠治理的创新方法。 学习效果、学 生反馈、反思 改进措施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五章 水圈 课次 第6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求 1、了解水圈的构成,掌握海底地形和海水的运动形式、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湖泊与 沼泽的成因和分类、地下水基本概念及其补径排、成冰作用和冰川分类、水循环的 含义和作用。 2、了解海洋的重要性及我国的海洋战略及其意义。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水圈的构成;海水的运动形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概念;水循环概念。 难点:海底地形:大陆边缘的分类和特点;洋中脊与转换断层;潜水和承压水的概 念。 教学内容 1、水圈的构成及水的特性 2、海洋 3、陆地水——地面流水、湖泊与沼泽、地下水、冰川 4、水循环 5、专题:我国的海洋战略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手 段、课堂互动 题设置、教学 改革措施等 PPT,慕课课程视频,板书,提问,讨论,举例。 1、育人素材:中国的海洋国土与海洋资源;中国的海洋战略。拓展对中国海洋战略 的了解,促进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文化的认识,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 自豪感。 2、你家乡用地下水吗,什么开采形式,水井布置在什么地方?

1. 作业与 水的三态转化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思考题设置 了解我国未来的海洋战略。 3、 学习效果、 生反馈、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改进措施等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六章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 课次 第7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如实验课如习题课如其他 学时 课程目标与要 票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冰蚀作用、沉积作用的基本概 通过专, 理解第四纪地质、地学、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冰川对地表的作用:沉积作 用:名歌的设体、运和沉积作用:冰川的促独和微作 1 大气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用 2、生物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用 教学内容 水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用 4、地表圈层的相互作用 5、专题:都江堰水利工程选址和建设体现的地球科学思想。 PPT 教学过程设 设体现的地科学思想分析工程选址和建设所体现的我国古人的地球科学巴 学松 、工生态系统建设中体现的中国先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和减哭陆嘉学的的款进而激发学生 探索 2、 思韵玉 贵素轮及资整斐物对建筑物的影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1、水的三态转化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未来的海洋战略。 3、思考南沙群岛的战略意义。 学习效果、学 生反馈、反思 改进措施等 总结本章基本认识,广泛收集思政题材、新增案例。 备注 分课时教案 知识单元名称 第六章 地球表部圈层的相互作用 课次 第7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要 求 1、掌握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冰蚀作用、沉积作用的基本概 念和过程,了解地球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专题,理解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冰川对地表的作用;沉积作 用;各类地貌。 难点: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教学内容 1、大气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用 2、生物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用 3、水圈对地球表部圈层的作用 4、地表圈层的相互作用 5、专题:都江堰水利工程选址和建设体现的地球科学思想。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手 段、课堂互动 题设置、教学 改革措施等 PPT,慕课课程视频,板书,提问,举例,专题报告。 育人素材: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间的作用规律和过程;都江堰水利工程选址和建 设体现的地球科学思想。分析工程选址和建设所体现出的我国古人的地球科学思 想,引导学生理解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河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这一 伟大人工生态系统建设中体现的中国先人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中华民族在 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中对中华文明内涵的丰富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进而激发学生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1、河流地貌从源头到出海口的变化及其原因? 2、冰川融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如果开展某地区重金属富集植物的调查,你的调查重点在哪?为什么?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1、思考大气、水和生物对建筑物的影响? 2、四水转化及其意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