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5 3. 《岩石学A》课程教学大纲 4 《构造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 5. 《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0 6. 《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 6 7.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 8. 《矿相学》课程教学大纲. .63 9. 《矿床学A》课程教学大纲 69 10.《地质填图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2 11.《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储层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97 13.《油气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02 14.《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107 15.《油气成藏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13 16.《矿田构造学》课程教学大纲. 117 17.《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 122 18.《土地政策与土地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127 19. 《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34 20.《土地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39 21.《不动产估价》课程教学大纲. .144 22.《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149 23.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55 24.《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59 25.《新生研讨课》课程教学大纲 .166 26. 《地质类学科导论课》课程教学大纲 169 27 《沉积成岩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72 28.《岩浆岩成因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77 29.《变质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 30.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87 31.《岩石变形中的微观组构》课程教学大纲 192 32.《成矿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o 33.《构造解析》课程教学大纲 .203 34. 《区域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07 35.《地球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12
1 1.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 2. 《结晶学及矿物学》课程教学大纲...........................................................................................15 3. 《岩石学 A》课程教学大纲.......................................................................................................22 4. 《构造地质学 A》课程教学大纲...............................................................................................31 5. 《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40 6. 《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46 7.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52 8. 《矿相学》课程教学大纲...........................................................................................................63 9. 《矿床学 A》课程教学大纲.......................................................................................................69 10. 《地质填图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2 11. 《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88 12. 《储层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97 13. 《油气地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02 1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107 15. 《油气成藏理论与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13 16. 《矿田构造学》课程教学大纲.................................................................................................117 17. 《土壤学》课程教学大纲.........................................................................................................122 18. 《土地政策与土地法学》课程教学大纲.................................................................................127 19. 《现代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34 20. 《土地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39 21. 《不动产估价》课程教学大纲.................................................................................................144 22. 《土地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149 23.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55 24. 《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159 25. 《新生研讨课》课程教学大纲.................................................................................................166 26. 《地质类学科导论课》课程教学大纲.....................................................................................169 27. 《沉积成岩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72 28. 《岩浆岩成因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77 29. 《变质作用研究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82 30.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87 31. 《岩石变形中的微观组构》课程教学大纲.............................................................................192 32. 《成矿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98 33. 《构造解析》课程教学大纲.....................................................................................................203 34. 《区域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207 35. 《地球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12
36.《地层学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6 37.《地层建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21 38.《生命的历史》课程教学大纲 225 39.《地球演化》课程教学大纲 229 40.《地球系统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35 41.《大地构造学》课程教学大纲 241 42.《层序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 247 《遥感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 252 44. 《地热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259 45.《盆地火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46.《实现”双碳”目标的地学途径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70 47.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76 48,《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9.《海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332 50.《中外含油气盆地》课程教学大纲 336 51.《专业英语AI》课程教学大纲 340 52.《专业英语AI》课程教学大纲 344 53.《专业英语B》课程教学大纲 .348 54.《专业英语Z》课程教学大纲 357 55. 《沉积学与能源矿产》课程教学大纲 363 56.《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57.《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课程教学大纲 377 58. 《多元地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382 59.《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388 60.《大地构造与成矿》课程教学大纲. .393 61.《数值模拟与地球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96 62 《城市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400 63. 《行星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08 64.《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415 65.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22 66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427 67.《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433 68.《岩石学B》课程教学大纲 439 69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47 70.《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52
2 36. 《地层学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216 37. 《地层建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221 38. 《生命的历史》课程教学大纲.................................................................................................225 39. 《地球演化》课程教学大纲.....................................................................................................229 40. 《地球系统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35 41. 《大地构造学》课程教学大纲.................................................................................................241 42. 《层序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247 43. 《遥感地质学 A》课程教学大纲.............................................................................................252 44. 《地热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259 45. 《盆地火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264 46. 《实现”双碳”目标的地学途径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70 47.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76 48.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9. 《海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332 50. 《中外含油气盆地》课程教学大纲.........................................................................................336 51. 《专业英语 AI》课程教学大纲 ...............................................................................................340 52. 《专业英语 AII》课程教学大纲..............................................................................................344 53. 《专业英语 B》课程教学大纲.................................................................................................348 54. 《专业英语 Z》课程教学大纲.................................................................................................357 55. 《沉积学与能源矿产》课程教学大纲.....................................................................................363 56. 《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367 57.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课程教学大纲.....................................................................................377 58. 《多元地学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课程教学大纲.....................................................................382 59. 《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应用》课程教学大纲.....................................................................388 60. 《大地构造与成矿》课程教学大纲.........................................................................................393 61. 《数值模拟与地球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396 62. 《城市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400 63. 《行星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408 64.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415 65.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422 66.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427 67. 《遥感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433 68. 《岩石学 B》课程教学大纲.....................................................................................................439 69. 《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47 70.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452
71.《中国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5 72.《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463 73.《矿产勘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469 74 《矿产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477 75.《油层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81 76.《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485 77.《油气资源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490 78.《石油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94 9.《国土空间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499 80.《地籍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505 81.《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课程教学大纲 511 82.《油气盆地地质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516 83.《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 520 84.《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525 85. 《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530 86.《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修复》课程教学大纲 535 87.《油气勘探开发规范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88.《重砂测量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546 89. 《矿业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551 90.《宝石资源地质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556 91.《油藏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562 92.《采油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566 93 《矿床工业类型》课程教学大纲 570 94.《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576 95.《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581 96. 《显微构造学》课程教学大纲。 58对 97 《演化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590 98.《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 595 99.《成因矿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600 100.《人工智能在地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607 101.《综合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 611 102.《城市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616 103.《自然灾害评估与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624 1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629 105.《土地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635
3 71. 《中国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457 72. 《矿山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463 73. 《矿产勘查学》课程教学大纲.................................................................................................469 74. 《矿产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477 75. 《油层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481 76.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485 77. 《油气资源评价》课程教学大纲.............................................................................................490 78. 《石油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大纲.............................................................................................494 79. 《国土空间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499 80. 《地籍管理》课程教学大纲.....................................................................................................505 81.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课程教学大纲......................................................................... 511 82. 《油气盆地地质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516 83. 《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大纲.....................................................................................520 84.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大纲.............................................................................................525 85. 《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法》课程教学大纲.................................................................................530 8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修复》课程教学大纲.........................................................................535 87. 《油气勘探开发规范和管理》课程教学大纲.........................................................................540 88. 《重砂测量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546 89. 《矿业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551 90. 《宝石资源地质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556 91. 《油藏工程》课程教学大纲.....................................................................................................562 92. 《采油工艺》课程教学大纲.....................................................................................................566 93. 《矿床工业类型》课程教学大纲.............................................................................................570 94. 《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课程教学大纲.................................................................................576 95. 《油气田开发地质》课程教学大纲.........................................................................................581 96. 《显微构造学》课程教学大纲.................................................................................................585 97. 《演化古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590 98.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课程教学大纲.............................................................................595 99. 《成因矿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00 100.《人工智能在地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607 101.《综合地层学》课程教学大纲.................................................................................................611 102.《城市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616 103.《自然灾害评估与防治》课程教学大纲.................................................................................624 1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629 105.《土地生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635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22222001 开课教研室 构造教研室 课程名称 地球科学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 课程学时 64(理论50+实验14) 课程学分 3.5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适用专业 地质类、勘查技术与工程 选用教材 舒良树主编,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20年 1.徐学纯,梁深岳,郑琦译著,地球科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2.吕洪波编著,地球科学概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主要参考书 3汗新文主编。地球科学擱论地质出版社,013年 何国苹 通地质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 5.陶世龙,万天丰主编,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2010年 执笔人 刘正宏、解超明 制定时间 2022年7月 Basic Course Information Course code 2222001 Teaching and Structure and Tectonics research off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Course name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 Experimental 64 Credit points 3.5 Course category Fundamental course of the subject Course nature Compulsory course mental Semester Applicable specialty Geology,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extbook Liangshu Shu,Physical geology,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20 1.Xuechun Xu,Chenyue Liang.Qi Zheng.Foundations of Earth Sciences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 2017 2.Hongbo LV.An Outline of Earth 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n Pres8,2016 Reference textbook 3.Xinwen Wang.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3 4.Tairan Wu,Guoqi He,Physical geology,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1 5.ShilongTao,Tianfeng Wan,Introduction to Geoscience,Geological Publishin House,2010 Writer Date 2022.07
4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22222001 开课教研室 构造教研室 课程名称 地球科学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 课程学时 64(理论 50+实验 14) 课程学分 3.5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开课学期 第 1 学期 适用专业 地质类、勘查技术与工程 选用教材 舒良树主编,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20 年 主要参考书 1. 徐学纯,梁琛岳,郑琦译著,地球科学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年 2. 吕洪波编著,地球科学概论,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6 年 3. 汪新文主编,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2013 年 4. 吴泰然,何国琦等编著,普通地质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陶世龙,万天丰主编,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2010 年 执笔人 刘正宏、解超明 制定时间 2022 年 7 月 Basic Course Information Course code 22222001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Structure and Tectonics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Course name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 Credit hours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64 Credit points 3.5 Course category Fundamental course of the subject Course nature Compulsory course Semester 1 Experimental credit hours 14 Applicable specialty Geology, Explor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extbook Liangshu Shu, Physical geology,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20 Reference textbook 1. Xuechun Xu, Chenyue Liang, Qi Zheng, Foundations of Earth Sciences,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 2017 2. Hongbo LV, An Outline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Press, 2016 3. Xinwen Wang,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3 4. Tairan Wu, Guoqi He, Physical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5. ShilongTao, Tianfeng Wan, Introduction to Geoscience,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2010 Writer Zhenghong Liu; Chaoming Xie Date 2022.07
一、误程简介 1.中文课程简介 概论》是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起着构筑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框架的作用。课程 学面临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为主线,以行星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的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地表形态,着重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 供科学依据。基本内容包括:现代字宙形成的基本论点及事实根据:太阳系和地球起源的假说及证据:地球 物质组成和地质年代学:组成岩石圈的矿物、岩石特征和岩浆、变质、构造、地震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 动力系统及板块构造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特征以及风化 风、河 流、地下水 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人 类与地球和谐相处。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总学时64学时(3.5学分),其中实验教学14学时。 2.英文课程简介 in the teaching ystem of earth being a basi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earth sciences It takes the task and functionthe earth face and plays in the new century as a masterstroke,its main objective is the planet earth,including the hydrosphere atmosphere,biosphere and the form of the earth's surface.It studies the formation,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the earth providing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subsistence of mankind and the advance of society.The basic contents include main hypothesis n the formaion of the and their the mke-up of geochronoloy,the feature of minerals and rocks ng up the arth's layers and rious endogenou processes of magmatism,metamorphism,structure and earthquake;the dynamic system of the earth and plate tectonics.the lavered structure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earth: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atmosphere hydrosphere and biosphere and variousexogen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weathering.wind,river,groundwater. ocean,glacier and nthe effects of earth sciences in resource developmentin calamity prevention and cure and n protec on of the e ment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y arth:and huma harmony with the earth.The course includes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with a total of64 hours of study (3.5 credits),of which 14 hour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三、教学目的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类(含地质学、资源物杏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地球探测科 学与技术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总科学、地球物理学和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科基 础必修课程,在地质、矿业类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1.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特别是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 关系以及地球表层和人类的影响有所认识:(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2.1和2.4,资 源查工程业务培养要求2.1,2.3和2.4) 2。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和地球物理性质、地球物质组成和地质记年方法、地球动力系统:(对应毕业要求 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22和2.5,资源勘查工程业务培养要求22和26) 3.通过矿物、岩石肉眼鉴定,理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过程:通过地质剖面图、地质图的分析了解构 造运动的特点。(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2.2,2.3和2.5,资源物查工程业务培养要 求2.2和28) 4以地球科学面临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为出发点,采用宏观人 一地系统论和行星地球观 了解地 球科学在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 2.6,2.7,2.8和2.9,资源勘查工程业务培养要求2.7和2.9) 5
5 二、课程简介 1. 中文课程简介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起着构筑专业知识结构基本框架的作用。课程 以新世纪地球科学面临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为主线,以行星地球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的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地表形态,着重研究固体地球的组成、构造、形成演化历史,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 供科学依据。基本内容包括:现代宇宙形成的基本论点及事实根据;太阳系和地球起源的假说及证据;地球 物质组成和地质年代学;组成岩石圈的矿物、岩石特征和岩浆、变质、构造、地震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 动力系统及板块构造;地球层圈结构和地球物理性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基本特征以及风化、风、河 流、地下水、海洋、冰川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地球科学在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人 类与地球和谐相处。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总学时 64 学时(3.5 学分),其中实验教学 14 学时。 2. 英文课程简介 “Introduction to Earth Sciences” is a precursor course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earth sciences, being a basic framework for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arth sciences. It takes the task and function the earth sciences face and plays in the new century as a masterstroke, its main objective is the planet earth, including the hydrosphere, atmosphere, biosphere and the form of the earth’s surface. It studies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history of the earth, providing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subsistence of mankind and the advance of society. The basic contents include: main hypothesi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their evidences; the make-up of the earth materials and geochronology; the features of minerals and rocks making up the earth’s layers and various endogen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of magmatism, metamorphism, structure and earthquake; the dynamic system of the earth and plate tectonics; the layered structure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earth;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atmosphere, hydrosphere and biosphere and various exogen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weathering, wind, river, groundwater, ocean, glacier and so on; the effects of earth sciences i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calamity prevention and cure and in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ystem sciences of the earth; and human beings in harmony with the earth. The course includes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with a total of 64 hours of study (3.5 credits), of which 14 hour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三、教学目的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类(含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地球探测科 学与技术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和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科基 础必修课程,在地质、矿业类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1. 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特别是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相互 关系以及地球表层和人类的影响有所认识;(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 2.1 和 2.4,资 源勘查工程业务培养要求 2.1,2.3 和 2.4) 2. 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和地球物理性质、地球物质组成和地质记年方法、地球动力系统;(对应毕业要求 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 2.2 和 2.5,资源勘查工程业务培养要求 2.2 和 2.6) 3. 通过矿物、岩石肉眼鉴定,理解岩浆作用、变质作用过程;通过地质剖面图、地质图的分析了解构 造运动的特点。(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 2.2,2.3 和 2.5,资源勘查工程业务培养要 求 2.2 和 2.8) 4. 以地球科学面临的任务和应发挥的作用为出发点,采用宏观人——地系统论和行星地球观,了解地 球科学在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地质学专业业务培养要求 2.6,2.7,2.8 和 2.9,资源勘查工程业务培养要求 2.7 和 2.9)
四、教学要求 1教学中突出以地球物、空、时为主线基本思路建立现代地球观,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和研究手段。(对应教学目的1和3) 2.利用实验教学手段,通过对岩矿标本的鉴定使学生掌握7种主要造岩矿物和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变 质岩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对应教学目的2和3) 3.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图的判读使学生掌握分析图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 题问题的能力。(对应教学目的1和 利用实际案例和网 泛引用国内外最新资料充实扩展教学内容,采取提出问题、集体讨论 课上课外融合的多重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及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 题中所承担的义务。(对应教学目的1和4)。 五、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结晶学与矿物学、 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A、构造地质学A、古生物 学与地层学、地史学、矿相学、矿床学、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学 六、教学方法 1理论课: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实验课:利用多媒体和标本、图件等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和描述。 七、理论教学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学时) 一、地球科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地球科学特点、思维观念及其研究方法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教学重点: “地球科学”基本概念 2.地球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内容和特殊的思维观念 3.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习要求 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学习地球科学 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地球及其特征(4学时) 第一节字宙 第二节太阳系及地球的起源 第三节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四节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重点: 1.宇宙大爆炸的证据 2 地球的起 3. 大气圈的特征 4.水圈的特征 5.生物圈的组成与演化 6.地球的内部图层划分 6
6 四、教学要求 1. 教学中突出以地球物、空、时为主线基本思路建立现代地球观,了解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和研究手段。(对应教学目的 1 和 3) 2. 利用实验教学手段,通过对岩矿标本的鉴定使学生掌握 7 种主要造岩矿物和岩浆岩、沉积岩以及变 质岩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对应教学目的 2 和 3 ) 3. 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图的判读使学生掌握分析图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 题问题的能力。(对应教学目的 1 和 3) 4. 利用实际案例和网络资源,广泛引用国内外最新资料充实扩展教学内容,采取提出问题、集体讨论、 课上课外融合的多重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及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 题中所承担的义务。(对应教学目的 1 和 4)。 五、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无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石学 A、构造地质学 A、古生物 学与地层学、地史学、矿相学、矿床学、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学等 六、教学方法 1. 理论课: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 2. 实验课:利用多媒体和标本、图件等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自主观察和描述。 七、理论教学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2 学时) 一、 地球科学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 地球科学特点、思维观念及其研究方法 三、 地球科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地球科学”基本概念 2. 地球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内容和特殊的思维观念 3.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学习要求: 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概念,将今论古等基本原理和本门课程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学习地球科学 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地球及其特征(4 学时) 第一节 宇宙 第二节 太阳系及地球的起源 第三节 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四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重点: 1. 宇宙大爆炸的证据 2. 地球的起源 3. 大气圈的特征 4. 水圈的特征 5. 生物圈的组成与演化 6. 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学习要求: 了解地球在宇宙、银河系以及大阳系中所处的位智及形成衬程。重占了程地球的形本和外部圈层持征及 其相互关系:(1)了解大气圈的作用,认识大 气圈的物 组成和垂直分层结构,进而理解 的物质转 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以 及全球沙漠的分布规律。(2)理解水圈的组成、水的特点和水的循环:(3)生物圈的组成和演化,要求学生 了解生物圈对其他圈层的作用。初步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划分。 第二章矿物及其特征(2学时) 第一节地球的物质 组 第二节矿物及品体的概色 第三节矿物的形态 第四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2. 矿物的化学成分 3.矿物的形态 4矿物的物理性 学习要求 认识地壳的化学元素、矿物种类,重点掌握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和主要矿物种类:掌握鉴别矿物的主要 物理性质,如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硬度、相对密度。 第三章岩浆作用和岩浆岩(2学时) 第一节岩浆和岩浆作月 第二节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岩浆岩的产状 第四节常见岩浆岩 教学重点: 岩浆和岩浆活动 2.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3. 岩浆岩的产状 4 岩浆岩的分类 常见岩浆岩特征 火山作用对社会及地球生态环境影响(自学,写一个读书报告) 学习要求 了解岩浆作用及其形成的岩石特点:了解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及岩浆岩的构造与结构特点:掌 握岩浆岩的分类及主要的岩浆岩。 第四章成岩作用和沉积岩(4学时) 第一节风化剥蚀作 用及其类型 第二节风化作用影响因素及其产物 第三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沉积岩的类型
7 学习要求: 了解地球在宇宙、银河系以及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形成过程。重点了解地球的形态和外部圈层特征及 其相互关系:(1)了解大气圈的作用,认识大气圈的物质组成和垂直分层结构,进而理解大气圈的物质转换 和大气运动形成的原因,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掌握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以 及全球沙漠的分布规律。(2)理解水圈的组成、水的特点和水的循环;(3)生物圈的组成和演化,要求学生 了解生物圈对其他圈层的作用。初步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划分。 第二章 矿物及其特征(2 学时) 第一节 地球的物质组成 第二节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第三节 矿物的形态 第四节 矿物的物理性质 第五节 常见矿物介绍 教学重点: 1.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2. 矿物的化学成分 3. 矿物的形态 4. 矿物的物理性质 5. 主要矿物介绍 学习要求: 认识地壳的化学元素、矿物种类,重点掌握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和主要矿物种类;掌握鉴别矿物的主要 物理性质,如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解理、硬度、相对密度。 第三章 岩浆作用和岩浆岩(2 学时) 第一节 岩浆和岩浆作用 第二节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节 岩浆岩的产状 第四节 常见岩浆岩 教学重点: 1. 岩浆和岩浆活动 2.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3. 岩浆岩的产状 4. 岩浆岩的分类 5. 常见岩浆岩特征 6. 火山作用对社会及地球生态环境影响(自学,写一个读书报告) 学习要求: 了解岩浆作用及其形成的岩石特点;了解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及岩浆岩的构造与结构特点;掌 握岩浆岩的分类及主要的岩浆岩。 第四章 成岩作用和沉积岩(4 学时) 第一节 风化剥蚀作用及其类型 第二节 风化作用影响因素及其产物 第三节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 沉积岩的类型
第五节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六节常见沉积岩 教学重点 1,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类型 2.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3.风化作用的产物 4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类型 6.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7.常见沉积岩 学习要求: 了解风化作用的类型以及影响风化作用的闲素,掌捏风化作用的产物类型:在此基础上,能掌捏沉积 岩的形成过程以及成岩作用的类型,如 压固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品作用和微生物及有机质的作用:据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认识一些常见的沉积岩。 第五章变质作用和变质岩(2学时) 第一节变质作用 第二节变质岩的矿物组成 第三节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节常见变质岩 教学重点: 1,变质作用及其类型 变质岩的矿物特 3 变质岩的结构、 构 常见变质岩 学习要求 能够掌握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特征:了解变质作用的常见岩石类型。 第六章地质年代(4学时) 第一节化石 第二节地层 第三节地质年代 第四节各地质年代及其生物特征 第五节生物大爆发与生物大灭绝 教学重点 L.化石的形成及其研究意义 2.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3.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4相对地质年代 5绝时年代 6.地质年表 7.生物大爆发与生物大灭绝 学习要求: 了解常见(古生物)化石的生存环境和基本形态特征,理解地质年代的概念、地质年代的单位,建立地
8 第五节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六节 常见沉积岩 教学重点: 1. 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类型 2. 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3. 风化作用的产物 4.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5. 沉积岩的类型 6.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7. 常见沉积岩 学习要求: 了解风化作用的类型以及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掌握风化作用的产物类型;在此基础上,能够掌握沉积 岩的形成过程以及成岩作用的类型,如压固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和微生物及有机质的作用;握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认识一些常见的沉积岩。 第五章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2 学时) 第一节 变质作用 第二节 变质岩的矿物组成 第三节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四节 常见变质岩 教学重点: 1. 变质作用及其类型 2. 变质岩的矿物特征 3.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4. 常见变质岩 学习要求: 能够掌握变质作用及变质岩的特征;了解变质作用的常见岩石类型。 第六章 地质年代 (4 学时) 第一节 化石 第二节 地层 第三节 地质年代 第四节 各地质年代及其生物特征 第五节 生物大爆发与生物大灭绝 教学重点: 1. 化石的形成及其研究意义 2. 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 3.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4. 相对地质年代 5. 绝对年代 6. 地质年表 7. 生物大爆发与生物大灭绝 学习要求: 了解常见(古生物)化石的生存环境和基本形态特征,理解地质年代的概念、地质年代的单位,建立地
层层序及化石层序律的概念,熟悉年代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的关系,掌握标准化石的特点、化石的研究意义 和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重点掌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原则和绝对年代的测定方法,能熟记地质年代表,了 解地史中各个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及其生物演化趋、生物大爆发和生物大灭绝。 第七章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4学时)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方式 第一带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三节断裂构造 第四节褶皱构造 教学重点: L.构造运动的方式 2.地层的接触关系 3.应力和岩石变形 4.断裂构 5.褶皱构造 学习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岩石的产状和变形,掌握断裂构造的分类,节理的成因及断层要 素:掌握褶皱的类型、形态、要素等。 第八章风的地质作用(2学时) 第一节风的剥蚀作用 第二节风的搬运作用 第三节风的沉积作用 流四带全球沙漠的分在 学重点 1.风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2.全球沙漠的分布 学习要求: 理解风的地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掌握风积物的特点及风积地貌、风成黄土。 第九章海洋地质作用(2学时) 第一节海洋概况 第二节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第四节滨海带地质作用 第五节浅海带地质作月 第六节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 教学重点: 1.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海水的运动方式 3 滨海带地质作用 4.浅海带地质作用 5.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 学习要求: 9
9 层层序及化石层序律的概念,熟悉年代地层系统与地质年代的关系,掌握标准化石的特点、化石的研究意义 和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重点掌握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原则和绝对年代的测定方法,能熟记地质年代表,了 解地史中各个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及其生物演化趋、生物大爆发和生物大灭绝。 第七章 岩石圈的变形与变位(4 学时)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方式 第二节 地层的接触关系 第三节 断裂构造 第四节 褶皱构造 教学重点: 1. 构造运动的方式 2. 地层的接触关系 3. 应力和岩石变形 4. 断裂构造 5. 褶皱构造 学习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岩石的产状和变形,掌握断裂构造的分类,节理的成因及断层要 素;掌握褶皱的类型、形态、要素等。 第八章 风的地质作用(2 学时) 第一节 风的剥蚀作用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 第三节 风的沉积作用 第四节 全球沙漠的分布 教学重点: 1. 风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2. 全球沙漠的分布 学习要求: 理解风的地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等,掌握风积物的特点及风积地貌、风成黄土。 第九章 海洋地质作用(2 学时) 第一节 海洋概况 第二节 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第四节 滨海带地质作用 第五节 浅海带地质作用 第六节 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 教学重点: 1. 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 2. 海水的运动方式 3. 滨海带地质作用 4. 浅海带地质作用 5. 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 学习要求:
了解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海水的各种运动、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结果,掌握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 用及沉积作用,重点掌握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 第十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4学时) 第一节片流和洪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二节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三节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学重点 1,片流和洪流定义及其地质作用 2.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3.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4.河流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自学,老师引导写读书报告) 学习要求 理解河流的地质作用特点,掌握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形成的结果,如河床、边滩、河漫滩与三角洲地形等 沉积残物,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特点及结果:熟悉曲流河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重点掌握河流上、中 和(中)下游地质作用的特点。 第十一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2学时) 节 水的来源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第三节地下水的运动 第四节地下水地质作用 第六节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 教学重点: 1.地下水的来源 2.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3.地下水的运动 4.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5.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学习要求: 了解地下水的特点和基木类型,理解地下水的富集、运移特征:了解其溶蚀作用和溶运及沉积作用:了 解岩溶的发有条件:理解研究地下水的意义。 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2学时) 第一节冰川及冰川的类型 第二节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第三节冰川地质作用 第四带冰期和间冰断 教学重点: 1,冰川的类型 2.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3.冰川的地质作用 4.冰期和间冰期
10 了解海底地貌和海洋环境分带、海水的各种运动、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结果,掌握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 用及沉积作用,重点掌握滨海带、浅海带、半深海和深海带地质作用。 第十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4 学时) 第一节 片流和洪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二节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三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片流和洪流定义及其地质作用 2.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3.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4. 河流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自学,老师引导写读书报告) 学习要求: 理解河流的地质作用特点,掌握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形成的结果,如河床、边滩、河漫滩与三角洲地形等 沉积残物,河流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的特点及结果;熟悉曲流河及牛轭湖的形成过程,重点掌握河流上、中 和(中)下游地质作用的特点。 第十一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2 学时) 第一节 地下水的来源 第二节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第三节 地下水的运动 第四节 地下水地质作用 第五节 泉 第六节 地下水的开采与利用 教学重点: 1. 地下水的来源 2.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3. 地下水的运动 4.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5. 地下水的合理利用 学习要求: 了解地下水的特点和基本类型,理解地下水的富集、运移特征;了解其溶蚀作用和溶运及沉积作用;了 解岩溶的发育条件;理解研究地下水的意义。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2 学时) 第一节 冰川及冰川的类型 第二节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第三节 冰川地质作用 第四节 冰期和间冰期 教学重点: 1. 冰川的类型 2.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3. 冰川的地质作用 4. 冰期和间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