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课程编码:Z119470 总学时/总学分:56/3.5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8/0.5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开课单位:理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该课程为关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土壤、 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 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并 为学习区域地理等后续课程服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能力, 培养既能掌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人。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内通与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了解自然地理学的诸多分 支学科。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二章地球(8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球在字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理坐标 第五节地球的圈层构造
《自然地理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Physical Geography ) 课程编码:Z119470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8/0.5 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开课单位:理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该课程为关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貌、土壤、 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等自然地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结 构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提高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开展地理学研究的能力。并 为学习区域地理等后续课程服务。同时,也使学生具备从事地理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能力, 培养既能掌握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的人。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 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内涵与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了解自然地理学的诸多分 支学科。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二章 地球(8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 地理坐标 第五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及其圈层结构、海陆地貌的划分、及地球的运动。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三章地壳(18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 第二节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三节大地构造学说 第四节火山与地震 第五节地壳的演变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地球图层中地壳的组成,及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掌握构造学说。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煤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四章地貌(20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作用 第三节流水地貌 第四节喀斯特地貌 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 第六节风沙地貌与黄士地貌 第七节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第八节火山地貌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地貌成因作用下的诸多地貌类型,掌握各种地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五章课内实践(8学时)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及其圈层结构、海陆地貌的划分、及地球的运动。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三章 地壳(18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 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地球圈层中地壳的组成,及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掌握构造学说。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四章 地貌(20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第二节 风化作用与块体作用 第三节 流水地貌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七节 海岸地貌与海底地貌 第八节 火山地貌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地貌成因作用下的诸多地貌类型,掌握各种地貌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运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 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五章 课内实践 (8 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矿物观察 第二节岩石观察 第三节地质罗盘仪使用 第四节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矿物、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判读地形图,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实验室内分组实践 三、参考散材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 络资料扩充学习内容,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对课外作业及思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 在理论和知识技能掌握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环境、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利 于今后更好地学习和从事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平时、实验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 70%。 大纲制定者:葛本伟 大纲审定者:徐丽萍 制定时间:2012年8月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矿物观察 第二节 岩石观察 第三节 地质罗盘仪使用 第四节 地形图的地貌判读 2.教学要求: ①教学要求:了解不同矿物、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判读地形图。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实验室内分组实践。 三、参考教材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网 络资料扩充学习内容,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对课外作业及思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 在理论和知识技能掌握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态环境、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利 于今后更好地学习和从事自然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平时、实验考核、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 70%。 大纲制定者:葛本伟 大纲审定者:徐丽萍 制定时间:2012 年 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