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钢 家名称 “、课程性质及目的 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二节气候系统 的物理性状 由 8学时 第四节大气温度随时同变化 第丑 气温度的时树变化,理解太阳绍射和大气绍射的相关解念,零提大气对太阳整射的弱作用,地一气系统的细 射差 温的 谋堂讨论、案例教学:果用多体加版书的教学段。班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第三 课外教学药 第节 混内教学尖要术学生了解水相查化及其物过程,若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家张的和水气压。水气结的餐件,各种云的形成。降水形 成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壁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煤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误制的教学形式。 第四 水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降幕的: 10学 第一节 是时和高度的变化 第三节大气 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度的空间分布 用子 大学先代都药高度的支化。气低影老的空地格空气的运动气医酱及无大气后动尚关之季程气压酱省蛋木这.作 学 外 号天花本货提南;编以色、美州名天用多型华室发和的教学手,上清制的款学后无 ”6学时 度天气系 第四 对流性天气系统 塑求,要求学生了解高空的主爱天气系统和对流性天气系统。章程气团及其类型,锋、修的类型与天气。温蒂气能和反气旋的形成和滴化。测热帝高压和热 带气 第六率 8学时 教学内 第四节地 分布对气 第五节 学要与气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课程编码:Z110137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48/3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8/0.5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地理系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科基础课。 2、课程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天气和气候的利用、控制和改造的基本知识;掌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重点掌握大气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天 气演变以及气候的形成和分布的规律;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象预报及一般气候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引论 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第二节 气候系统概述 第三节 有关大气的物理性状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主要的气象要素及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掌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大气的组成与结构;理解干湿空气状态方程。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作业:气候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章 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 地面和大气辐射 第三节 大气的增温与冷却 第四节 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 第五节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有关辐射的基本定律,大气温度的时间变化,理解太阳辐射和大气辐射的相关概念;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地-气系统的辐 射差额,气温的非绝热变化和绝热变化以及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思考题:太阳辐射如何影响气候系统? 第三章 大气中的水分 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蒸发与凝结 第二节 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 第三节 降水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相变化及其物理过程,近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现象,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掌握饱和水气压,水气凝结的条件,各种云的形成,降水形 成过程。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思考题:大气中的水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降落的?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10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压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 第二节 气压场 第三节 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第四节 大气环流 第五节 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气压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气压形态的空间结构,空气的运动;理解气压场及其大气运动的相关概念;掌握气压场的基本类型,作 用于空气各种力,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思考题: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天气系统 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团和锋 第二节 中高纬度天气系统 第三节 低纬度天气系统 第四节 对流性天气系统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高空的主要天气系统和对流性天气系统,掌握气团及其类型,锋、锋的类型与天气,温带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和演化,副热带高压和热 带气旋的形成与天气;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思考题:中高纬度天气系统有什么特点? 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 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第二节 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第三节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节 地面和地形特征与气候 第五节 冰雪覆盖与气候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辐射收支与能量系统,大气环流与热量传输和水分循环的关系;理解辐射、环流、海陆分布、地形与地面特征以及冰雪覆盖等对气候形 成的影响;重点掌握海陆风、季风及各种地方性风,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w 教学内 第一 气型的划分 第三节人类活时对气状的:改变大气化学组与气猴效:改变下面性与气数应人为碧和人为水的特:城市气候。 ①混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气候在不同历史时刷的支化:豪深太阳细射。字省一地球物理、下垫面、大气环流、大气化学组成等因子的支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 三、参考教材 .2 气象 四、学习要求 及书籍、学术期刊等自学相关知识。扩充知识面】 成镜构成:平时2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20%、课堂讨论0m、平时作业40m。 大纲制定者:唐湘玲 纲审定者:张军民 制定时间 2010年5月 实验内容 主要仪器/设名 实验一了解气象园的建立条件1、据气象园建立的原则、而积大小等要求 合性 气象观测站 及各种仪器的布同 2。掌握气象园内的各种仪 安装位置,要求,园内 实 何布局的原因 :空气温度和突然温度的 第三:光发休温度表的使用 第三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测量 实验三:空气祖度的观测 实三:测进解果 低温表、普通温皮表、最 实验四:空气度和土嫩混度的 第三 5 实验五:气压的观翼 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思考题: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第七章 气候带和气候型 6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第二节 低纬度气候 第三节 中纬度气候 第四节 高纬度气候 第五节 高山气候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柯本、斯查勒气候分类方法;掌握低、中、高纬度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理分布,能够分别举例说明热带、副热带、温带内陆干旱区 及温带季风区山地气候。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作业: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 第八章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史实: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特征。 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宇宙-地球物理因子;下垫面地理条件的变化;大气环流和大气化学组成的变化。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改变大气化学组成与气候效应;改变下垫面性质与气候效应;人为热和人为水汽的排放;城市气候。 (二)教学要求: ①课内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气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掌握太阳辐射、宇宙-地球物理、下垫面、大气环流、大气化学组成等因子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 响。 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班级上课制的教学形式。 ③课外教学要求:思考题: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三、参考教材 1. 周淑贞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李爱貞,刘厚凤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M].气象出版社,2004. 3. 张菀莹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4. 徐玉貌等主编.大气科学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 钱维宏主编.天气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理论性与实验性均很强,要求学生需有数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 网络资料扩充学习内容,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对课外作业及思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要求提前查阅的资料,课后利用网络资源 及书籍、学术期刊等自学相关知识,扩充知识面。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20% , 实验10% 、笔试7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20% 、课堂讨论40%、平时作业40%。 大纲制定者:唐湘玲 纲审定者:张军民 制定时间: 2010年5月 附:实验大纲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主要仪器/设备 每 组 人 数 1 实验一:了解气象园的建立条件 及各种仪器的布局 1、掌握气象园建立的原则、面积大小等要求 2、掌握气象园内的各种仪器安装位置,要求,园内 各种仪器应该如何布局的原因 2 综合性 实验 气象观测站 3 2 实验二:空气温度和突然温度的 观测 第一:测温原理 第二:几种液体温度表的使用 第三: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测量 2 基本操 作训练 百叶箱、 最高温度表、普通温度表、最 低温度表 3 3 实验三:空气温度的观测 第一:测温原理 第二:几种液体温度表的使用 第三: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测量 2 基本操 作训练 百叶箱、 最高温度表、普通温度表、最 低温度表 3 4 实验四: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的 观测 第一:干湿球温度计原理与使用 第二:手摇温湿度计原理与使用 第三:通风温湿度计原理与使用 2 基本操 作训练 干湿球温度计、手摇温湿度 计、通风温湿度计 3 5 实验五:气压的观测 第一:水银气压表原理与使用 第二:空盒气压表原理与使用 第三:水银气压表的观测步骤 2 综合性 实验 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 3
6 实验六:风的观测 第一: 电接风向风速计的原理与使用 2 基本操 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风向风 第二: 轻便风向风速表原理与使用 速表、翼状风速计 第三: 翼状风速计原理与使用 作训练 第四:风向、风速的观测 大纲制定者:唐湘玲 大纲审定者:张军民 制定时间:2010年5月
6 实验六:风的观测 第一:电接风向风速计的原理与使用 第二:轻便风向风速表原理与使用 第三:翼状风速计原理与使用 第四:风向、风速的观测 2 基本操 作训练 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风向风 速表、翼状风速计 3 大纲制定者:唐湘玲 大纲审定者:张军民 制定时间: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