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称,这就产生了极高的信息成本费用,从而产生道德风险。一方面,最后贷 款人为银行利用不完全信息谋求更高收益提供政策保障,人为降低了经营风 险意识,使道德风险转化为现实侵害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这种不完全信息 又加大了政府和存款人监管的难度,道德风险越严重,政府及监管者的损失 也越大。因此,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如果不能解决这种不完全信息的问题 而让交易协约双方建立在承诺的基础上,那么最后贷款人未来可能导致的风 险将是很大的。 对这方面的探讨和文献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发展经济学家麦金农与哈佛 大学经济学家皮尔,他们曾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存款担保与过度借债之间所涉 及到的道德风险问题。而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克鲁格曼为主的一批学者 认为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其中克鲁格曼提出了 解释金融危机的第三代模型。而国内对金融道德风险问题的关注基本上在 1997年以后,相关文献有许国平、陆磊2001年的《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 90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和周小川2004年的《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 德风险》。 312.道德风险的表现 根据道德风险产生的来源,道德风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风险表现为监管者在救助过程中的监管宽容和监管不力。在实 践中,当出现银行危机需要央行救助时,由于利益的一致性,监管者可能存 在纵容和掩盖银行风险的行为,在救助标准上趋向宽松,出现“监管宽容” 的倾向;或者为了降低以后监管的难度,彻底消除银行可能出现的风险银行, 而倾向于主张银行破产。根据世界银行网站的调査结果显示,上世纪八十年 代到上世纪末,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发生的将近40次危机中,暂停和放松 审慎监管的保护策略使用频率最髙,约占到84%。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 宽容和监管保护的普遍性。 第二,道德风险表现为存款者监管力度的放松。从存款人的角度看,最后 贷款人的救助承诺会使存款人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存款人知道一旦金融 机构陷入困境,政府不会让其倒闭,自己不可能遭受损失,他们将不会去监督 金融机构或者通过提取存款来对金融市场施加约束。长此以往,存款人很可9 称,这就产生了极高的信息成本费用,从而产生道德风险。一方面,最后贷 款人为银行利用不完全信息谋求更高收益ᨀ供政策保障,人为降低了经营风 险意识,使道德风险转化为现实侵害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这种不完全信息 又加大了政府和存款人监管的难度,道德风险越严重,政府及监管者的损失 也越大。因此,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如果不能解决这种不完全信息的问题, 而让交易协约双方建立在承诺的基础上,那么最后贷款人未来可能导致的风 险将是很大的。 对这方面的探讨和文献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发展经济学家麦金农与哈佛 大学经济学家皮尔,他们曾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存款担保与过度借债之间所涉 及到的道德风险问题。而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克鲁格曼为主的一批学者 认为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其中克鲁格曼ᨀ出了 解释金融危机的第三代模型。而国内对金融道德风险问题的关注基本上在 1997 年以后,相关文献有许国平、陆磊 2001 年的《不完全合同与道德风险: 90 年代金融改革的回顾与反思》和周小川 2004 年的《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 德风险》。 3.1.2. 道德风险的表现 根据道德风险产生的来源,道德风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风险表现为监管者在救助过程中的监管宽容和监管不力。在实 践中,当出现银行危机需要央行救助时,由于利益的一致性,监管者可能存 在纵容和掩盖银行风险的行为,在救助标准上趋向宽松,出现“监管宽容” 的倾向;或者为了降低以后监管的难度,彻底消除银行可能出现的风险银行, 而倾向于主张银行破产。根据世界银行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上世纪八十年 代到上世纪末,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中发生的将近 40 次危机中,暂停和放松 审慎监管的保护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约占到 84%。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监管 宽容和监管保护的普遍性。 第二,道德风险表现为存款者监管力度的放松。从存款人的角度看,最后 贷款人的救助承诺会使存款人产生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存款人知道一旦金融 机构陷入困境,政府不会让其倒闭,自己不可能遭受损失,他们将不会去监督 金融机构或者通过ᨀ取存款来对金融市场施加约束。长此以往,存款人很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