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董仲舒 而青于蓝。另外还论述了教师的重要性,国将兴,必尊师重傅:国将衰,必 贱师轻傅。教师的任务是正礼,所以要有绝对权威。并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师求有四:尊严 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才可以为师。其思想见于《荀子》一书。 董仲舒(公元前179-104年)他是我国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就开了我国封建社会以儒术为 正宗的思想先河。他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统治者应以教化为本,即所 谓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他还提出性三品说,即分圣人之性、中民 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生来就超过善。斗筲之性生来无善质,后天也无 成善的可能。中民之性是绝大多数人的性,它由阴、阳二气构成。阴气表现 为贪,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阳气表现为仁,它是后天成善的根据。因此,要使中民就必须节 制其贪欲,而这又全赖于帝王对他们进行教化。通过教化使普通百姓遵循三纲五纪(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做到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各守其位,国家也就可以安定。他还提出了吏为民之师帅的思想 要求选用德教之官,而不可独任执法之吏。于是他又向汉武帝提出了察举和兴办太学的建议,认 为朝廷要求得人才,最根本的办法是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贤士。他把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 私人养士之风,发展成由封建国家统一的养士制度。此后,太学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 著有《春秋繁露》 朱熹(1130-1200年)他是我国南宋思想家、教育家。集宋代理学之 大成。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的论。他所谓的天理就是封建社会的 纲常伦教,而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望。天理、人欲是互相对立、互为消长 的。必须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逐步达到“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因此,他 还严厉批评当时学校以科举为直接目标乃是一种“干禄蹈利”、“忘本逐末” 的教育,导致社会风俗败坏,人才衰乏。他把人一生所受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而青于蓝。另外还论述了教师的重要性,国将兴,必尊师重傅;国将衰,必 贱师轻傅。教师的任务是正礼,所以要有绝对权威。并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师求有四:尊严 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才可以为师。其思想见于《荀子》一书。 董仲舒(公元前 179--104 年) 他是我国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就开了我国封建社会以儒术为 正宗的思想先河。他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统治者应以教化为本,即所 谓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他还提出性三品说,即分圣人之性、中民 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生来就超过善。斗筲之性生来无善质,后天也无 成善的可能。中民之性是绝大多数人的性,它由阴、阳二气构成。阴气表现 为贪,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阳气表现为仁,它是后天成善的根据。因此,要使中民就必须节 制其贪欲,而这又全赖于帝王对他们进行教化。通过教化使普通百姓遵循三纲五纪(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做到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各守其位,国家也就可以安定。他还提出了吏为民之师帅的思想。 要求选用德教之官,而不可独任执法之吏。于是他又向汉武帝提出了察举和兴办太学的建议,认 为朝廷要求得人才,最根本的办法是兴办太学,通过教育培养贤士。他把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 私人养士之风,发展成由封建国家统一的养士制度。此后,太学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 之一。著有《春秋繁露》。 朱熹(1130--1200 年) 他是我国南宋思想家、教育家。集宋代理学之 大成。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的论。他所谓的天理就是封建社会的 纲常伦教,而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望。天理、人欲是互相对立、互为消长 的。必须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逐步达到“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因此,他 还严厉批评当时学校以科举为直接目标乃是一种“干禄蹈利”、“忘本逐末” 的教育,导致社会风俗败坏,人才衰乏。他把人一生所受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