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中国决策参战的动机、过程与目标。 动机: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领导人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中国军队 的主要任务主要抓紧进军西藏和准备解放台湾。在朝鲜半岛,中国基本上置身事 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军事干涉使中国领导人改变了对这一地区的安全形势 的判断。 第一,中国出兵是对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进行军事干涉的反应。美国从干涉 开始,就不仅是在朝鲜半岛使用武力,而且在台湾海峡和东南亚加强军事部署。 中国领导人认为,中美冲突在所难免,不坚决予以反击便不能维护国家的基本安 全。中国领导人对美国意图的上述判断,是促使他们决策出兵朝鲜的主要动力。 第二,是对美国封锁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的反应。最初中国领导人对美 国干涉的抨击主要集中于美军封锁台湾海峡。美国封锁台湾海峡在中国领导人看 来是难以容忍的入侵和对抗行动。 第三,涉及到中国的国际威望。威望本身就是国际重大利益的组成部分,特 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 决策过程:中国出兵决策的动机是抽象岀来的,是对必然性的概括。但是决 策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朝鲜战争爆 发到10月1日接到苏联和北朝鲜的请求以前为第一阶段;10月2日到19日是 第二阶段。 作战目标:中国参战的目标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参战的宏观目标, 第二是具体的作战目标 第一,宏观目标是使“朝鲜战争局部化”。包括1,尽可能避免战争扩大到 本土;2,不准美国在朝鲜北部、尤其是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实行军事占领;3 使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北朝鲜生存下去。 第二,中国军队的作战目标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且受到与盟国的关系、战 场形式变化的影响等,也是与“战争局部化”密切相关的。 (2)越过三八线的决策。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并突破 八线,是同中国战争目标的变化紧密联系的。中国领导人在出兵作战的目标上 保持着弹性和模糊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出兵决策的过程中,不论基于何 种理由,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的作战目标呈现向下滑动的曲线,即在考虑可能面(1)中国决策参战的动机、过程与目标。 动机: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领导人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中国军队 的主要任务主要抓紧进军西藏和准备解放台湾。在朝鲜半岛,中国基本上置身事 外。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军事干涉使中国领导人改变了对这一地区的安全形势 的判断。 第一,中国出兵是对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进行军事干涉的反应。美国从干涉 开始,就不仅是在朝鲜半岛使用武力,而且在台湾海峡和东南亚加强军事部署。 中国领导人认为,中美冲突在所难免,不坚决予以反击便不能维护国家的基本安 全。中国领导人对美国意图的上述判断,是促使他们决策出兵朝鲜的主要动力。 第二,是对美国封锁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的反应。最初中国领导人对美 国干涉的抨击主要集中于美军封锁台湾海峡。美国封锁台湾海峡在中国领导人看 来是难以容忍的入侵和对抗行动。 第三,涉及到中国的国际威望。威望本身就是国际重大利益的组成部分,特 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 决策过程:中国出兵决策的动机是抽象出来的,是对必然性的概括。但是决 策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朝鲜战争爆 发到 10 月 1 日接到苏联和北朝鲜的请求以前为第一阶段;10 月 2 日到 19 日是 第二阶段。 作战目标:中国参战的目标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是参战的宏观目标, 第二是具体的作战目标。 第一,宏观目标是使“朝鲜战争局部化”。包括 1,尽可能避免战争扩大到 本土;2,不准美国在朝鲜北部、尤其是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实行军事占领;3 使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北朝鲜生存下去。 第二,中国军队的作战目标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而且受到与盟国的关系、战 场形式变化的影响等,也是与“战争局部化”密切相关的。 (2)越过三八线的决策。1950 年 12 月 31 日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并突破 三八线,是同中国战争目标的变化紧密联系的。中国领导人在出兵作战的目标上 保持着弹性和模糊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出兵决策的过程中,不论基于何 种理由,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的作战目标呈现向下滑动的曲线,即在考虑可能面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