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朱家尖岩相潮间带软体动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蒋雯,林孜,欧阳华聪,王君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3) 摘要:朱家尖(29°50′-29°57N,122°50′-122°26E)位于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 部,东海海滨。实习小组通过对朱家尖岛大沙里、东沙岩相潮间带生物的调査,初步主要分 析了岩相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及其垂直分布特点,依潮间带的不同区域而呈带状分布(高潮 带为滨螺等软体动物群落,中潮带及以下为藤壶群落),为潮间带贝类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 提供了基础资料,供海洋生态学、环保、水产部门参考。 关键词:潮间带:岩石生境:垂直分布;软体动物:群落 1.前言 朱家尖(29°50-29°57N,122°50-122°26E)位于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 东海海滨,近年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深水港口和新近开发的海滨旅游风景名胜区,已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因而,对朱家尖生态环境、尤其与人类活动直接密切相关的沿岸 潮间带、潮间带中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的岩相潮间带,以及其中从生态上和经济上都占 极其重要地位的生物一—软体动物的深入了解和有效保护,也已日趋成为经济开发过程中必 须重视的问题 1986-1987年,王一农、尤仲杰等对舟山沿海、朱家尖岛等地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生 态做过较为详尽的研究,其中包含岩相生态学及其上软体动物垂直分布特征。但其成果发表 年份为1989-1993年间,距今已有近20年时间。在这20年间随着地球气候、周围环境、其余 物种和人类活动影响,朱家尖岩相潮间带的软体动物生态有何变化,现今垂直分布有何特征 都值得再次以实习考察形式予以重新发现,填补空白,并达到加深教学成果的目的 较近期的报道有付俊平对浙淅江海岛岩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文献显示潮间带泗礁 朱家尖一风尾村群落组与其他群落组的差异与入海淡水、纬度和海流的综合影响有关。 实习小组通过2012年8月3日13:30-16:00落潮时对朱家尖岛大洞岙岩相潮间带 (121.41TN,29.93E)的实地调查,对其岩相潮间带(高潮带、中潮带中上部)软体动物的 垂直分布作了初步分析,供潮间带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环保、水产、制药等行业部门参考 1.1自然概况 朱家尖岛是舟山群岛中一个较大的海岛,北与普陀山隔海相望,西北紧邻沈家门渔港 西面向大陆,东、南面向东海。位于东经122°50-122°26’,北纬29°50-29°57之间, 面积约65平方公里。岛的东岸凹口和北岸为细砂滩,兼有岩礁穿插其间,我们采样的大沙里 沙滩位于朱家尖岛的东北岸。南岸为岩礁底质,我们另一处观察地点东沙就位于朱家尖岛的 南部岩礁。 岛屿沿岸海域受苏北沿岸流、长江冲淡水、钱塘江冲淡水等南下的沿岸水流和台湾暖流 影响的外侧高盐水系之影响,全年的温度、盐度变化较大。冬半年(9-3月)偏北风占优势, 夏半年(4-8月)偏南风占优势,致使南下沿岸流的流向与强弱产生季节性变化。夏半年南下 沿岸流较弱,表层水具偏向东北方向的流势,同时受外侧高盐水影响,水质清澈,透明度可 达2米;冬半年南下沿岸流很强,紧靠浙闽海岸南下,水质混浊,透明度在50厘米以内。全年 平均盐度值为26‰左右;平均水温17℃,以2月份最低(7.8℃),7-8月份最高(27℃以上)朱家尖岩相潮间带软体动物的分布特征 朱家尖岩相潮间带软体动物的垂直分布特征 蒋雯,林孜,欧阳华聪,王君一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3) 摘要:朱家尖(29°50’- 29°57’N, 122°50’—122°26’E)位于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 部,东海海滨。实习小组通过对朱家尖岛大沙里、东沙岩相潮间带生物的调查,初步主要分 析了岩相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及其垂直分布特点,依潮间带的不同区域而呈带状分布(高潮 带为滨螺等软体动物群落,中潮带及以下为藤壶群落),为潮间带贝类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 提供了基础资料,供海洋生态学、环保、水产部门参考。 关键词:潮间带;岩石生境;垂直分布;软体动物;群落 1.前言 朱家尖(29°50’- 29°57’N, 122°50’—122°26’E)位于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 东海海滨,近年作为我国重要的渔场、深水港口和新近开发的海滨旅游风景名胜区,已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因而,对朱家尖生态环境、尤其与人类活动直接密切相关的沿岸 潮间带、潮间带中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的岩相潮间带,以及其中从生态上和经济上都占 极其重要地位的生物——软体动物的深入了解和有效保护,也已日趋成为经济开发过程中必 须重视的问题。 1986-1987年,王一农、尤仲杰等对舟山沿海、朱家尖岛等地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生 态做过较为详尽的研究,其中包含岩相生态学及其上软体动物垂直分布特征。但其成果发表 年份为1989-1993年间,距今已有近20年时间。在这20年间随着地球气候、周围环境、其余 物种和人类活动影响,朱家尖岩相潮间带的软体动物生态有何变化,现今垂直分布有何特征, 都值得再次以实习考察形式予以重新发现,填补空白,并达到加深教学成果的目的。 较近期的报道有付俊平对浙江海岛岩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文献显示潮间带泗礁一 朱家尖一凤尾村群落组与其他群落组的差异与入海淡水、纬度和海流的综合影响有关。 实习小组通过2012年8月3日13:30-16:00落潮时对朱家尖岛大洞岙岩相潮间带 (121.417N,29.93E)的实地调查,对其岩相潮间带(高潮带、中潮带中上部)软体动物的 垂直分布作了初步分析,供潮间带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环保、水产、制药等行业部门参考。 1.1自然概况 朱家尖岛是舟山群岛中一个较大的海岛,北与普陀山隔海相望,西北紧邻沈家门渔港, 西面向大陆,东、南面向东海。位于东经122°50’—122°26’,北纬29°50’- 29°57’之间, 面积约65平方公里。岛的东岸凹口和北岸为细砂滩,兼有岩礁穿插其间,我们采样的大沙里 沙滩位于朱家尖岛的东北岸。南岸为岩礁底质,我们另一处观察地点东沙就位于朱家尖岛的 南部岩礁。 岛屿沿岸海域受苏北沿岸流、长江冲淡水、钱塘江冲淡水等南下的沿岸水流和台湾暖流 影响的外侧高盐水系之影响,全年的温度、盐度变化较大。冬半年(9一3月)偏北风占优势, 夏半年(4一8月)偏南风占优势,致使南下沿岸流的流向与强弱产生季节性变化。夏半年南下 沿岸流较弱,表层水具偏向东北方向的流势,同时受外侧高盐水影响,水质清澈,透明度可 达2米;冬半年南下沿岸流很强,紧靠浙闽海岸南下,水质混浊,透明度在50厘米以内。全年 平均盐度值为26‰左右;平均水温17℃,以2月份最低(7.8℃),7一8月份最高(27℃以上)。 1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