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巴基斯坦不可能同时与苏联和中国都保持良好的关系”。181(pp180,181)如果伊斯兰堡想从苏 联获得更多的军事援助,它将不得不疏远同北京的关系,这是叶海亚和他的幕僚们所不愿意做的。(印 678)对苏联来说,如果增加对巴的军援,会引起印度的不安。于是,莫斯科决定重新回到支持印度的立 场,虽格守以前的承诺,继续为巴提供军援,但没有增加新的军事援助。 巴基斯坦作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小国,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周旋于美、中、苏三个大国之 间,不断调整国家的外交政策,以期能得到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防御强邻印度。但当“鱼”与熊掌” 不可兼得时,叶海亚本着俩利相权择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的原则,选择了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充 当双方联络的中间人。 二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基斯坦渠道被称之为“从首脑、经首脑、到首脑的秘密通道。事实上,华 盛顿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在努力地传达三个方面的意图:一是表达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并表明美国不会 同苏联相勾结,主宰亚洲事务;二是试探中方的态度和反应,三是力图开辟更为隐秘的高层对话渠道。 尼克松作为巴基斯坦渠道的开辟者,早在1969年8月1日访问巴基斯坦时,就明确表示了第一个 层面的意图。o1(pp180-181)作为中美信息传递的中间人,巴基斯坦及时、主动地向美方通报“已通过 巴基斯坦赴北京参加国庆20周年庆祝活动的代表团向北京转达尼克松总统的愿望”,)叶海亚总统 准备会见中国驻巴大使张彤,转达相关信息”,叶海亚总统准备借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的机会,谈论中 美关系2等情况。为了进一步试探中国的反应,基辛格请叶海亚转告周恩来,美国将停止两艘驱逐舰 在台湾海峡的巡逻活动,但这并不影响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尼克松总统认为应考虑取消 对华贸易限制。北京在接收到信息后,对此的反应是:感谢巴基斯坦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 用:表示将释放两名乘游艇误入中国海域的美国人。在向中方多次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叶海亚也在反复 揣摩中方的意图,并向尼克松通报说,“估计中国愿意无条件恢复华沙大使级会谈”。11970年2月23 日希拉利向基辛格转交了叶海亚总统的一封信,叶海亚在信中转达了中国的一些观点:北京认为越南 战争不再是妨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问题:北京不再担心美国和苏联在亚洲勾结。至此,美方通过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态度己经有大致的了解。 华盛顿一直非常希望开辟一条更为隐秘的对华沟通渠道。基辛格曾分别于1969年12月19日和 1970年2月24日两次向巴驻美大使希拉利表示:希望巴基斯坦转告中国:如果中国愿意以一种比华 沙会谈更为安全、保密的形式或渠道进行谈判,美国同意接受”,“华盛顿和北京通过外交渠道的正常交 往会引起公众的注意,因而准备开辟由白宫掌控的华盛顿一北京秘密通道,并要确保这个通道的安 全”。111970年10月25日,尼克松总统借联合国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之机,再次向叶海亚表达了“美 国非常愿意派特使到北京,同北京建立秘密联系,建立一种比华沙会谈更为隐秘的沟通方式州16的愿 望。叶海亚总统借1970年11月10日·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机会,向周恩来转达了美国希望举 行更高级别会晤的愿望。然而,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过程并不是美方发出信号,中国积极回应这样一 个简单的过程。尽管毛泽东也愿意同华盛顿建立秘密的沟通渠道来改善双边关系,但他不喜欢按部就 班地照美国人设计的方式联系。因而,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应了美方发出的信号接见埃德加· 斯诺和乒乓外交。181(pp236,278)乒乓外交之后,中美双方又通过巴基斯坦渠道频繁传递信息,这条 “从首脑,经首脑,到首脑的渠道比刚刚开启的时候更为畅通了,它在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起到了 信使和传话筒的作用,并最终促成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成功。 三 自1969年10月15日到1971年8月7日,中美双方通过巴基斯坦渠道传递的文件多达49份。白 宫发出的文件一般是口述或打印在没有任何标记的白纸上,亲自交给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希拉利。他 将口信打印或手写出来,放入外交公文袋(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使用信使),通过伊斯兰堡总统的秘书送 交叶海亚总统。中方的回复是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直接交给叶海亚总统的。叶海亚会让他的 7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意识到“巴基斯坦不可能同时与苏联和中国都保持良好的关系 ”。 [ 8 ] (pp. 180 - 181)如果伊斯兰堡想从苏 联获得更多的军事援助 ,它将不得不疏远同北京的关系 ,这是叶海亚和他的幕僚们所不愿意做的。 [ 9 ] (p. 678)对苏联来说 ,如果增加对巴的军援 ,会引起印度的不安。于是 ,莫斯科决定重新回到支持印度的立 场 ,虽恪守以前的承诺 ,继续为巴提供军援 ,但没有增加新的军事援助。 巴基斯坦作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小国 ,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 ,周旋于美、中、苏三个大国之 间 ,不断调整国家的外交政策 ,以期能得到更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防御强邻印度。但当“鱼 ”与“熊掌 ” 不可兼得时 ,叶海亚本着“两利相权择其重 ,两害相衡取其轻 ”的原则 ,选择了在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充 当双方联络的中间人。 二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基斯坦渠道被称之为“从首脑、经首脑、到首脑 ”的秘密通道。事实上 ,华 盛顿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在努力地传达三个方面的意图 :一是表达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 ,并表明美国不会 同苏联相勾结 ,主宰亚洲事务 ;二是试探中方的态度和反应 ;三是力图开辟更为隐秘的高层对话渠道。 尼克松作为巴基斯坦渠道的开辟者 ,早在 1969年 8月 1日访问巴基斯坦时 ,就明确表示了第一个 层面的意图。 [ 10 ] (pp. 180 - 181)作为中美信息传递的中间人 ,巴基斯坦及时、主动地向美方通报“已通过 巴基斯坦赴北京参加国庆 20周年庆祝活动的代表团向北京转达尼克松总统的愿望 ”; [ 11 ]“叶海亚总统 准备会见中国驻巴大使张彤 ,转达相关信息 ”;“叶海亚总统准备借周恩来访问巴基斯坦的机会 ,谈论中 美关系 ” [ 12 ]等情况。为了进一步试探中国的反应 ,基辛格请叶海亚转告周恩来 ,美国将停止两艘驱逐舰 在台湾海峡的巡逻活动 ,但这并不影响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 ,尼克松总统认为应考虑取消 对华贸易限制。 [ 11 ]北京在接收到信息后 ,对此的反应是 :感谢巴基斯坦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 用 ;表示将释放两名乘游艇误入中国海域的美国人。在向中方多次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叶海亚也在反复 揣摩中方的意图 ,并向尼克松通报说 ,“估计中国愿意无条件恢复华沙大使级会谈 ”。 [ 13 ] 1970年 2月 23 日希拉利向基辛格转交了叶海亚总统的一封信 ,叶海亚在信中转达了中国的一些观点 :“北京认为越南 战争不再是妨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问题 ;北京不再担心美国和苏联在亚洲勾结。” [ 14 ]至此 ,美方通过 巴基斯坦对中国的态度已经有大致的了解。 华盛顿一直非常希望开辟一条更为隐秘的对华沟通渠道。基辛格曾分别于 1969年 12月 19日和 1970年 2月 24日两次向巴驻美大使希拉利表示 :希望巴基斯坦转告中国 :“如果中国愿意以一种比华 沙会谈更为安全、保密的形式或渠道进行谈判 ,美国同意接受 ”,“华盛顿和北京通过外交渠道的正常交 往会引起公众的注意 ,因而准备开辟由白宫掌控的华盛顿 ———北京秘密通道 ,并要确保这个通道的安 全 ”。 [ 15 ] 1970年 10月 25日 ,尼克松总统借联合国成立 25周年庆祝活动之机 ,再次向叶海亚表达了“美 国非常愿意派特使到北京 ,同北京建立秘密联系 ,建立一种比华沙会谈更为隐秘的沟通方式 ” [ 16 ]的愿 望。叶海亚总统借 1970年 11月 10日 - 1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机会 ,向周恩来转达了美国希望举 行更高级别会晤的愿望。 [ 17 ]然而 ,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过程并不是美方发出信号 ,中国积极回应这样一 个简单的过程。尽管毛泽东也愿意同华盛顿建立秘密的沟通渠道来改善双边关系 ,但他不喜欢按部就 班地照美国人设计的方式联系。因而 ,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回应了美方发出的信号 ———接见埃德加 · 斯诺和乒乓外交。 [ 18 ] (pp. 236 - 278)乒乓外交之后 ,中美双方又通过巴基斯坦渠道频繁传递信息 ,这条 “从首脑 ,经首脑 ,到首脑 ”的渠道比刚刚开启的时候更为畅通了 ,它在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起到了 “信使 ”和“传话筒 ”的作用 ,并最终促成 1971年 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的成功。 三 自 1969年 10月 15日到 1971年 8月 7日 ,中美双方通过巴基斯坦渠道传递的文件多达 49份。白 宫发出的文件一般是口述或打印在没有任何标记的白纸上 ,亲自交给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希拉利。他 将口信打印或手写出来 ,放入外交公文袋 (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使用信使 ) ,通过伊斯兰堡总统的秘书送 交叶海亚总统。中方的回复是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直接交给叶海亚总统的。叶海亚会让他的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