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RSI指标分析的取值区间有人设定在30~70之间。有人设定在20~80之间,甚 至有人设定在15~85之间。对取值区间的设定应根据股票市场或个别股票的波 动习性以及投资者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决定,对其研判要点,简单归纳如下: (1)当RSI值为50时,表示买卖双方势均力敌,供求平衡;RSI在40~ 60之间波动的概率最大,表明市场正处于牛皮盘整行情;RSI在50以上表示涨 势强于跌势,若RSI指标上升至70或80以上表示已有超买现象,继续上升则表 示己进入严重超买警戒区,暗示股价极可能在短期内反转下跌:RSI在50以下 表示为弱势市场,若RSI指标下跌至30或20以下,表明己有超卖现象,一旦再 度下跌表示己进入严重超卖警戒区,股价有可能止跌回升。 (2)RSI的最大功能在于图形研判,若将RSI线与K线等配合分析。可 以发现RSI线图形能现出清晰的头肩形、头肩底、三角形、M头、W底等形状, 较容易判断出突破点、买入点和卖出点,还可以利用切线画出支撑线和阻力线以 判定股价未来走向。 (3)RSI指标有比股价指数或个别股票价格先行显示未来行情走势的特征, 在股价指数尚未上涨时,RSI指标已先升,当股价指数未跌时,RSI指标己先降, 尤其在股价峰谷区域特别明显。利用这一特征,可作如下判断:在股市盘整时, RSI一底比一底高表示多头势强,相反一底比一底低表示空头势强:股价尚在盘 旋,而RSI己整理完毕,领先突破趋势线,暗示股价即将突破整理;在股价不断 创新高的同时,RSI也创新高点表示后势仍属强势,可能还会上涨:在股价不断 创新低点的同时,RSI也创新低表示后市仍弱,可能还会下跌:在超买区域RSI 图形比K线图形提早出现顶部或底部图形,如M头或W底,显示出反转或反弹 信号。 (4)背离信号。当RSI指标与股价或股价指数呈现反方向变动时,通常 是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当日K线图的走势不断创新高,而RSI线未 能同时创新高甚至出现走低的情形时,表明出现了背离信号,这种背离显示股票 价格有虚涨现象,通常是较大反转下跌的前兆:相反,若股价创新低而RS未创 新低,暗示股价可能反转上升。 4.RSI指标的缺点。RSI指标虽被普遍使用,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RSI的计算周期与取值区间要根据市场特征决定,特别是对超买区和RSI 指标分析的取值区间有人设定在 30~70 之间。有人设定在 20~80 之间,甚 至有人设定在 15~85 之间。对取值区间的设定应根据股票市场或个别股票的波 动习性以及投资者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而决定,对其研判要点,简单归纳如下: (1)当 RSI 值为 50 时,表示买卖双方势均力敌,供求平衡;RSI 在 40~ 60 之间波动的概率最大,表明市场正处于牛皮盘整行情;RSI 在 50 以上表示涨 势强于跌势,若 RSI 指标上升至 70 或 80 以上表示已有超买现象,继续上升则表 示己进入严重超买警戒区,暗示股价极可能在短期内反转下跌;RSI 在 50 以下 表示为弱势市场,若 RSI 指标下跌至 30 或 20 以下,表明己有超卖现象,一旦再 度下跌表示已进入严重超卖警戒区,股价有可能止跌回升。 (2)RSI 的最大功能在于图形研判,若将 RSI 线与 K 线等配合分析。可 以发现 RSI 线图形能现出清晰的头肩形、头肩底、三角形、M 头、W 底等形状, 较容易判断出突破点、买入点和卖出点,还可以利用切线画出支撑线和阻力线以 判定股价未来走向。 (3)RSI 指标有比股价指数或个别股票价格先行显示未来行情走势的特征, 在股价指数尚未上涨时,RSI 指标已先升,当股价指数未跌时,RSI 指标己先降, 尤其在股价峰谷区域特别明显。利用这一特征,可作如下判断:在股市盘整时, RSI 一底比一底高表示多头势强,相反一底比一底低表示空头势强;股价尚在盘 旋,而 RSI 已整理完毕,领先突破趋势线,暗示股价即将突破整理;在股价不断 创新高的同时,RSI 也创新高点表示后势仍属强势,可能还会上涨;在股价不断 创新低点的同时,RSI 也创新低表示后市仍弱,可能还会下跌;在超买区域 RSI 图形比 K 线图形提早出现顶部或底部图形,如 M 头或 W 底,显示出反转或反弹 信号。 (4)背离信号。当 RSI 指标与股价或股价指数呈现反方向变动时,通常 是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当日 K 线图的走势不断创新高,而 RSI 线未 能同时创新高甚至出现走低的情形时,表明出现了背离信号,这种背离显示股票 价格有虚涨现象,通常是较大反转下跌的前兆;相反,若股价创新低而 RSI 未创 新低,暗示股价可能反转上升。 4.RSI 指标的缺点。RSI 指标虽被普遍使用,但也有些不足之处: (1)RSI 的计算周期与取值区间要根据市场特征决定,特别是对超买区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