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3章语音 第1节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语音的最小单位 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语音又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因此,作为语音一定 是无限可分的。但我们在研究物质时,完全有必要也只能根据研究的需要把物质 分解到相应的最小单位。如从一般物理的角度,我们只把物质看成是最小的单个 存在体。而从一般化学的角度,我们又把物质分析到分子、原子甚至原子内部。 对于语音,我们则分析到根据语音学家分析、比较了人类多种语言以后概括出来 的最小语音单位一一音素。 、音标 虽然我们已经确定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它仍旧是一种声音。而我们 般对一种事物进行描写,总要把它用书面文字写下来,才能保存并仔细琢磨。但 一般字母的数量远远不够用来描写音素,而汉字则更只能用来描写比音素要大得 多的音节。因此,人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符号来描写音素。其中最通行的是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国际音标的制定原 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国际音标采用 大写拉丁字母、小写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或者将拉丁字母倒写,或者将两个拉 丁字母合写在一起,甚至在字母上再加一些符号等方法,保证了音标和人类语言 中所有音素的一一对应。我们在书写国际音标时,一般把它放在方括号中,如同 我们在大多数英语词典中所看到的情形,例如 how hau] 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都不能满足对其所记录语言的音素进行详细描写的要 求。如汉语的方言中有许多音素是普通话中没有的,而汉语拼音是专为记录普通 话语音服务的,即使是普通话的音素,在语流中也可能产生汉语拼音无法记录的 变化,所以在学习语音学时一定要掌握常用国际音标的使用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语音共有三个环节,这就是发音一一传递一一感知。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 语音的生理一—物理一一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语音的发音当然是从人的口腔(包括鼻腔)中发出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研 究人的与发音有关的生理现象,否则就不可能弄清楚语音发音的本质 语音在传递过程中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如噪音的干扰、传递距离的远近等 等,这就需要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语音和语音的传递。 而语音的感知环节,不仅和生理、物理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和听者的心理 关系更为密切。比如,即使是不懂英语的人在听到英国人带着洋腔洋调说出 “ Beijing”时,都会马上知道是“北京”的意思第 3 章 语音 第 1 节 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语音的最小单位 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语音又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因此,作为语音一定 是无限可分的。但我们在研究物质时,完全有必要也只能根据研究的需要把物质 分解到相应的最小单位。如从一般物理的角度,我们只把物质看成是最小的单个 存在体。而从一般化学的角度,我们又把物质分析到分子、原子甚至原子内部。 对于语音,我们则分析到根据语音学家分析、比较了人类多种语言以后概括出来 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 二、音标 虽然我们已经确定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但它仍旧是一种声音。而我们一 般对一种事物进行描写,总要把它用书面文字写下来,才能保存并仔细琢磨。但 一般字母的数量远远不够用来描写音素,而汉字则更只能用来描写比音素要大得 多的音节。因此,人们编制了各种各样的书写符号来描写音素。其中最通行的是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 1888 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国际音标的制定原 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国际音标采用 大写拉丁字母、小写拉丁字母、希腊字母,或者将拉丁字母倒写,或者将两个拉 丁字母合写在一起,甚至在字母上再加一些符号等方法,保证了音标和人类语言 中所有音素的一一对应。我们在书写国际音标时,一般把它放在方括号中,如同 我们在大多数英语词典中所看到的情形,例如 how[hau]。 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都不能满足对其所记录语言的音素进行详细描写的要 求。如汉语的方言中有许多音素是普通话中没有的,而汉语拼音是专为记录普通 话语音服务的,即使是普通话的音素,在语流中也可能产生汉语拼音无法记录的 变化,所以在学习语音学时一定要掌握常用国际音标的使用。 三、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语音? 语音共有三个环节,这就是发音——传递——感知。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 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语音的发音当然是从人的口腔(包括鼻腔)中发出的。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研 究人的与发音有关的生理现象,否则就不可能弄清楚语音发音的本质。 语音在传递过程中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如噪音的干扰、传递距离的远近等 等,这就需要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语音和语音的传递。 而语音的感知环节,不仅和生理、物理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和听者的心理 关系更为密切。比如,即使是不懂英语的人在听到英国人带着洋腔洋调说出 “Beijing”时,都会马上知道是“北京”的意思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