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8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0卷 s条上的压应力,Q为在卷取第i层时带钢在第j 题,即带钢的形变和应力与极角无关,用“表示沿 层、第s条和第s一1条间的剪切力,0为坐标原点, 轴r的位移,v表示沿轴6的位移,根据弹性理 r为半径方向,以此建立带钢上下层之间的力学关 论有: 系式 径向形变, u十ad一uaM dr ar (1) 切向形变, 0= 10n+业=业 ,0十=r (2) 剪切形变, 图3钢卷内部受力图 m+2-立=0 Fig.3 Force diagram in strip coil r-r00 arr (3) 另外,由于需要考虑带材横向温差、板廓凸度和 联立式(1)、(2)、(3)得到形变连续方程: 板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宽度方向的离散 d E00E-0 +-+凉=导 处理.假设带钢沿板宽对称,取半板宽带钢作为研 究对象(见图4) (4) (2)钢卷物理方程.关于切向,带钢原来卷上 去的拉应力为,由于外圈压力的作用,使得内圈 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引起带钢拉力的消失,故有 g=0一0:,式中,0:为卷取n圈后带钢第i层的实 际张应力,0为卷取时带钢的单位张应力,且o= 图4半板宽条元受力图 bh .因此,有: Fig.4 Force diagram of elements in width direction (64-) (5) 2.2边界条件分析 根据带钢宽度方向的对称性和其卷取过程的实 关于径向,钢卷在卷取时除了一般的弹性变形 际受力情况可确定数学方程的边界条件如下: 外,还应考虑带钢层与层之间相互接触时所引起的 (1)如图4所示,考虑带钢宽度方向存在对称 附加变形影响,故有: 性,在带钢的中部(s=1)剪切力Q1y=0;同时在带 钢的最边部(即s=n十1),剪切力同样有Qm+1,y= 5=一台(-)十mg (6) 0. 式中,E、“为带钢弹性模量和泊松比,E,为钢卷径 (2)卷取过程中,带钢最外层(即卷取层)外表 向压缩系数(径向弹性模量),m为带材的径向紧密 面压力p,+1=0. (③)卷取过程中,带钢当前正在卷取层的张应 系数m一台 力平均值¤:=o(卷取张应力的平均值) (3)钢卷静力平衡方程.对于图3所示单元体, (4)钢卷内表面的周向位移等于卷筒外表面的 上下层所受到的摩擦力可以等效到周向力中去,即 周向位移. 轴向只考虑等效的周向力,因此有径向的静力平衡 2.3微分方程 方程为: 根据带钢物理模型和受力条件,在日本学者 Kazunori Hata6]和Hiromu Suzukil门等以及国内燕 api二0 g十p十r (7) 山大学连家创80建立的力学模型基础上,在考虑 式中,σ:实质上是等效的周向力 横向温差、板廓凸度、板形等因素下建立了带钢卷取 将式(7)带入径向应变方程式(6)得径向应变 过程中的力学关系式,运用逐层迭代法对变量进行 为: 求解。文中均采用极坐标系, (1)钢卷几何方程.假设带钢卷取为轴对称问 =[1-周+, (8)s 条上的压应力‚Qsij为在卷取第 i 层时带钢在第 j 层、第 s 条和第 s—1条间的剪切力‚O 为坐标原点‚ r 为半径方向‚以此建立带钢上下层之间的力学关 系式. 图3 钢卷内部受力图 Fig.3 Force diagram in strip coil 另外‚由于需要考虑带材横向温差、板廓凸度和 板形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宽度方向的离散 处理.假设带钢沿板宽对称‚取半板宽带钢作为研 究对象(见图4). 图4 半板宽条元受力图 Fig.4 Force diagram of elements in width direction 2∙2 边界条件分析 根据带钢宽度方向的对称性和其卷取过程的实 际受力情况可确定数学方程的边界条件如下: (1) 如图4所示‚考虑带钢宽度方向存在对称 性‚在带钢的中部( s=1)剪切力 Q1ij=0;同时在带 钢的最边部(即 s= n+1)‚剪切力同样有 Qn+1‚ij= 0. (2) 卷取过程中‚带钢最外层(即卷取层)外表 面压力 pi‚i+1=0. (3) 卷取过程中‚带钢当前正在卷取层的张应 力平均值 σsii=σ0(卷取张应力的平均值). (4) 钢卷内表面的周向位移等于卷筒外表面的 周向位移. 2∙3 微分方程 根据带钢物理模型和受力条件‚在日本学者 Kazunori Hata [6] 和 Hiromu Suzuki [7] 等以及国内燕 山大学连家创[8—10]建立的力学模型基础上‚在考虑 横向温差、板廓凸度、板形等因素下建立了带钢卷取 过程中的力学关系式‚运用逐层迭代法对变量进行 求解.文中均采用极坐标系. (1) 钢卷几何方程.假设带钢卷取为轴对称问 题‚即带钢的形变和应力与极角无关.用 u 表示沿 轴 r 的位移‚v 表示沿轴θ的位移‚根据弹性理 论有: 径向形变‚ εr= u+ ∂u ∂r d r — u d r = ∂u ∂r (1) 切向形变‚ εθ= 1 r ∂v ∂θ + u r = u r (2) 剪切形变‚ rrθ= ∂u r∂θ + ∂v ∂r — v r =0 (3) 联立式(1)、(2)、(3)得到形变连续方程: r ∂2εθ ∂r 2+2 ∂εθ ∂r — ∂εr ∂r + 1 r ∂2εr ∂θ2= r ∂2εθ ∂r 2+2 ∂εθ ∂r ∂εr ∂r =0 (4) (2) 钢卷物理方程.关于切向‚带钢原来卷上 去的拉应力为 σ0‚由于外圈压力的作用‚使得内圈 产生压缩变形 εθ‚从而引起带钢拉力的消失‚故有 σθ=σ0—σi.式中‚σi 为卷取 n 圈后带钢第 i 层的实 际张应力‚σ0 为卷取时带钢的单位张应力‚且 σ0= TS bh .因此‚有: εθ= 1 E (σ0—σi—μpi) (5) 关于径向‚钢卷在卷取时除了一般的弹性变形 外‚还应考虑带钢层与层之间相互接触时所引起的 附加变形 pi Er 影响‚故有: εr=— μ E (σ0—σi)+ m pi E (6) 式中‚E、μ为带钢弹性模量和泊松比‚Er 为钢卷径 向压缩系数(径向弹性模量)‚m 为带材的径向紧密 系数‚m= E Er . (3) 钢卷静力平衡方程.对于图3所示单元体‚ 上下层所受到的摩擦力可以等效到周向力中去‚即 轴向只考虑等效的周向力‚因此有径向的静力平衡 方程为: σi+ pi+ r ∂pi ∂r =0 (7) 式中‚σi 实质上是等效的周向力. 将式(7)带入径向应变方程式(6)得径向应变 为: εr= m E 1— μ m pi— μ m σ0+ r d pi d r (8) ·180·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