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期 常铁柱等:软质镀锌薄带钢卷取中边部板形缺陷的产生机理与解决措施 181 将式(7)带入周向应变方程式(5)得周向应变 m=1+1.27ko9 Cmax E 0.8 (17) 为: h p) -+(I-约+, 1 式中,ko为考虑了理论和实际值存在差距而作的一 (9) 个修正系数,根据模型取值为0.45;òmx为带钢接触 逐层迭代计算时,上式中的dr=h(h为带材厚 表面不平度最大值,它包括微观表面不平度和宏观 度),而dP:则为该层上下表面的压力增量 不平度,宝钢提供的相关资料取6ma=1.52×10-5 卷取第一1层时,第j层的周向弹性位移为: m;h为带钢厚度. u-1,j= (7)钢卷应力计算.根据以上公式,可以推导 全tl-9-t- 出带钢层间压应力计算公式,由式(10)和(11)有: (10) △时十u-l,j厂E + P可 式中,u-1,小、r-1,小、h-1,小p-1,为卷取第i一1层 (1- 时,第层的周向弹性位移、半径、厚度、压应力, (18) 因此,根据式(10)可以得到,当带钢卷取第i层 再由式(7),张力和等效周向力的关系可以推出 时,第j层带钢相对于卷取第i十1时第j层的周向 张力 位移增量为: (8)位移影响函数计算,不同于理想条件下平 △u=可一i-1,j (11) 板的卷取解析公式,带钢沿宽度方向上厚度、温度、 同理,带钢卷取第一1层时第j层的径向应变 延伸率是不一致的:因此,当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为: 后,就得把带钢沿宽度方向进行必要的离散,使其切 e.i-1,j- Pi-1.j 分为纤维条来处理 根据等效周向力的连续性,有: r-1. hi-1.j 12) m 0对=0,j1= 因此,根据式(12)可以得到,当带钢卷取第i层 十π(T一T,j十1Ti,jt1)/(Ti,t1一T对) 时,第j层带钢相对于卷取第i十1时第j层的径向 (19) 应变增量为: 式中,可为等效周向张应力,包含了用位移法等效 △e=r一e,-1,j (13) 到周向的摩擦力, 用相对厚度变化量表示该层径向应变增量为: 带钢径向受力平衡方程为: △hi △ P对r对一Pi,j十1Ti,j汁1= (14) (Ti,汁1一T时)o对十π(T对T到一Tij十1ij1)十 (4)卷筒外表面弹性位移。将卷筒当作厚壁圆 (r+1-r)(2-Q+1,) 筒,其外半径为r0,内半径为T。,卷筒材料的弹性模 2b (20) 量为Eo,泊松比为o,因此,卷取第i层后卷筒外 式中,如为卷取第i层时,带钢在第s条,第一1层 表面相对于卷取第一1层的位移为: 与第j层之间的摩擦力;b为离散带钢的条元宽度, 2 =房-话-4(p1p-1.))( 设a陆为第k条元载荷对第s条元钢卷位移的 (15) 影响函数,它是xk=(k一0.5)b和x。=(s一0.5)b (5)位移连续方程,在卷取过程中,钢卷各层 的函数,图4中各条元上下表面受力为: 间保持着紧密接触,因此钢卷上下层的变形位移是 Fk=[Pi,jt1r,j+1十动(ri,j+1一r阿)]bd0 连续,卷取第i层后第j层相对于卷取第i一1层时 Fk=p时r动d0 第j层得的径向弹性位移为: (21) △u=△ui,j-1十△h (16) k1[x(3x。-xE)]0≤xk<x 其中,下标r表示径向 1[x3】≤<B2(2) (6)卷紧密系数的确定,关于钢卷紧密系数与 径向压力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做过研究,本文 式中,=6r1=竖,M=十40 2 采用连家创模型: 因此,根据式(19)~(22)可以求得第j层带钢将式(7)带入周向应变方程式(5)得周向应变 为: εθ= 1 E σ0+(1—μ) pi+ r d pi d r (9) 逐层迭代计算时‚上式中的 d r=h( h 为带材厚 度)‚而 d pi 则为该层上下表面的压力增量. 卷取第 i—1层时‚第 j 层的周向弹性位移为: ui—1‚j= ri—1‚j E σ0+(1—μ) pi—1‚j+ ri—1‚j pi—1‚j+1— pi—1‚j hi—1‚j (10) 式中‚ui—1‚j、ri—1‚j、hi—1‚j、pi—1‚j为卷取第 i—1层 时‚第 j 层的周向弹性位移、半径、厚度、压应力. 因此‚根据式(10)可以得到‚当带钢卷取第 i 层 时‚第 j 层带钢相对于卷取第 i+1时第 j 层的周向 位移增量为: Δuij= uij— ui—1‚j (11) 同理‚带钢卷取第 i—1层时第 j 层的径向应变 为: εr‚i—1‚j= m E 1— μ m pi—1‚j— μ m σ0+ ri—1‚j pi—1‚j+1— pi—1‚j hi—1‚j (12) 因此‚根据式(12)可以得到‚当带钢卷取第 i 层 时‚第 j 层带钢相对于卷取第 i+1时第 j 层的径向 应变增量为: Δε=εrij—εr‚i—1‚j (13) 用相对厚度变化量表示该层径向应变增量为: Δεij= Δhij h (14) (4) 卷筒外表面弹性位移.将卷筒当作厚壁圆 筒‚其外半径为 r0‚内半径为 rc‚卷筒材料的弹性模 量为 E0‚泊松比为 μ0.因此‚卷取第 i 层后卷筒外 表面相对于卷取第 i—1层的位移为: u0= r0 E0 r 2 0+ r 2 c r 2 0— r 2 c —μ0 ( pi‚1— pi—1‚1) (15) (5) 位移连续方程.在卷取过程中‚钢卷各层 间保持着紧密接触‚因此钢卷上下层的变形位移是 连续‚卷取第 i 层后第 j 层相对于卷取第 i—1层时 第 j 层得的径向弹性位移为: Δurij=Δuri‚j—1+Δhij (16) 其中‚下标 r 表示径向. (6) 卷紧密系数的确定.关于钢卷紧密系数与 径向压力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做过研究‚本文 采用连家创模型[4]: m=1+1∙27k0 δmax h E p 0∙8 (17) 式中‚k0 为考虑了理论和实际值存在差距而作的一 个修正系数‚根据模型取值为0∙45;δmax为带钢接触 表面不平度最大值‚它包括微观表面不平度和宏观 不平度‚宝钢提供的相关资料取 δmax=1∙52×10—5 m;h 为带钢厚度. (7) 钢卷应力计算.根据以上公式‚可以推导 出带钢层间压应力计算公式‚由式(10)和(11)有: pij= Δuij+ ui—1‚j— rij E σ0+ rij pi‚j+1— pij hij (1—μ) rij E (18) 再由式(7)‚张力和等效周向力的关系可以推出 张力. (8) 位移影响函数计算.不同于理想条件下平 板的卷取解析公式‚带钢沿宽度方向上厚度、温度、 延伸率是不一致的;因此‚当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后‚就得把带钢沿宽度方向进行必要的离散‚使其切 分为纤维条来处理. 根据等效周向力的连续性‚有: σ′sij=σsi‚j+1= σsij+π( rsiτj sij— rsi‚j+1τsi‚j+1)/( rsi‚j+1— rsij) (19) 式中‚σ′sij为等效周向张应力‚包含了用位移法等效 到周向的摩擦力. 带钢径向受力平衡方程为: psijrsij— psi‚j+1rsi‚j+1= ( rsi‚j+1— rsij)σsij+π( rsiτj sij— rsi‚j+1τsi‚j+1)+ ( r 2 si‚j+1— r 2 sij)( Qsij— Qs+1‚ij) 2b (20) 式中‚τsij为卷取第 i 层时‚带钢在第 s 条‚第 j—1层 与第 j 层之间的摩擦力;b 为离散带钢的条元宽度. 设 ask为第 k 条元载荷对第 s 条元钢卷位移的 影响函数‚它是 xk=( k—0∙5) b 和 xs=( s—0∙5) b 的函数‚图4中各条元上下表面受力为: F′k=[ pki‚j+1rki‚j+1+σ′kij( rki‚j+1— rkij)] b·dθ Fk= pkijrkijb·dθ (21) ask= k1[ x 2 k(3xs— xk)] 0≤ xk< xs k1[ x 2 s(3xk— xs)] xs≤ xk<B/2 (22) 式中‚k1= 1 6EI ‚I= Mh 3 12 ‚M= rsij+ rsi‚j+1 2 dθ. 因此‚根据式(19)~(22)可以求得第 j 层带钢 第2期 常铁柱等: 软质镀锌薄带钢卷取中边部板形缺陷的产生机理与解决措施 ·18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