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增刊1 李永超等:连轧钢管限动芯棒温度场及热疲劳有限元分析 ·67· 测量局限于各空冷阶段的表面温度,而对于轧制阶 358.1mm,限动速度为1m·s1.分析现场工况,可 段和水冷阶段的表面温度、整个服役过程中的内部 以将芯棒的一个使用循环划分为八个阶段,如图1 温度分布和热应力进行在线实测的可行性不高.因 所示. 此,采用实测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芯棒服役 图2为使用ABAQUS显式动力仿真软件建立 过程中的温度场及热应力进行研究是一个很好的 的钢管连轧三维实体模型.五机架连轧机组相邻机 选择 架成90°交错排列,由于具有对称性,为提高计算效 1芯棒服役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率,采用14对称简化模型进行计算.应用生产数 据,荒管的开轧温度、轧辊温度、环境温度和芯棒初 以340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为建模对象,该机 始温度分别设定为1060℃、250℃、25℃和100℃. 组为少机架MPM工艺轧管机组.本研究采用 轧辊与荒管之间摩擦因数取为0.3,荒管与芯棒之 339.72mm孔型系,毛管尺寸为428mm× 间摩擦因数取为0.08,均设定为库伦摩擦,摩擦生 26.2mm×9898mm,芯棒材质为H13钢,直径为 热转换效率为0.91) 预热全100℃ 轧制.13s -次空冷.23 一次水冷8¥ 次空冷,13 四次空冷,43s+ 三次水冷,14s 三次空冷,13 二次水冷,14s 图1芯棒使用循环的八个阶段 Fig.1 Eight stages in the mandrel service process 图2钢管连轧三维实体模型 Fig.2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 of continuous tube rolling 图3所示为芯棒在一个使用循环内模拟和实测 700r 的主轧段(芯棒表面最高温度区域)表面温度变化 600 摸拟的表面温度曲线 米第ㄧ次空冷实测数值 情况.对比表明: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空冷阶 500 ■第2次空冷实测数值 400 ▲第4次空冷实测数值 段,实测的芯棒表面温度变化与模拟结果相同.说 300 米米 明模型能够反映芯棒温度的变化趋势.在第一次空 200 冷阶段的实测值略低于模拟值,原因是芯棒在脱管 100 后尚处于轧机内,轧辊冷却水会有一部分落在灼热 062040608010120140160180 服役时间/s 的芯棒表面,虽然水量较小,但是对芯棒还是有暂时 图3芯棒表面最高温度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 性的降温作用 Fig.3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ghest tempretures of the mandrel 2芯棒服役过程温度场分析 surface in the service process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图4所示为通过模拟分析得到的芯棒在各服役 阶段,此时表层的热量向外界空气和内部两个方向 阶段的主轧段截面温度场,图中曲线表示芯棒径向 传递,表面最高温度由630℃降至300℃.热量影响 温度分布. 的深度由30mm增加到60mm,温度梯度由 由图4可以看出,轧制过程结束后,芯棒表面温 35℃mm1下降为5℃·mm-1.在第一次水冷阶段, 度升高较多,最高温度为630℃.限于轧制时间较 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至80℃,表层的温度梯度为 短,热量影响深度仅为30mm,表层温度梯度为 9.3℃·mm.由于时间较短,降温仅限于表层 35℃·mm-1.芯棒从荒管中脱出即进入第一次空冷 25mm的深度范围,内部温度没有明显变化.表层之增刊 1 李永超等: 连轧钢管限动芯棒温度场及热疲劳有限元分析 测量局限于各空冷阶段的表面温度,而对于轧制阶 段和水冷阶段的表面温度、整个服役过程中的内部 温度分布和热应力进行在线实测的可行性不高. 因 此,采用实测和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芯棒服役 过程中的温度场及热应力进行研究是一个很好的 选择. 1 芯棒服役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以 340 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为建模对象,该机 组为 少 机 架 MPM 工 艺 轧 管 机 组. 本 研 究 采 用 339. 72 mm 孔 型 系,毛 管 尺 寸 为 428 mm × 26. 2 mm × 9 898 mm,芯棒材质为 H13 钢,直 径 为 358. 1 mm,限动速度为 1 m·s - 1 . 分析现场工况,可 以将芯棒的一个使用循环划分为八个阶段,如图 1 所示. 图 2 为使用 ABAQUS 显式动力仿真软件建立 的钢管连轧三维实体模型. 五机架连轧机组相邻机 架成 90°交错排列,由于具有对称性,为提高计算效 率,采用 1 /4 对称简化模型进行计算. 应用生产数 据,荒管的开轧温度、轧辊温度、环境温度和芯棒初 始温度分别设定为 1 060 ℃、250 ℃、25 ℃ 和 100 ℃ . 轧辊与荒管之间摩擦因数取为 0. 3,荒管与芯棒之 间摩擦因数取为 0. 08,均设定为库伦摩擦,摩擦生 热转换效率为 0. 9 [1--3]. 图 1 芯棒使用循环的八个阶段 Fig. 1 Eight stages in the mandrel service process 图 2 钢管连轧三维实体模型 Fig. 2 Three-dimensional solid model of continuous tube rolling 图 3 所示为芯棒在一个使用循环内模拟和实测 的主轧段( 芯棒表面最高温度区域) 表面温度变化 情况. 对比表明: 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空冷阶 段,实测的芯棒表面温度变化与模拟结果相同. 说 明模型能够反映芯棒温度的变化趋势. 在第一次空 冷阶段的实测值略低于模拟值,原因是芯棒在脱管 后尚处于轧机内,轧辊冷却水会有一部分落在灼热 的芯棒表面,虽然水量较小,但是对芯棒还是有暂时 性的降温作用. 2 芯棒服役过程温度场分析 图 4 所示为通过模拟分析得到的芯棒在各服役 阶段的主轧段截面温度场,图中曲线表示芯棒径向 温度分布. 由图 4 可以看出,轧制过程结束后,芯棒表面温 度升高较多,最高温度为 630 ℃ . 限于轧制时间较 短,热 量 影 响 深 度 仅 为 30 mm,表层温度梯度为 35 ℃·mm - 1 . 芯棒从荒管中脱出即进入第一次空冷 图 3 芯棒表面最高温度模拟值和实测值对比 Fig. 3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ghest tempretures of the mandrel surface in the service process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 阶段,此时表层的热量向外界空气和内部两个方向 传递,表面最高温度由 630 ℃降至 300 ℃ . 热量影响 的深 度 由 30 mm 增 加 到 60 mm,温 度 梯 度 由 35 ℃·mm - 1 下降为5 ℃·mm - 1 . 在第一次水冷阶段, 表面温 度 迅 速 下 降 至 80 ℃,表层的温度梯度为 9. 3 ℃·mm - 1 . 由 于 时 间 较 短,降温仅限于表层 25 mm的深度范围,内部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表层之 ·6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