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 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 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 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 作者介绍 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 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 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 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想 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 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 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 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 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 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 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 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裹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 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 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 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 的“归帆”。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 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梄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 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 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 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 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着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 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 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 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 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 本章法。 作者介绍: 王绩:590(一说 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 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 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 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想 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题解]: 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乡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 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 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 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 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 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 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 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 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 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 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 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 的“归帆”。家人的盼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 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 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 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 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 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着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 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这首诗洞庭湖写得气势浩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