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强领导干部的"三个素质”和各级党组织的"四个本领"。 昔日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宏伟的蓝图让我们充满信心。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认真落实胡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振奋精神,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努力把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7年半月评论(15):实现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一一写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60年前,我们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 蒙古历史的新纪元。 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范了中央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赋予了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内蒙古自治区在 中央总的路线方针指导下,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切实保 障 60年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内蒙古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 局具有重要意义。”他指示内蒙古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逐步转变,质量和效益 明显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1947年的5.37亿元增长了196倍。人均生产总值也由1947年的96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47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人均指标进 入了前10位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创造了成功范例,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这一成功范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光明灿烂的前途 只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才会感受幸福和温暖。这一点对内蒙古的少数民族来说体会尤为深刻。在自治 区成立之前,蒙古族人口不断下降,而且生活条件、政治地位、人口素质和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所以,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跟党走 坚持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惟一理性、正确的选择 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 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 地区的落后面貌,才能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不断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为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打 下坚实基础:只有以开放促发展,才能够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不断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是必须把民族团结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维护祖国统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和创造力。要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活动,坚决 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只有倍加珍视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巨大优越性,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这些启示既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回顾过去,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所取得的成就倍感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对内蒙古的美好明天充满希望! 2007年半月评论(16)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我国29年来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 度评价,又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政治要求与庄严宣示 29年的发展、进步、繁荣、富强,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正是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与发展。1978~2006年,我国GDP从3624亿元增长到21.09万亿元,财政收入从 ll32亿元增长到3.94万亿元。目前,我国GDP位列世界第四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谷类、 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钢铁、煤炭以及电视机、电脑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正是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体制机制更加充满活力: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型 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展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29年过去了,我国并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 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 制度还不够成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两大任务依然艰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又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继续为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必须尽快破题,多年来遗留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 问题亟待协调化解。要巩固改革开放29年来的成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必须也只能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 革开放 我们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 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物质10 强领导干部的"三个素质"和各级党组织的"四个本领"。 昔日的辉煌令我们无比自豪,宏伟的蓝图让我们充满信心。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认真落实胡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振奋精神,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努力把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007 年半月评论(15):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 ——写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之际 60 年前,我们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 蒙古历史的新纪元。 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范了中央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赋予了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内蒙古自治区在 中央总的路线方针指导下,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切实保 障。 60 年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内蒙古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 2300 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 局具有重要意义。”他指示内蒙古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逐步转变,质量和效益 明显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2006 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4790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 1947 年的 5.37 亿元增长了 196 倍。人均生产总值也由 1947 年的 96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20047 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人均指标进 入了前 10 位。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创造了成功范例,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这一成功范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光明灿烂的前途; 只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才会感受幸福和温暖。这一点对内蒙古的少数民族来说体会尤为深刻。在自治 区成立之前,蒙古族人口不断下降,而且生活条件、政治地位、人口素质和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所以,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跟党走, 坚持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惟一理性、正确的选择。 二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 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 地区的落后面貌,才能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不断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为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打 下坚实基础;只有以开放促发展,才能够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不断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是必须把民族团结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维护祖国统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和创造力。要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活动,坚决 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只有倍加珍视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巨大优越性,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这些启示既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回顾过去,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所取得的成就倍感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对内蒙古的美好明天充满希望! 2007 年半月评论(16):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我国 29 年来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充分肯定和高 度评价,又是对我国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政治要求与庄严宣示。 29 年的发展、进步、繁荣、富强,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正是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与发展。1978~2006 年,我国 GDP 从 3624 亿元增长到 21.09 万亿元,财政收入从 1132 亿元增长到 3.94 万亿元。目前,我国 GDP 位列世界第四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谷类、 肉类、棉花等主要农产品,钢铁、煤炭以及电视机、电脑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 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正是改革开放,我国基本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各种体制机制更加充满活力;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封闭型 经济体系向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展示。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29 年过去了,我国并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 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民主法制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 制度还不够成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两大任务依然艰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又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继续为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必须尽快破题,多年来遗留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 盾、问题亟待协调化解。要巩固改革开放 29 年来的成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必须也只能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 革开放。 我们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 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物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