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棉蚜:棉蚜是世界性害虫。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与发生,尤以北方棉区发生为重。主要以成、若蚜为害,群集在棉 叶背面和嫩尖上刺吸汁液。由于被害组织细胞被破坏,使叶片向背面卷曲,植株矮缩,新叶发有受阻,健株推迟花蕾 期,同时还可排泄大量粪便和蜜露,阻碍叶片光合作用,招致病菌寄生。 绵长管蚜:仅分布在新疆。此虫无群集现象,分散在棉株叶背、嫩尖和花蕾上。受害叶出现淡黄色失绿小点,叶片 不卷缩。 首蓿蚜: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群集在棉苗嫩尖吸食汁液,使顶芽受到抑制,腋芽丛生,叶片卷缩,形成畸 形 棉黑蚜:主要发生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全境。为害同棉蚜。 二 形态特征(以棉蚜为重点介绍) 干母:是越冬受精卵孵化的蚜虫,体长1.6m,宽卵圆形,全体茶褐色,触角5节,无翅。营孤雌生殖。(尾片有毛 7根) 无翅胎生雌蚜:夏季黄绿色,春秋深绿色。触角6节,3、4节无感觉孔,5、6节各有一个感觉孔。腹管暗色,尾片 有绿色或黑色,指状,有毛6根。 有翅胎生雌蚜:体黄色、浅绿色、深绿色。头、胸部黑褐色,有翅2对,前翅中脉3支,后翅有M脉,腹部背面两侧 有3-4对黑斑,触角6节,第三节有感觉孔3-8个,排成一行,4节无或仅一个。5、6节各有一个,腹管暗黑色,圆筒形, 尾片有毛6根。 有翅性母:当年第一代无翅卵生雌蚜之母。触角第3节有7-14个感觉孔,多为9个。第四节0-4个,第五节偶有一 个。 无翅卵生雌蚜:触角5节,后足胫节膨大为中胫节1.5倍,尾片有毛6根,腹管短小黑色。 有翅蚜:腹背中央各节各有一横带。触角6节,第3-5节依次有感觉圈33,25,14个,尾片有毛5根。腹管短小黑 色 若蚜:无尾片。复眼红色。经四次蜕皮成无翅胎生雌蚜。 卵:椭圆形。初产橙黄色,以后变成漆黑色,有光泽。 棉长管蚜的形态与棉蚜比较,身体比棉蚜大,腹管长。 三种棉花蚜虫形态区别 种类 体色 额瘤 触角 腹管 无翅蚜腹背斑 棉 淡黄至深绿色 不显著 比体短 长 无 蚜 苜蓿蚜 褐色至黑色 不显著 比体短 长 2-6节合为一大斑 棉长管蚜 草绿色 显著外倾 比体短 很长 无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棉蚜因生活的地域和寄主植物的种类而异。在我省陇南棉区以卵在花椒、木槿、石榴等植物的枝上和 一些杂草基部越冬,在河西及黄河两岸棉区以卵在杂草根基部越冬。越冬卵于3月下句至4月上句开始孵化为干母,棉苗 出土前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产生有翅蚜迁入棉田为害棉苗,至9月上旬棉株衰老,气温下降后 产生有翅蚜迁回越冬寄主。10月中句至11月上句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二)生活周期:棉蚜因生活的地域和寄主植物种类的差异,其种的生活周期有以下三种: 1.异寄主全周期型北方棉区棉蚜多数此类。冬季在花椒、石榴等第一寄主上以卵越冬,产生干母、干雌及有翅迁 移蚜(侨蚜)类及棉花为第二寄主。7、8月份产生伏蚜,性母迂回到第一寄主上产生无翅卵生堆蚜与有翅雌蚜交配产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