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棉 麻害 虫 第一节概述 一 棉花害虫 我国种植棉花的历史悠久,植棉区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耕作制度十分复杂。棉虫种类繁多,棉花受害普遍严 重,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棉虫己发现3000多种,其中重要的有30种左右。 棉虫的分布,发生危害的程度与棉区的自然条件及耕作栽培制度等密切相关。根据我国气候和地理条件,全国大致分为 五个棉区。 (一)黄河流域棉区:该区是北方最大的产棉基地,约占全国植棉面积的50%,地处黄河中下游,北起山海关,南以 秦岭为界,东自海滨,西达六盘山,属温带气候,无霜期180-230天,年平均气温11。C以上,年降雨量400-750m。主要 棉虫有棉蚜,棉铃虫,棉叶螨:其次有地老虎,种蝇,烟蓟马,金刚钻等。 (仁)辽河流域棉区:该区为北方第二产棉基地,占全国面积的5%,该棉区以辽河为主,北以辽河与松花江的分岭 为界,南至海滨,东以千山山脉为界。西到河北内蒙古的山地。包括晋中,陕北及甘肃黄河以东部分。无霜期150-170 天,平均气温10°C以上,年降雨量250-300mm。主要棉虫有棉蚜、棉铃虫、其次为小地老虎、盲蝽等。 (三)长江流域棉区:该区为南方最大产棉区,约占总面积的40%,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C以上,无霜期 230天以上,年降雨量750-1500mm。主要棉虫有棉蚜、棉铃虫、棉叶螨。 (四)华南分散棉区:该区气温高而多雨,几乎全年不见霜雪,年平均气温18-24°C,年降雨量800-2000mm。主要棉 虫有棉铃虫、棉叶螨、金刚钻等。 (五)西北内陆棉区:该棉区以新疆为主,包括甘肃的河西走廊及新疆全部,占总面积的3%,年均温10-12°C,年降 雨量200m以下,属干旱地区,主要害虫有棉蚜(棉长管蚜较多)及黄地老虎和盲蝽。 二棉花不同生育期棉虫的发生特点 棉花害虫不仅种类多,危害重,而且在棉花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种植过程中都有害虫的为害,但在棉花的不同生育 期的害虫种类、发生数量、为害部位则有明显差异。 1,播种至出苗期:种蝇为害播下的种子及出生幼苗,同时还会有地老虎,蜗牛及蛞蝓等啃食棉苗。 2.苗期:主要有地老虎等为害幼苗,引起缺株断垄:棉蚜棉叶螨为害造成卷叶和枯死苗。 3.蕾花期:棉言蝽类、棉叶螨及棉铃虫等为主要害虫。棉盲蝽类为害引起破头破叶及落雷,棉铃虫钻蛀花蕾造成 落苦,棉叶螨则吸食汁液引起落叶垮杆。 4.花铃期:主要有3代或2代棉铃虫蛀食花蕾,有些年份棉蚜及棉叶螨也会大发生。 第二节棉蚜 我国为害棉花的蚜虫主要有4种,属同翅目,蚜虫科。 棉蚜:Aphis gossypii Giover 棉黑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 Mordviko 苜蓿蚜:Aphis Medilaginis Koch 棉长管蚜:Aphis atrata Zhang 分布与为害
棉蚜:棉蚜是世界性害虫。我国各棉区均有分布与发生,尤以北方棉区发生为重。主要以成、若蚜为害,群集在棉 叶背面和嫩尖上刺吸汁液。由于被害组织细胞被破坏,使叶片向背面卷曲,植株矮缩,新叶发有受阻,健株推迟花蕾 期,同时还可排泄大量粪便和蜜露,阻碍叶片光合作用,招致病菌寄生。 绵长管蚜:仅分布在新疆。此虫无群集现象,分散在棉株叶背、嫩尖和花蕾上。受害叶出现淡黄色失绿小点,叶片 不卷缩。 首蓿蚜: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群集在棉苗嫩尖吸食汁液,使顶芽受到抑制,腋芽丛生,叶片卷缩,形成畸 形 棉黑蚜:主要发生在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全境。为害同棉蚜。 二 形态特征(以棉蚜为重点介绍) 干母:是越冬受精卵孵化的蚜虫,体长1.6m,宽卵圆形,全体茶褐色,触角5节,无翅。营孤雌生殖。(尾片有毛 7根) 无翅胎生雌蚜:夏季黄绿色,春秋深绿色。触角6节,3、4节无感觉孔,5、6节各有一个感觉孔。腹管暗色,尾片 有绿色或黑色,指状,有毛6根。 有翅胎生雌蚜:体黄色、浅绿色、深绿色。头、胸部黑褐色,有翅2对,前翅中脉3支,后翅有M脉,腹部背面两侧 有3-4对黑斑,触角6节,第三节有感觉孔3-8个,排成一行,4节无或仅一个。5、6节各有一个,腹管暗黑色,圆筒形, 尾片有毛6根。 有翅性母:当年第一代无翅卵生雌蚜之母。触角第3节有7-14个感觉孔,多为9个。第四节0-4个,第五节偶有一 个。 无翅卵生雌蚜:触角5节,后足胫节膨大为中胫节1.5倍,尾片有毛6根,腹管短小黑色。 有翅蚜:腹背中央各节各有一横带。触角6节,第3-5节依次有感觉圈33,25,14个,尾片有毛5根。腹管短小黑 色 若蚜:无尾片。复眼红色。经四次蜕皮成无翅胎生雌蚜。 卵:椭圆形。初产橙黄色,以后变成漆黑色,有光泽。 棉长管蚜的形态与棉蚜比较,身体比棉蚜大,腹管长。 三种棉花蚜虫形态区别 种类 体色 额瘤 触角 腹管 无翅蚜腹背斑 棉 淡黄至深绿色 不显著 比体短 长 无 蚜 苜蓿蚜 褐色至黑色 不显著 比体短 长 2-6节合为一大斑 棉长管蚜 草绿色 显著外倾 比体短 很长 无 三生活史及习性 (一)生活史棉蚜因生活的地域和寄主植物的种类而异。在我省陇南棉区以卵在花椒、木槿、石榴等植物的枝上和 一些杂草基部越冬,在河西及黄河两岸棉区以卵在杂草根基部越冬。越冬卵于3月下句至4月上句开始孵化为干母,棉苗 出土前在越冬寄主上生活繁殖,5月上旬棉苗出土后,产生有翅蚜迁入棉田为害棉苗,至9月上旬棉株衰老,气温下降后 产生有翅蚜迁回越冬寄主。10月中句至11月上句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 (二)生活周期:棉蚜因生活的地域和寄主植物种类的差异,其种的生活周期有以下三种: 1.异寄主全周期型北方棉区棉蚜多数此类。冬季在花椒、石榴等第一寄主上以卵越冬,产生干母、干雌及有翅迁 移蚜(侨蚜)类及棉花为第二寄主。7、8月份产生伏蚜,性母迂回到第一寄主上产生无翅卵生堆蚜与有翅雌蚜交配产卵
越冬。这种因第一、二寄主属于不同种的植物上发生的生活周期称异寄主全周期型。(B) 2.同寄主全周期型木槿、花椒既是棉蚜的越冬寄主,又是越夏寄主。通常整个夏、秋季均可在上面生活。 3.不全周期型:棉蚜全年营孤雌生殖(卵胎生),不产生雌性卵生蚜和雄蚜,称为不全周期型。 (三)棉蚜在棉田的发生特点 1.苗蚜:在棉苗出土至现蕾阶段发生的棉蚜称苗蚜。它在棉田的发生大体上有三个阶段。第一、点片发生阶段。在 第一寄主上的有翅蚜发生高峰期与当地棉苗出土期吻合时,有翅蚜迁入棉田,因虫源远近、迁入数量大小,棉田环境的 差异,棉蚜在棉田分布很不均匀,出现点片发生(5月上、中旬)第二、普遍发生严重受害阶段:5月下旬6月上旬,点 片发生的棉蚜在棉苗上拥挤,营养恶化,经爬行或有翅蚜飞行扩散到全田,蚜口倍增,使棉苗受害严重。第三、衰亡或 绝迹阶段:6月上旬末-6月中旬,此时小麦已收割,麦田蚜虫天敌压入棉田,迅速控制棉蚜,虫口下降,甚至达绝迹。 2.伏蚜:棉蚜种群在盛夏形成的生物型,体形小,色黄而耐高温。7-8月间棉田常发生 3.秋蚜:9-10月间棉吐絮期,因气侯、施肥、喷药等因素,棉蚜虫口密度迅速增长,造成严重为害且增加了越冬卵 量。 (四)主要习性 1.食性及寄主范围:棉蚜为多食性害虫,但各型的食性各不相同。干母、干雌的食性最为专一化,几乎只能在第 寄主上生活,大多为木本植物如:花椒、石榴、木槿、鼠李、女贞等。草本有车前、苦卖菜等。在新疆还有扶桑、牡 丹、月季、菊花等。其它各型蚜的食性较广,几乎可以在所有寄主植物上生活。 2.为害习性 3.繁殖:棉蚜具有机强的繁殖力,这是造成猖獗为害的内在因素。天气较冷时19天/代,气温高时4-5天/代。单堆 产仔60余头,平时多以孤雌生殖繁殖,只有越冬世代两性生殖交配产卵。 4.有翅蚜的产生与迁飞扩散:当棉蚜群体拥挤,营养个化,蚜体含水量下降时,便产生有翅蚜进行迁飞扩散。棉蚜 每年迁飞3-5次,迁移蚜1次,侨蚜因地区而异1-3次,有翅性母和胸蚜1次。第一次迁飞在春季4月下句至5月上句在第一 寄主上产生的有翅蚜向棉田迁飞为害,点片发生。若不能及时有效的防治,棉蚜在孤雌生殖、虫口密度增大、生存条件 不利时,在棉田内第二次迁飞扩散,形成棉田普遍发生,严重为害。时间约在6月中、上旬棉花开始现蕾前后。6月底至7 月上旬,棉花开花后,棉蚜在棉田内形成第三次迁飞扩散高峰。约在10月中、下旬,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时,产生有翅 性母,迁飞至越冬寄主上,与有性无翅雌蚜交配产卵越冬。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气候条件(1)温湿度的关系:温湿度是影响棉蚜数量消长的重要因素。北方棉区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4 C。当夏季温度超过25°C的情况下,棉蚜也可发生。棉蚜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苗蚜的相对湿度在47-81%时,蚜口急 刷上升,伏蚜则为69-89%(76%)相对湿度超过90%时,蚜口则急剧下降,降雨则可使蚜虫大量死亡,但干早、高温时降 雨则加量。(2)风和气流:春季气温下降,可抑制蚜口增长,迁飞时期微风有助与棉蚜迁飞扩散。 2.天敌因素:捕食和寄主棉蚜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有瓢虫类、草岭类、食蚜蝇类、蜘蛛、蚜茧蜂、蚜小蜂及食虫 螨等。 3.食物因素:棉蚜的发生与食物营养密切关系。尤其是棉株含N量,当增加棉田N肥时,提高了棉叶内氮素含量,有 利于棉蚜的生长发育、繁殖。 棉花不同品种、生育期的抗蚜性也有明显差异,棉叶多短毛、长短于100um,100根以上/mm,棉蚜活动、取食位受 阻,取食时间短,繁殖力低,棉花受害轻。反之棉叶少毛而长200-300um,30根/mm时,棉花受害重。 五预测预报 (一)越冬基数调查及春季测报12月在越冬寄主上调查,每株取上、中部15cm枝条5个,选若干株,调查越冬 卵,供次年参考。4月上、中句卵孵化后调查1-2次,记载无翅蚜和有翅蚜,当有翅蚜占30%时,开始防治
(二)棉田预测从棉苗出土后开始,到棉蚜数量下降为止,每点顺棉行查20株,记载有蚜株数、卷叶株数,及有翅 成、若蚜及无翅蚜数,计算有蚜株数、卷叶株数及百株蚜数。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对天敌种类、数量及控制为害状况进行调查。 六防治方法 棉蚜的防治以药剂为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 (一)农业防治 1.合理作物布局多种作物条带种植,间作、套种方法以丰富棉田植物及动物生态结构,给棉蚜天敌提供食物与环 境,利用麦田、油菜等作物诱菜芽虫天敌,创造天敌自然控制棉蚜的条件。 2.选用抗蚜或耐蚜害棉花品种。3.适量施肥,不宜多施氮肥。4.结合间、定苗,将有蚜苗拔除销毁。 (二)生物防治 1.在蚜虫天敌盛发期,在棉田内少施或不施化学农药,以避免杀伤天敌。 2.棉田插种油菜,以招引蚜虫天敌。 (三)化学防治 棉蚜的化学防治,应注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防治阈值。综合各地研究结果,棉蚜的防治指标为:1-3片真叶期 卷叶株率达20%左右,百株蚜量1000-1500头,4-6片真叶期卷叶株率在30%左右,百株蚜量为2000-3000头,成株期百株蚜 量达1-1.5万头时需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1)闷种在55-60摄氏度下水温浸烫30秒,晾至发白后,将75%3911乳油稀释30倍,喷酒棉种,混匀 后闷种12小时,然后播种。(2)浸种75%3911乳油0.5kg+50-75kg20浸泡50kg棉种12-24小时后播种。 2.苗期防治:(1)涂茎50%久效磷、40%氧乐果1份,加聚乙烯醇0.1份,水5-6份,先将水烧开,加入聚乙烯醇, 溶化后冷却至加入原药,摇匀即可。使用时用毛笔沾取涂茎(茎红绿交界处)具有杀蚜效果好,保护天敌和持效期长的 特点。(2)喷雾50%抗蚜畏4000-5000X,50%久效磷2000-3000X,40%氧化乐果1500X,2.5%溴氰菊酯5000X。 3.伏蚜防治用敌敌畏拌麦糠熏蒸,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50-75kg兑水5000m1,喷在7.5kg麦糠上,在下午4时后施 与棉田即可。 第三节棉叶螨 在我国棉花上发生的叶螨有4种,均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朱砂叶螨:Tetranychus1 innarinus(Bois)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 棉红蜘蛛在甘肃棉区都有发生,以中部和陇南棉区受害较重。 一、分布与为害 国内以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各区均有分布,不仅是棉花的重要害虫,而且也可为害玉米、高粱、豆类、 瓜类等32种113种植物。 棉叶螨的为害,一方面以其口器刺吸汁液,使寄主植物造成机械损伤营养不良,轻则红叶,重则落叶垮杆,状如火 烧,另一方面又可分泌有害物质,对植物组织产生毒害作用。 二、形态特征
朱砂叶螨:成螨雌虫体椭圆形,锈红色或深红色,气门沟端部“U”形弯曲,背毛26根。雄螨体细长,幼螨体近圆 形,浅红色稍透明,足3对。 二斑叶螨:雌成崂卵圆形,体谈黄色或黄绿色,决不呈红色,体躯两侧各有一个黑斑,外侧3裂,呈“E”雄虫背面 呈菱形 三、生活史和习性 (一)生活史棉叶螨在北方棉区12-15代/一年。10月中下旬由棉田迁至干枯的棉叶、杆,杂草根际、土块、树缝 处。雌虫吐絮结网,聚集成块越冬。次年温度上升后,5月均温达5-7℃时,雌虫开始活动产卵,10℃以上时,卵孵化。4 月底到5月初出现第一代成虫,1、2代在越冬寄主上生活。5月上旬至6月初,陆续迁到棉庙上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 繁殖速度最快。7月下句达全年为害高峰。通常6-8月是棉叶螨为害盛期,9月下旬气温下降后转移到杂草等寄主上为害, 准备越冬。 (二)生活习性:1.棉叶螨主要是两性生殖。雌成螨也可孤雌生殖(雄螨): 2.在棉叶背面吐丝结网,在其中取食产卵。成虫、若虫靠爬行和吐丝下垂而随风吹落别处而扩散,有时也可随流扩护 散。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棉叶螨是一种多时性害虫。近年来间作、套种为棉叶螨转移为害提供了食物条件,且多在枯 枝落叶下或作物、杂草根际越冬。农田若不深翻,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温湿度的关系棉叶螨喜高温干燥条件。26-30摄氏度时发育最快,繁殖力最强,取食为害最烈。最适湿度为75% 以下的环境。 3.与天敌的关系棉叶螨天敌有多种。如草岭、食螨瓢虫、蓟马、纯绥螨等。 4.与棉叶结构和生理学特性的关系凡棉叶下表皮厚度超过棉叶螨口喙长度的棉花品种,与棉叶单位面积内细胞个 数多,结构紧密的品种,不适与棉叶螨取食为害。 5.与棉田环境地势的关系凡与杂草丛生的田块靠近的地,虫源发生多,相互转移便利,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与为 害。 五、预测预报 (一)春季查虫源基数:选择不同地块查明每平方米内螨、若螨、幼螨及卵的数量。150头2以上,3-4月气温9摄 氏度以上,有可能大发生。 (二)查棉田早期发生春季气温较高时,选择不同前作的连、间、套作的棉田,在苗期每5天调查1次,每田固定50 株,现蕾后查上、中、下3叶,计算出每株虫数,分别记载成、若螨及卵,作出点片发生和防治预报。 (三)防治指标分级:0级叶片未受害:1级叶面出现黄白班:2级叶面出现红斑 3级红斑占全叶1/3-2/3:4级红斑占全叶的2/3以上或叶片脱落。 单株为害级数=(0级*叶片数+1级*叶片数+2级*叶片数…)/单株总叶片数 根据N%=(E/D-C/YDMP)*1O0计算出苗期和蕾花期的防治指标。%指百株防治指标级别,D为单株一级减产率 (苗期23.6%,蕾花期15%),E为允许损失率为1%,防治费用C=0.8元/亩,每亩预产皮棉Y=60kg,代入后得苗期指标为 2.6级,蕾花期为4.1级。 六、防治技术 (一)越冬防治1.合理布局,轮作倒荐,合理轮、间、套作,避免连作。2.晚秋及早春及时铲除杂草。 3.棉田应深翻冬灌,秋收后消灭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二)种子处理(见棉蚜防治) (三)棉田施药防治1.涂茎(见棉蚜防治)2.成长期用25%三氯杀螨醇1000x,25%杀虫脒300-400x,50%硫磺胶 悬剂400x,50%克螨特2000x,50%喹硫磷2000-3000x,20%灭扫利乳油2000-3000x液,防效都很好. 第四节棉铃虫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属鳞翅目,夜城科,又叫钻心虫、棉桃虫、辣椒虫。 一、分布与为害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的一大害虫,在我国各棉区普遍发生。以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云南、辽宁等棉区为常发区,其 它棉区则每年发生轻重不同。 棉铃虫为多食性害虫,其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日前已知的寄主植物达30多种,科200余种,在农作物中主要有棉 花、玉米、小麦、高梁、豌豆、蚕豆、番茄、辣椒等。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其次食害嫩叶,将叶食成孔洞或缺刻,花蕾被蛀食 后,苞叶张开发黄,2-3天随即脱落。初卵幼虫先吃掉卵壳,后咬食嫩叶,嫩蕾或顶芽:二龄幼虫则主要为害幼蕾。以下 各龄主要为害蕾、花、铃,蛀入内部食害,造成落蕾、落花、落铃、烂铃。甘肃农民有“十铃九落,容易腐烂”的说 法,特别是5-6龄幼虫。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红褐色,雄虫灰绿色,前翅中部迁前喙处有暗褐色环状纹、肾状纹各一个,中横线由肾状纹下斜至翅后 喙,未端达环状纹正下方。亚缘线锯齿均匀与外缘平行,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灰白,外缘有褐色宽带,中间有两个 相连的白色斑,后翅中部有一褐色月牙形斑纹。 烟草夜蛾:寄主不同。主要在甜辣椒上,形态特征:烟夜蛾复眼黑色,前翅短于体长,中横线向翅后缘直伸,末端 达环行纹下方,外横线较直,亚缘线锯齿参差不齐,后翅黄褐色,黑带上的白班环明显。 幼虫:初孵幼虫青黑色,老熟幼虫头黄褐色,有不明显的褐色斑。背部刚毛瘤排成不规则4纵列。 三、生活史和生活习性 (一)生活史棉铃虫在甘肃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能发生3-4代,以蛹在土内越冬,第一代主要为害小麦、豌豆、 豆科绿肥等,第二代或二、三代为害棉花。春季越冬蛹羽化成虫后,在早春作物上产卵,6月份第一代幼虫大量发生,7 月份第一代成虫出现,飞入棉田活动,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和萎燕的杨树枝有较强的趋性,卵散产,单雌产卵量在 3000粒以上,平均1000粒左右。卵的分布:上部果枝多于下部,尤以顶端和群尖最多。卵在蕾、花、铃和叶片上的分布 比率因代别而不同,第二代卵大多数产在顶部嫩尖上,以后各代多产生繁殖器官上,但在果柄、叶柄上也有卵,叶片上 的卵大多和数在叶片的上面,干早时反面的数量增加,棉铃虫成虫产卵有明显的选择性,不但因寄主种品种不同而有差 异,而且因棉株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发育阶段而有区别,卵期一般2-4天,幼虫孵化以傍晚7-9时最盛,转移为害以夜间和 清晨为多,幼虫期10-2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在土中3-5cm处作土化蛹,蛹期10-14天。 发生世代数,由南北减少,N40°以北的辽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3代/年,N32一40。的黄河、长江棉区4代/年,N25 一32的长江流域棉区5代/年,·N25°以南的华南棉区6代/年,云南棉区7代年/。 (二)主要习性1.成虫习性成虫羽化以19-2时最盛,活动、觅食、交尾、产卵多在黄昏和夜间进行,白天隐蔽潜 伏。利用此性在棉田设杨树枝把诱杀。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向蜜源植物吸食花蜜的习性,作为补充营养。利用3330A波长 的光源趋性最强,可用来诱杀。1000-3000粒/雌,卵散产,成虫喜产卵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多产与嫩尖、叶 等幼嫩部位。2代卵分布较集中,3代卵较为分散,以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植株40厘米以下部位少5%,50厘米以上 占95%。 2.幼虫习性初孵幼虫先吃掉卵壳,转移到心叶或叶背栖息,当天不食不动,第二天多集中在生长点或嫩尖处取食 嫩叶。2龄后开始蛀食幼蕾,3-6龄食量增大,蛀食青龄。每头幼虫一生可取食蕾、花、铃10个左右,多者达18个左右
幼虫有转株为害的习性,多于夜间、清晨转移(施药时期)。3龄以上幼虫具有自残习性,有时也可取食其它鳞翅目幼 虫。 3.化蛹习性幼虫入土化蛹,多在田畦深处入土较多。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与耕作制度的关系棉铃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棉花、小麦、豌豆、玉米、高粱都是它的嗜食作物。农业耕作 栽培技术的改变,直接关系到棉铃虫食物营养和栖息环境的变化,对棉铃虫的生存、繁殖和为害程度等影响很大,为了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复种指数提高,间作套种迅速发展,水肥条件大大改善,小麦高产晚熟品种大量推广,既提供了棉 铃虫充足的营养条件,保证了今年都有集注可取食为害,又为棉铃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上述条件的变化总趋势有 利于棉铃虫的发生。 (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棉铃虫的分布基本上适于偏干的环境条件,最适温度为25-28°C,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以上。 1.温度(1)影响生长发育速度,导致影响其发生为害期。(2)影响棉铃虫的存活率和繁殖力。 2.湿度棉铃虫对湿度要求较低。干早年份易大发生,其它年份雨水多、湿度大、发生量少,危害轻,而北方棉区 属常发区与雨水较少有关。 (三)天敌的关系棉铃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天敌有多种赤眼蜂、姬峰和多种寄生蜂等,捕食性天敌有草铃、 瓢虫、猎蝽、螳螂、细菌、真菌等。 五、预测预报 (一)调查取样技术1.单对角线10点取样每点单行五株,查百株虫口,如在13头/株以上,查50株。 2.如百株虫口在3-13头/株,应对角线再查50株,共100株 3.如百株虫口在3头/株以下,应按双对角线20点取点,每样10株,共200株。 (二)第二代发生预测 1.发生期预测黑光灯诱蛾,查越冬代高峰期后推50天为第二代产卵盛期日,或根据4月1日至6月10日的平均气温来 预测,利用回归预测式Y=114.02-4.1X(X为平均气温,Y为产卵盛期)。 2.发生量的预则5月下旬,以4月11日至5月20日黑光灯诱峨量X、同期日平均气温Y、2代棉田百株卵量Z的预测式 Z乙Xy-0.68x+24.53y-340.12. (三)第三代发生期预测 1.发生期预测 利用期距法预测:2代产卵盛期至3代产卵盛期为36天。 2.发生量预测 姬蜂的寄生率(X)与2代幼虫百株残存量(Y)的回归预测式Zxy=20.85-0.48x+9.91y 六、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1.深耕冬灌,减少虫源。2.棉田种植玉米带,在玉米喇叭口期集中消灭。 3.喷磷驱蛾,减少产卵。(2%过磷酸钙) (二)物理防治1.杨树枝诱蛾,2尺左右杨树枝7-8枝捆成束堆沤1-2天,经水解内含杨素(C202002)变为单糖和 邻位氢氧基苯醇,对棉铃虫成虫的引诱作用,黄昏插10把/亩,清晨捉虫消灭。 2.性外激素诱杀3,黑光灯诱杀
(三)生物防治1.保护利用天敌,减少或改进施药方式,保护天敌。2.释放赤眼蜂,产卵盛期放2-3次,1.5万头/ 次。3.喷施菌类杀虫剂芽孢杆菌或链格霉菌或棉铃虫多角体病毒。 (四)化学防治棉花在生育期补偿能力极强,故可放宽防治指标。2代棉防治指标为36头/百株(高产)、12头/百 株、8头/百株(低产或3代)。2代主要喷洒在上部嫩尖或顶尖上,第三代喷洒在嫩尖或幼蕾上,要四周打透。50%1605 EC2000X,50%久效磷EC2000-3000X,25%杀虫脒300X2.5%溴氰菊酯4000-5000X 20%速灭沙丁2000X 20%灭扫利200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