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农业生态学》课程电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十章 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2,文件大小:4.07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第十章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生态农业及其特征 一、概念 什么是生态农业? 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首次提出“生念农业”概念 运用生念学、尘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 有机结合,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念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的 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 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经济地理学定义)。 种小型农业,共生念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活力的,在环境、伦理道德、审美、 人文社会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长远不可接受的变化(农业生念学定义)。 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资源生念学定义)。 随者人口的增加,粮食需求口益增加,历史上人类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满足粮食需求。当 把沃的土地越来越少,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就意味着要把贫瘠的土地变成耕地。人均耕地面积的减 少意味着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成为必然选择。在19世纪和20世纪先后发生过四次农业革命 (Agricultural revolution),即19世纪90年代农业“机械革命”;20世纪初的农业“化学革命”;20世 纪前半叶“杂交育种革命”,以及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和墨西哥、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等发展中国家,开展利用“矮 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时肥、抗倒伏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利用化肥、农药和农 业机械提高生产力,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这场改革活动对世界农业生产所产尘的深远影 响,犹18世纪蒸汽机在欧洲所引起的产业革命一样,故称之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成就巨大。在推广绿色革命的11个国家中,水稻单产80年代木比70年代初提高了63%。 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 然而,绿色革命逐渐暴露了其局限性,主要是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土壤退化、污染严重 能源浪费、耗资大等等。90年代初,又发现其高产谷物中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很低。因此,在后期, 绿色革命逐渐沉放。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 造成了生念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制、环境污染。 因此,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念农业。 二、生念农业特征 生念农业能降低能量消耗,改善环境质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生念农业基本特征为: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追求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农 业。②注重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一种综合性的农业。③不同于石油农 业,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减少能源消耗,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产出的高效农业。 ④是一种优化了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念系统,共内部组成与结构复杂,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干扰的 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⑤一个自我维持系统,副产品 循环再利用,尽量域少废弁物输出,提倡使用固氮植物、作物轮作以及正确处理和使用农家肥料等 技术。 三、发展生态农业意义 ①有利于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满足人口衣食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②有 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③有利于解决土地退化严重,农 业灾害频繁,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念环境恶化的现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第二节中国生态农业 中国生念农业:是一种优化了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念系统,共内部组成与结构复杂,具有较强 的抵抗外界干扰的缓冲能力和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是在适应我国国情特点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念与经济协 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农民自发创造、政府积极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 一、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起步阶段(1983年以前) 重点是在学术上对生态农业进行理论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技术力量开展试验研究。 2、发展阶段(19841992年) 1984年初,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84年5月,《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1984年11月,全国农业生念环境保护经验交流会。 1985年6月,《关于发展生念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3、提高阶段(1993年始) 该阶段为深化、提高阶段。在继续抓好重点村、乡(镇)建设的同时,生念农业向史大规模、 史高层次发展,重点转向生态农业县的建设。 二、我国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变,它是中国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和具体行 动,它强调维持农业高额生产力的基础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组织现代农业。 作为一套经济而高效的农村实用技术,走资源节约型农业道路。生态农业的技术,不在是单项的技 术,它是在单项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组装之后的系列化技术体系。 2、我国生念农业的主要特征 (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尘产力作为活化整个农业生念系统的前提,为此不但不排斥,而月积极 应用新技术(包括常规增产技术)和合里投入。 (2)强调发挥农业生念系统的整体功能。 (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 商品性农业投入。 (4)通过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训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 用,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 (6)改盖农村生念坏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等。 3、我国生念农业的特点 ①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②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料学技术相结合。③强调物质的 适当投入。④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⑤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三、我国生念农业的模式 生念农业模式的涵义,虽然有人从不同角度来表述,但都具有相似实质。 正兆赛(1990)认为:生念农业模式总的来讲是生念农业在一定单位或地区生念农业借以组装和运 行的蓝图,具体地说是各组成要素在整个系统树络中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关系的具体表达。 张千午(1997)认为生念农业模式是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的最佳组合方式,是具有一定结 构和功能、效益的实体,是资源永续利用的具体方式。 农业结构改革与种植业结构改革始终是使农业生产充满活力的源泉。组建生念农业模式的过程, 往往就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在一般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要涉及在当地 发展什么?发展多少?能不能顺利发展?在哪甲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生念农业建设不仪仪 考虑这些问题,还要考虑包括资源能不能永续利用,环境能不能很好保护,在发展时能不能得到适 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宜的生念位,会引起什么样的生念环境变化,能不能做到生念平衡和良性循环等生态学问题。发展 什么,发展多少,怎样发展,要建立在可靠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因此,市场的问题史必须考虑和 科学预测。可以认为,组建生念农业模式的过程,就是把传统的农业和种植业结构模式按照农业现 代化的要求加以提高的过程。 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为了克服农业生产内容单一化带来的诸多弊端而提倡的综合农 作制度(ntegrated Farming Systems)。它的内容和实质就部分地相当于我国的生态农业模式。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模式在农业实践中就是:按照生念学和经济学原理组织农业生念系统结构 和组装配套技术以发挥系统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生念农业系统格局。 1、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 (1)丘正陵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2)小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3)边缘效应型模式。 (4)城郊商品生产生念农业模式。 (⑤)庭院生念农业模式。 (6)山区水土保持型生念农业模式。 (T)农林复合系统模式。 (8)农畜结合和农用用地、养地相结合模式。 ⑩生态食物链模式。 0节水和净水型生态农业模式。 )生物质能多层次再生利用和农村多能互补系统模式。 2、农用生念农业模式 间作、套作与轮作 (1)间作、套作与轮作的概念 间作(inter cropping)是在同一用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 的种植方式。所谓分行、分带是指条播的间作作物成单行、多行、窄行或占一定播种幅度的宽行相 间种植。点播的作物则既可以在行间也可以在株间实行间种。 间作方式山于成行成带种植,可以实行分别管理,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间作群体山于多种作 物并存,是一复合群体,因此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 套作(relay cropping)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 套种、串种。在小麦生长后期每隔3~4行播种一行玉米或棉花。与单作相比,套种不仪能阶段性 的充分利用空间,史重要的是能延长后作物对生长季节的利用,减少农耗时间。在热量满足一熟有 余,两熟不足的地区,意义史大。间作、套作与单作、混作等种植方式不同。 轮作(crop rotation)是指在同一块H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1在一年一熟 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3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3年作物轮作。在一年多熟情况下,则既有 年间轮作又有年内轮作,1应用于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小麦-水稻-水稻轮作, 这种轮作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又称为复种轮作。 应用复种和间、混作等种植方式进行多熟种植(multiple cropping),可在一年内,于同一用块上 前后或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种植集约化。 在同一农用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称之为立 体种植(multistorey cropping)。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 都构成复合群体。1果在同一块H地上,农作物和农业动物或鱼类、食用微生物等分层利用空间的 种植和养殖模式:或在同一水体内,水生植物与鱼类、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称之为“立 体种养”(multistorey cropping and raising)。前者水稻和鱼、蟹共养,农作物与食用菌共同种植;后 者如鱼与珍珠蚌共养,藻和扇贝、海参共养。立体种养发展历史不久,在尘态农业中广泛应用,其 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前景较为广阔。 (2)间作、套作与轮作的效益原理 植物群落中的相五制约的负相互作用,普遍表现为竞争。单一群体只存在种内竞争,复合群体 则还存在种间竞争。在自然状念下,竞争双方都力求发展自身,抑制对方。它影响着个体的增长或 存活。而间、混、套作所组成的作物群洛是在人的控制下形成人工复合群体。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作 物种类,运用合理的用间管理技术等手段,能动地发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削弱、抑制种间和种内 的竞争。种间互补关系处理得好,能体现互补为主,竞争为次,则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土 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用反,种间的负相五作用大于正相五作用,就可能威产,这正是间、 混、套作可能增产也可能减产的实质所在。 可、混、套作时,按不同比例分别潘种两种作物A和B时,其产量效益对比单作大致有种结 局:一是A的得利等于B的削弱,总产量与单作相当:二是A的得利大于B的削弱,总产量比A+B 单作增产:三是A和B均得利,总产量显著高于A+B单作:四是A的得利小于B的削弱,总产量 比A+B单作减产:五是A和B均受到削弱,总产量比A+B显著减产(图8.2)。生产实践中,应 力求第二、第二种结局,避免第四、第五种结局的出现。 间、套作复合群体的种间互补与竞争关系及其效益,具体体现在二个方面。 ①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a、空间上的互补 合理间、套作,在空间配置上的共性是将空间生念位不同的作物进行组合,使共在形念上一高 矮,或兼有形态上的一圆一尖,叶角的一直一平,最大叶面积出现一早一晚等。利用作物这些生 物学特性之间的差异,使其从各个方面适应其空间分配的不均一性,则可在苗期扩大农用的光合面 积,减少漏光损失:在尘长叶盛期,增加叶片层次,减少光饱和浪费(图8.3):生长后期,提高叶面 积指数,减少漏光损失,提高对光能的利用。 b、间套作互惠效应 其机理在于:用间群体高矮相错,变平面受光为分层受光,另外,高位作物除了能截获从上面 射来的光线外,还增加了侧面受光,采用喜光作物与耐荫作物合理搭配,还可以在采光上起到异质 互补的作用,充分用光。喜光的玉米和相对耐荫的豆类间作:高、矮作物间、套作,矮位作物的 生长带成了高位作物通风透光的“走廊”,利于空气流通,改善C02供应。 c、空间上的竞争 复合群体在空间上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光的竞争。间作时,冠层高的作物截走了较多的阳光,使 冠层低的作物受遮荫:套作时,后茬作物受前茬作物遮荫,即冠层高的作物所获得的立体受光优势 往往是建立在冠层低的作物受光劣势的基础上的。据山东省滨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7年)观察, 麦棉套作共生期内,麦用畦埂棉苗冠层光照强度在一天内平均为单作棉苗的30%左右,麦套棉行棉 苗大部分时间处在光补偿点以下,光照是影响夏套棉生长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而采用南北行 向种植表明:棉花、花生在合理的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也有一定的互补作用,棉花能充分利用花 生固定的氮,花尘能利用棉花活化的土壤磷。 当然,间(混)、套作时,作物的地下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水肥的竞争。 ②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 a、边行的相互影啊 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尘念条件不同于内行,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 有产量效益称为边际效应。高位作物边行山于所处高位的优势,通风条件好,根系竞争能力强,吸 收范围大,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内行,表现为边行优势或正边际效应:同时,矮位作物边行山于受 到高位作物的不利影响,则表现为边行劣势或负边际效应。边行优势大小依种植方式、作物种类、 品种的不同而个同。玉米与大豆间作,一般认为在玉米带为4行时,山边行优势而导致的增产效果 较为明显,超过四行时,增产效果遂渐减少,而超过6行时,增产效果大为降低;同是高秆作物,玉 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米边行优势明显而高粱则不明显。与之对应,矮位作物的边行劣势也与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品种 相关。如同是与玉米间作,棉花、谷子、甘薯减产较多,而大豆、马铃薯减产较少。因此,间套作 时必须正确制定有关技术措施,才能发挥边行优势,减轻边行劣势,获得增产效果。 b、病虫害和抗灾的相互影响 复合群体改变了作物单作时的用间小气候状况,直接影响到病虫害发生环境,可使生念可塑性 小的病虫害减轻。一般高位作物山于通以风透光条件的改善,可减轻因高温潮湿而发生的病害,玉 米叶斑病、小麦的白粉病和锈病以及棉花的叶斑病和棉铃病。间套作时,作物种类增多,也可因害 虫天敌增多而城轻虫害。在麦棉套作田甲,山于瓢虫、食蚜虻等天敌的繁殖和麦行的阻隔,城轻 了棉田的蚜虫发生。据河南农学院(1983年)调查,单作棉花4月20即有蚜虫发生,全30口百株蚜 量达到144头,套作棉花晚5d有蚜虫,到30d百株棉蚜量仪为16头。但是,H间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可 能有利于某些病虫害的发生,这也值得在间套作时加以考虑。另外,间套复合群体对于抗御自然灾 害也有明显效果。山于各种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逆性不同,有的抗早,有的时涝,有的耐冻,有 的抗风,通过间混套作将它们合理组合,则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在生产条件较差和技术水 平较低的情况下,史成为抗灾的基础。 ③轮作的效益原理 在轮作生产中,前作通过影响士壤的水分和养分供应,环境状况来对后作产生效应。作物轮作 的效益体现在四个方面。 a、协调不同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 禾谷类作物与其他作物相比,对氮、磷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豆科作物可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 的氮素,而对磷的消耗量却很大:块根块茎类作物吸收御的比例高,同时消耗氮素的量也大:纤维 和油料作物吸收氮磷皆多。通过对吸收、利用营养元素能力不同而又具有互补作用的不同作物合理 轮作,可以协调前、后茬作物养分的供应,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同理,对水分适应性不同的作物轮 作换茬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全年自然降水和土壤中储存的水分,在我国旱作喇养农业区轮作对于调 节利用土壤水分,提高产量史具有重要意义 b、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把力 各种作物的秸杆、残茬、根系和落叶都是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禾本科料作物有 机碳含量多,而豆科含氮量大,有计划地采用豆、禾轮作,可调节土壤碳、氮平衡。另外,轮作还 具有调节改善耕层物理性状的作用。!辛国荣等(1998年)在黑麦草一水稻轮作试验中,发现冬种黑麦 草使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及有效氮、有效磷均与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张立峰等 (2000年)在河北坝上地区沙质栗钙土农用所作的箭舌豌豆与燕麦的轮作试验表明,箭舌豌豆的固氮作 用,能够补偿燕麦生产从农田带走的氮素,即使地上部分全部移出农用,农用氮素仍可盈余21.7kg /(hm2·a)。此外,长期的水早轮作对于改良沿海地区的盐碱地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c、轮作的增产效应 作物轮作,尤其是豆禾轮作的增产效应较为明显。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据耿华珠 等(1995年)对我国关中地区苜蓿与小麦轮作研究表明,首蓿茬小麦当年增产20%~30%,翌年增产30 %~50%,第二年与第一年基本相同。彭珂珊等(2000年)试验结果表明,轮作在任何降水年型下产量 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连作,3年轮作粮食增产600~735kg/hm2,提高36.4%~109.8%,水分利 用效率提高25.1%一92.0%。 d、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应的 伴生者或寄生者,他们是农用生念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生活年限。果连续种植某 种作物,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小麦全蚀病、棉花黄枯菱病、烟草黑茎病、谷子白发病、甘薯黑 斑病必然会大量发生。实行抗病作物与感病作物轮作,史换其寄主,改变其生态环境和食物链关系, 可达到城轻病虫草害的目的。 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四、我国生态农业技术 1、多维用地技术 指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通过农业生物组合,从空间和时间上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所承载 的农业自然资源潜力。 (1)集约种植。 (2)立体种养。 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 2、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弁物转化再生技术 利用食物链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的食物链,使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中的不同生 物以多级多次转化利用,形成无废弃物的生产体系。 3、物质良性循环技术 (1)尘物养地技术。 (2)农牧结合,共同发展。 (3)水土保持技术。 (4)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 (5)科学合理使用化肥。 农牧结合(果园养鸡) 葡萄园养鸡 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1)生态措施 (2)生物防治。 (3)耕作栽培措施。 (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成虫 000s0e00 幼虫(在中间) 0*044a日 生物防治(赤眼蜂及其放养稻用) 生物防治 5.尘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生物再生能源包括:植物有机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1)沼气池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2)因地制宜开发薪碳林。 (3)太阳能、风能、水利能等再生资源的利用 沼气池能源的开发利用 6.生产自净技术 (1)沼气池发酵技术处理粪肥污染。 (2)农业生念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 (3)污水灌溉。 (二)农业技术的生态化改造 1、肥料、农药、薄膜的生念化改造 (1)控效肥料。 (2)生物肥料。 (3)新型农药。 (4)降解膜。 2、基因工程与生物安全,转基因作物 (1)基因流引起的超级杂草。 (2)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 (3)杀虫剂对非靶生物的影响。 7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4)害虫对转基因的抗性。 (5)对生念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城少)。 3、精确农业技术体系 (1)信息技术:GIS、RS、GPS等。 (2)生物技术。 (3)工程装备技术:播种、施肥、灌溉、喷药、收获等。 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1世纪世界各国f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 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把完好的地球交给孩子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及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山来 1、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 我国于2200多年前,“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 2、西方 19世纪对林业和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提出了可再生资源“可持续产量”问题。 3、近代和现在 (1)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R.卡逊的科普《叔静的春天》,针对有机农药的无节制使用会威胁 人类生存。 (2)1972年,《增长的极限》:人口—灾难性的崩溃—“零增长”.。 (3)80年代,《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一理论研究的个断深入。 (4)1992年,《21世纪议程》一认识深化的结品。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属性」 (1)自然属性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2)社会属性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经济属性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即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 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科技属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 的结果,而是技术水半差、效率低的表现。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1、公平性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包括和谐、协调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6、参与性原则。 二、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 (一)历史上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国内外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游耕、游牧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主要发展阶 段。 农业发展更 现代农业 传统农 1、原始农业 原始农业是指基本利用自然力而自发进行物质生产主要供给自己的初级农业形式。 主要形式有:刀耕火种、转移农业、轮歇栽培、撩荒制 缺点:粗放、土壤肥力下降快、易发生水土流失、生产力低 2、传统农业或称传统固定农业 传统农业或称传统固定农业是指农民已有固定的住所和固定的农耕范围。 东方农业:间套作方式、地力维持靠耕作、施肥、用养结合(地力常新论) 西方农业:三圃式农业(林、牧、作轮换)一发展为草用轮作,地力维持靠休闲。 特点:规模小、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人口需求压力大、收入低。 3、现代农业 形式:机械化、大量施如入农药、化肥、设备 特点:大规模投入,消耗能源:用人工过程代替自然过程,用工业小法解决农业问题。 效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高。 问题:环境破坏、作物品种基因单一化、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4、替代农业 替代农业的特点:①都有独特的哲理和世界观基础。②重视环境与生活质量。③强调利用自然 过程,减少人类不必要的干预。 包括:回归型,自然农业、有机农业。 替代型:生念农业、集约农业、立体农业 持续性农业:低投入持续农业、高效率持续农业、精久农业等。 (1)自然农业 五|年代山本的福刚下延开始实践。哲学:道教的”无为思想” 方法:不翻耕,靠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进行自然疏松:不施化肥,靠秸秆、绿 肥回用:不中耕:不用除草剂,用生物覆盖或水淹:不施农药,依靠自然徘徊机制。 产量:水稻产量与常规差不多 9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生态学》(聂早荣》 (2)有机农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圳剂的农业。在美国、 西欧所占比例较大。 思想认识:人培土、土培苗的原则,反对人培苗农业生产多样化,注意物质的循环利用,身心 的健康比物质利益史重要。 方法:轮作(用地养地)、耕作(少耕、免耕)、非化学防治病虫害 产量:减产5-10%,干早年代则相等或高于,投入工业辅助能大大降低,收入下降。 (3)生念农业 1971年Acres杂志提出生态农业思想 1981年英国科学家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 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这与中国的生态农业是有明显区别的。 主张:低投入、不施化把、农药、小型农业。 (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思潮 1、农业现代化总潮 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大 多数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所经历的道路。 2、绿色革命思潮 这一思潮与行动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矮干小麦、矮干水稻、杂交稻等)带动 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并形成了“种子+化肥+灌溉”三架马车一起上的局面。中国与印度被认为是绿色 革命的典范。 3、自然农业思潮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替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如生念农业、有机农业、 生物农业、替代农业、再尘农业、自然农业、超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一股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思 潮。 4、可持续农业思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思潮,可持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 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念三个持续性的统一:既强调发展当 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内容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的产量,保障食物安全: 其次要保护和改善生念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了经济持续性、尘态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二个方面的内容。 (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 可持续农业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 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 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一)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SARD): 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以生产足够的粮食和纤 维,来满足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促使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SARD有二个战略目标: ①温饱目标。 ②促进农利综合发展的致富目标 10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