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小秘书是谁谁的儿子,她都敢揭老底儿。可是,她除了那两片嘴滔滔不绝,够思想解放的标 兵,其他可就说不上了。她拿着假条躲在家里学英文,上班时溜到小放映家看参考电影。这 能叫积极分子吗? 一上海新产品,翻领尼龙衫,经久耐用,美观大方,十六块八角一件,要买的您快掏钱, 晚了可就没了!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站在一辆平板三轮车上,双手高举着一件紫红色 的样品,抖搂着,高声招徕顾客。平板车四周拥满着看主和买主。看来,这是一个待业青年 组织的小百货店。小伙子笑吟吟地挺会做生意,业务上有一套。 谁是积极分子呢? 如果技照业务上的成就作标准来衡量,第一个就是许明辉了。他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 发表的文学论着就有十七篇,大都是在北京、上海一些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还两次出席 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多次被邀请到兄弟省、市的大专院校去作有关西方当代文学的报告。他 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工资低,住房挤,每天晚上他关在厨房里,坐一张小板凳,用一个方 凳当桌字写文章,从来没有怨言,这还不够积极的?可偏偏就是他,写了这篇错误文章,被 赵部长点了名。这次学习就为这事儿引起的,他连积极分子的边儿也挨不上呀! 一呛采、呛采,呛、呛、采引「,前边又听得锣鼓声声,围着一圈儿人,一帮小孩直往 里钻,大概是耍武术的,要不就是变戏法儿的,再不就是卖跌打损伤的狗皮膏药的。这锣鼓 声倒叫杨昌明的头脑清醒了一点。 一谁是积极分子呢?一 不能从一时一事的表现来看,那是表面的,靠不住的。思想解放没了边,就变成思想反 动。钻研业务入了迷,就可能走上歧途。积极不积极,主要看对党的态度!靠拢组织,向党 交心,这才是积极分子的主要标志。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张维应该是积极分子了。他从五十年代末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因为有海外关系,哥哥在英国伦敦,一直没有批准。一文化大革命一中还因此被关了牛棚。 粉碎一四人帮一以後,他又递了申请书。开十一大、开五届人大、开三中全会,每次重要会 议过後,他都有书面的或口头的思想汇报,谈感想,谈认识,找差距,表决心。每次开会, 他都第一个发言,并且都能联系自己的思想。这样一贯的积极分子,确实是很可贵的。可是 丨丨张维这人唯唯诺诺,甚免有些卑躬屈膝,在机关里谁也瞧不上他。他和大家也几乎没有 什麽往来。他,也像个积极分子吗? 杨昌明推着车,挤出人群。前边是家俱市场了。卖沙发的,卖落地灯的,卖大衣柜的, 站立两厢。杨昌明推着车缓缓而行,只见两边大衣柜的玻璃镜子里,都映出了他推车行走的 身影。他索性站住了,探身朝镜子里端详着自己。老了,憔悴了,才四十多岁的人,哪来这 麽多皱纹?我怎麽变成这样了?什麽时候变成这样了?!瞧他,头发乱蓬蓬的,後脑壳顶上 还翘起一大撮,脸色是黑里透黄,分明有一层晦气。当年那个精明强干的杨昌明哪里去了? 五十年代初,杨昌明还在大学中文系念书的时候,就是学生党支部书记了。那时候,他 朝气勃勃,仪表堂堂,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充满了信心,甚至是充满了感情的。小秘书是谁谁的儿子,她都敢揭老底儿。可是,她除了那两片嘴滔滔不绝,够思想解放的标 兵,其他可就说不上了。她拿着假条躲在家里学英文,上班时溜到小放映家看参考电影。这 能叫积极分子吗? ﹁上海新产品,翻领尼龙衫,经久耐用,美观大方,十六块八角一件,要买的您快掏钱, 晚了可就没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站在一辆平板三轮车上,双手高举着一件紫红色 的样品,抖搂着,高声招徕顾客。平板车四周拥满着看主和买主。看来,这是一个待业青年 组织的小百货店。小伙子笑吟吟地挺会做生意,业务上有一套。 谁是积极分子呢? 如果技照业务上的成就作标准来衡量,第一个就是许明辉了。他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 发表的文学论着就有十七篇,大都是在北京、上海一些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还两次出席 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多次被邀请到兄弟省、市的大专院校去作有关西方当代文学的报告。他 家里的生活条件很差,工资低,住房挤,每天晚上他关在厨房里,坐一张小板凳,用一个方 凳当桌字写文章,从来没有怨言,这还不够积极的?可偏偏就是他,写了这篇错误文章,被 赵部长点了名。这次学习就为这事儿引起的,他连积极分子的边儿也挨不上呀! ﹁呛采、呛采,呛、呛、采││,前边又听得锣鼓声声,围着一圈儿人,一帮小孩直往 里钻,大概是耍武术的,要不就是变戏法儿的,再不就是卖跌打损伤的狗皮膏药的。这锣鼓 声倒叫杨昌明的头脑清醒了一点。 ﹁谁是积极分子呢?﹂ 不能从一时一事的表现来看,那是表面的,靠不住的。思想解放没了边,就变成思想反 动。钻研业务入了迷,就可能走上歧途。积极不积极,主要看对党的态度!靠拢组织,向党 交心,这才是积极分子的主要标志。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张维应该是积极分子了。他从五十年代末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因为有海外关系,哥哥在英国伦敦,一直没有批准。﹁文化大革命﹂中还因此被关了牛棚。 粉碎﹁四人帮﹂以後,他又递了申请书。开十一大、开五届人大、开三中全会,每次重要会 议过後,他都有书面的或口头的思想汇报,谈感想,谈认识,找差距,表决心。每次开会, 他都第一个发言,并且都能联系自己的思想。这样一贯的积极分子,确实是很可贵的。可是 ││张维这人唯唯诺诺,甚免有些卑躬屈膝,在机关里谁也瞧不上他。他和大家也几乎没有 什麽往来。他,也像个积极分子吗? 杨昌明推着车,挤出人群。前边是家俱市场了。卖沙发的,卖落地灯的,卖大衣柜的, 站立两厢。杨昌明推着车缓缓而行,只见两边大衣柜的玻璃镜子里,都映出了他推车行走的 身影。他索性站住了,探身朝镜子里端详着自己。老了,憔悴了,才四十多岁的人,哪来这 麽多皱纹?我怎麽变成这样了?什麽时候变成这样了?!瞧他,头发乱蓬蓬的,後脑壳顶上 还翘起一大撮,脸色是黑里透黄,分明有一层晦气。当年那个精明强干的杨昌明哪里去了? 五十年代初,杨昌明还在大学中文系念书的时候,就是学生党支部书记了。那时候,他 朝气勃勃,仪表堂堂,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充满了信心,甚至是充满了感情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