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马蓓蓓等:新形势下西北地区碳排放及低碳化发展研究 2010年2月 色冶金、食品、医药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为主体的新条件最具优势的省份,陕西省应将自己定位为西北 工业结构。目前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 速推进的阶段,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工业仍将展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物流、销 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叫。但是陕西省具有比售和互联网等低碳服务业领域。陕西省具有深厚 较优势的行业都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碳产业,如能的文化资源和极佳的区位条件,尤其应注重构建文 源、石化、建材、有色金属,及由此衍生出汽车、航化、会展、旅游、物流、金融一体化产业链,使之成为 空、机械、电子、化工和建筑等,因此在减排压力日提升整个陕西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益增大的新背景下,陕西省应更加合理地设计重工44低碳城市: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 业产能,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现有产业进行整 现代城市是人类文明与财富的集聚之地,但同 合和布局调整,结合产业链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循时也是污染物和CO2的主要排放源地,因此,城市地 环经济园区,有选择地淘汰一批粗放的化石能源密区和城市生活成为低碳化改造的重点领域。建设 集型产业,抵制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碳密集产业低碳城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和高能耗项目,并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大力发 (1)塑造低碳化的城市建筑。避免建设高能耗 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低碳产业项目。 的高层建筑和玻璃建筑,鼓励建设单位面积耗能低 在能源资源消费上,虽然依赖矿石能源的现状的生态办公区(EOD);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太阳 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对包括太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节能型取暖和制冷 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众多低碳或无系统,合理设计通风和通光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碳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而且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环保材料,避免过 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不一定局限在陕西本省,其北部度装修。 邻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风电生产基地,陕 (2)塑造低碳化的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工具是 西省可以争取利用内蒙古的风电资源,从而降低自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首先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身的碳排放量。由于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构需要系统,优化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公共交通网络和 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陕西省管理系统,塑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鼓 应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调整能源结构结合起来,励在西安、延安等大型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 发挥该省作为西部地区科硏院所最集中的科技大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其次,倡导发展以混合燃料、电 省和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的优势,研发低碳能、氢气、生物乙醇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动力来 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对传统的工业企业进源的低碳交通工具 行低碳化技术改造和管理体制革新。在政策层面 (3)塑造低碳化的城市生活。在市民日常生活 上,陕西省政府应在财税、征地、用工等方面制定相中倡导全方位的绿色消费,如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 应的引导政策,限制和淘汰高碳能源、高碳工业与灯等节能家用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号召和 高碳产品,鼓励企业投资低碳产业领域或对原企业鼓励市民从生活细节着手,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 进行低碳化改造。 45碳汇减碳:植树种草,扩大碳汇 43服务业低碳化: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 汇是指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寄存体。低碳化 代服务业 发展不仅要求从碳源上有效遏制碳排放,还应尽可 1952年-2007年,陕西省第三产业产值由2.53×能增加碳汇,从而使实际碳排放量有所降低吲。研 0元增长到1908.6×l0元,增长了753倍,第三产业究表明,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是森林植被,全球平 占GDP比重由19.7%增加到35%,低于39%的全国均每公顷森林植被每年的净碳吸收量约为0.26 平均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主要碳排放源交通运0.39t。1998年-2007年,陕西省实施退耕还林(草) 输业的比重为16.7%,高于14%的全国平均水平,而程,全省的森林面积由497×10hm3增长到766× 无碳和低碳的金融业和地产业的比重则分别低于10hm2,森林覆盖率由30.9%增长到37.3%,森林净 全国平均水平3和4个百分点。作为西北地区最靠碳吸收量年均增加8.8×10t-。2007年,全省的森林 近东、中部发达地区,生态、科技和产业等资源组合净碳吸收量达到250×10t,可以抵消掉当年能源消 C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http resct.cn2010年2月 马蓓蓓等:新形势下西北地区碳排放及低碳化发展研究 http://www.resci.cn 色冶金、食品、医药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为主体的新 工业结构。目前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 速推进的阶段,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工业仍将 是其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3] 。但是陕西省具有比 较优势的行业都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碳产业,如能 源、石化、建材、有色金属,及由此衍生出汽车、航 空、机械、电子、化工和建筑等,因此在减排压力日 益增大的新背景下,陕西省应更加合理地设计重工 业产能,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现有产业进行整 合和布局调整,结合产业链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循 环经济园区,有选择地淘汰一批粗放的化石能源密 集型产业,抵制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碳密集产业 和高能耗项目,并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大力发 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低碳产业项目。 在能源资源消费上,虽然依赖矿石能源的现状 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对包括太 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众多低碳或无 碳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而且 对清洁能源的利用不一定局限在陕西本省,其北部 邻省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风电生产基地,陕 西省可以争取利用内蒙古的风电资源,从而降低自 身的碳排放量。由于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构需要 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建设周期[14] ,因此陕西省 应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调整能源结构结合起来, 发挥该省作为西部地区科研院所最集中的科技大 省和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的优势,研发低碳 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对传统的工业企业进 行低碳化技术改造和管理体制革新。在政策层面 上,陕西省政府应在财税、征地、用工等方面制定相 应的引导政策,限制和淘汰高碳能源、高碳工业与 高碳产品,鼓励企业投资低碳产业领域或对原企业 进行低碳化改造。 4.3 服务业低碳化: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 代服务业 1952年-2007年,陕西省第三产业产值由2.53× 108 元增长到1908.6×108 元,增长了753倍,第三产业 占GDP比重由19.7%增加到35%,低于39%的全国 平均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主要碳排放源交通运 输业的比重为16.7%,高于14%的全国平均水平,而 无碳和低碳的金融业和地产业的比重则分别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3和4个百分点。作为西北地区最靠 近东、中部发达地区,生态、科技和产业等资源组合 条件最具优势的省份,陕西省应将自己定位为西北 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 展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会展、金融、保险、物流、销 售和互联网等低碳服务业领域。陕西省具有深厚 的文化资源和极佳的区位条件,尤其应注重构建文 化、会展、旅游、物流、金融一体化产业链,使之成为 提升整个陕西省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4.4 低碳城市: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 现代城市是人类文明与财富的集聚之地,但同 时也是污染物和CO2的主要排放源地,因此,城市地 区和城市生活成为低碳化改造的重点领域。建设 低碳城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塑造低碳化的城市建筑。避免建设高能耗 的高层建筑和玻璃建筑,鼓励建设单位面积耗能低 的生态办公区(EOD);在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太阳 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节能型取暖和制冷 系统,合理设计通风和通光系统。在运行过程中, 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环保材料,避免过 度装修。 (2)塑造低碳化的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工具是 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首先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系统,优化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公共交通网络和 管理系统,塑造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鼓 励在西安、延安等大型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 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其次,倡导发展以混合燃料、电 能、氢气、生物乙醇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动力来 源的低碳交通工具。 (3)塑造低碳化的城市生活。在市民日常生活 中倡导全方位的绿色消费,如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 灯等节能家用电器、合理设置空调温度等,号召和 鼓励市民从生活细节着手,有效地降低碳排放量。 4.5 碳汇减碳:植树种草,扩大碳汇 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寄存体。低碳化 发展不仅要求从碳源上有效遏制碳排放,还应尽可 能增加碳汇,从而使实际碳排放量有所降低[15] 。研 究表明,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是森林植被,全球平 均每公顷森林植被每年的净碳吸收量约为 0.26~ 0.39t。1998年-2007年,陕西省实施退耕还林(草) 工程,全省的森林面积由 497×104 hm2 增长到 766 × 104 hm2 ,森林覆盖率由30.9%增长到37.3 %,森林净 碳吸收量年均增加8.8×104 t [16] 。2007年,全省的森林 净碳吸收量达到250×104 t,可以抵消掉当年能源消 22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