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究员。著有《司马迁研究新论》(合著)、《中国史学简史》、《资治通 鉴译注(战争卷)》等书及论文多篇。季镇淮同志,1913年生于江苏淮安市 1941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年肄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历任清华 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系主任、教授。五十年 代,曾赴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大学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鲁迅研究所作研究 工作。主编《近代诗选》、《中国文学史》、《历代诗歌选》、《中国近代 文学史》等,并著有《司马迁》、《闻朱年谱》、《来之文录》等书。吉书 时同志,1932年生于河北巨鹿,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成果有《稽古录》点 校和秦汉史论文多篇。 本卷的编写组织工作开始于1981年。这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 究所举行了秦汉卷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提出了编写的初步计划。1983年4 月举行了第二次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经济、政治制度的十六个篇目,总称 为“别录”,后来改为“典志”,十六个篇目后来也不断有所调整。1987年 9月举行第三次工作会议,明确了本卷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工作的进度。同 年12月底,典志编预定各章全部完成,于1988年4月30日初步定稿。序说、 综述和传记工作因多种主客观原因进展很慢。1992年3月上册完成,1993 年8月7日下册完成。至此,全卷全部脱稿,距离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已 经十二年了。 序说编论述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内容翔实,对秦汉史研究概况也能举 其大端。综述编勾划了秦汉时期历史进程的轮廓。典志编论述秦汉时期的生 产力、生产状况、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当广泛和深入,为通史撰述中所 仅见。《土地制度和阶级结构》和《朝廷、郡县和封国》是其中很重要的两 章,前者是关系秦汉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结构的问题,也是史学界争论相 当多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的看 法和阶级中也有等级的看法。这种说法,对土地国有说和土地私有说的内容 都可以概括进来,而对于秦汉阶级关系的分析也可以有进一步的深化。当然, 这都还不能作为定论,提出来是希望大家讨论的。这一章原来是三篇文章。 一篇是高敏同志的《土地制度》;一篇是安作璋同志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 其发展》;一篇是廖德清同志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这三篇文章所论述 的问题,相互间的关系特别密切,论述的内容有相当多的重复。经过商量, 对这三篇进行了一些增删和局部的改写,把三篇合为一章。在这一章里,有 的论点如同原作者平日所持见解不尽相同,并不等于对平日见解的放弃,这 是应当说明的。传记编所收人物见于标目者有近百人,写出的稿子也都有他 们的特点,但还不甚理想。撰写历史人物的传记,是我们史学工作中很薄弱 的一环,还需要投入很大力量来改变这种情况。在本书中,我们很注意科技 史方面的研究,在本卷的典制编和传记编中,都有相当精彩的作品发表,这 都是有关各方面的专家的力作。何绍庚同志在组稿和稿件加工上出了很大的 我们对于编撰这样的大型史书没有经验。我们的史学水平和表述水平都 有限,因而书中不免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就本卷来说,我们已发现的不足和 缺点有很重要的三点:一是表述的方式多属于论文式的,还缺乏史书撰述特 点的自觉;二是没有能够充分吸收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成果;三是我们希 望写出多民族的历史,但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写得很不够。这些问题的由来,研究员。著有《司马迁研究新论》(合著)、《中国史学简史》、《资治通 鉴译注(战争卷)》等书及论文多篇。季镇淮同志,1913 年生于江苏淮安市。 1941 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44 年肄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历任清华 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系主任、教授。五十年 代,曾赴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大学讲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鲁迅研究所作研究 工作。主编《近代诗选》、《中国文学史》、《历代诗歌选》、《中国近代 文学史》等,并著有《司马迁》、《闻朱年谱》、《来之文录》等书。吉书 时同志,1932 年生于河北巨鹿,1962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成果有《稽古录》点 校和秦汉史论文多篇。 本卷的编写组织工作开始于 1981 年。这年 6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 究所举行了秦汉卷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提出了编写的初步计划。1983 年 4 月举行了第二次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经济、政治制度的十六个篇目,总称 为“别录”,后来改为“典志”,十六个篇目后来也不断有所调整。1987 年 9 月举行第三次工作会议,明确了本卷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工作的进度。同 年 12 月底,典志编预定各章全部完成,于 1988 年 4 月 30 日初步定稿。序说、 综述和传记工作因多种主客观原因进展很慢。1992 年 3 月上册完成,1993 年 8 月 7 日下册完成。至此,全卷全部脱稿,距离第一次编写工作会议,已 经十二年了。 序说编论述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内容翔实,对秦汉史研究概况也能举 其大端。综述编勾划了秦汉时期历史进程的轮廓。典志编论述秦汉时期的生 产力、生产状况、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当广泛和深入,为通史撰述中所 仅见。《土地制度和阶级结构》和《朝廷、郡县和封国》是其中很重要的两 章,前者是关系秦汉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结构的问题,也是史学界争论相 当多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封建土地等级所有制的看 法和阶级中也有等级的看法。这种说法,对土地国有说和土地私有说的内容 都可以概括进来,而对于秦汉阶级关系的分析也可以有进一步的深化。当然, 这都还不能作为定论,提出来是希望大家讨论的。这一章原来是三篇文章。 一篇是高敏同志的《土地制度》;一篇是安作璋同志的《地主阶级的形成及 其发展》;一篇是廖德清同志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这三篇文章所论述 的问题,相互间的关系特别密切,论述的内容有相当多的重复。经过商量, 对这三篇进行了一些增删和局部的改写,把三篇合为一章。在这一章里,有 的论点如同原作者平日所持见解不尽相同,并不等于对平日见解的放弃,这 是应当说明的。传记编所收人物见于标目者有近百人,写出的稿子也都有他 们的特点,但还不甚理想。撰写历史人物的传记,是我们史学工作中很薄弱 的一环,还需要投入很大力量来改变这种情况。在本书中,我们很注意科技 史方面的研究,在本卷的典制编和传记编中,都有相当精彩的作品发表,这 都是有关各方面的专家的力作。何绍庚同志在组稿和稿件加工上出了很大的 力气。 我们对于编撰这样的大型史书没有经验。我们的史学水平和表述水平都 有限,因而书中不免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就本卷来说,我们已发现的不足和 缺点有很重要的三点:一是表述的方式多属于论文式的,还缺乏史书撰述特 点的自觉;二是没有能够充分吸收国内外学者有关的研究成果;三是我们希 望写出多民族的历史,但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写得很不够。这些问题的由来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