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五经”为课程,宋代以“四书”为课程。 1、“五经” “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 称“六经”)。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和“五经”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人和经 典,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五经”的内容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晢学、伦理 等方面,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四书”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宋代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 集注》,“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为封建政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五经”、“四书”作为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一直被沿用到清末。它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积 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但它们对我们整个汉语文教育的发展,却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政治 教育、哲学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其后影响较大的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 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仿作习文 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识字教学 字教学的经验主要有5条。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特点,决定了集中识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2000左 右为宜(“三、百、千”三本书合起来,单字在2000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的基本识字量),主 要是字形、字音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写字练习,字意教学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以后可以结合阅读教 学进行巩固,并逐步加深和扩大 2、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韵语和对偶的使用符合汉字和汉语的特点,“识字教学使用整齐的韵语,或者使用对偶,或者二者并 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因为,使用整齐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 容易记忆”,使用对偶“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者连类而及,或 者同类相比,或者义反相衬,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突出,容易联想,容易记忆”[](二)“五经”、“四书”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五经”为课程,宋代以“四书”为课程。 1、“五经” “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 称“六经”)。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和“五经”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人和经 典,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五经”的内容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文化、哲学、伦理 等方面,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四书”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著作的合称。宋代朱熹撰写了《四书章句 集注》,“四书”之名始立,此后长期为封建政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五经”、“四书”作为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一直被沿用到清末。它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积 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但它们对我们整个汉语文教育的发展,却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政治、 教育、哲学思想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其后影响较大的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 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 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仿作习文。 二、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的经验主要有 5 条。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特点,决定了集中识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 2000 左 右为宜(“三、百、千”三本书合起来,单字在 2000 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的基本识字量),主 要是字形、字音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写字练习,字意教学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以后可以结合阅读教 学进行巩固,并逐步加深和扩大。 2、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 韵语和对偶的使用符合汉字和汉语的特点,“识字教学使用整齐的韵语,或者使用对偶,或者二者并 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因为,使用整齐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既合乎儿童兴趣,又 容易记忆”,使用对偶“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者连类而及,或 者同类相比,或者义反相衬,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突出,容易联想,容易记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