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旋剥经降贸多去号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外贸体制的改革方向 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 (2)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1)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通过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建立起以法律管理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 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手段的外贸宏观管理体制。 ①强化经济手段 包括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降 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部分进口减免税:改革所得税制,由包干制改为分税制;完善出 口退税制度,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实行鼓励出口的信贷政策等。 ②加强立法手段 1994年5月12日出台对外贸易基本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并制定了 与之相配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等法规,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入法制化 轨道。 ③改革外贸行政管理手段 按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完善配额、许可证等行政管理手段,使其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2)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①进行企业制度改革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②进行经营制度改革 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益:从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从单一经营转向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传统的收购制度转向服务型的代理制:从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 营。 (3)建立、健全外贸协调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协调、服务、纽带职能;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和学会、协会的 信息指导和服务功能;完善金融、保险、运输等配套体系。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效果的评价 1、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通过下放外贸进出口总公司的经营权,扩大地方的对外贸易经营权,同时扩大地方 政府对引进技术、进口商品的审批权,给地方政府一定比例的外汇留成等,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对外贸易的中央高度集权,加速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 1979年以后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引入其它所有制成份,发展各类外贸企业,扩 大外贸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1)行业集中度大幅下降 表4一1:十大外贸公司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年份 出▣(%) 进口(%) 年份 出口(%) 进口(%) 1981 81.3 76.6 1987 64.3 30.3 第5页共10页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1)外贸体制的改革方向 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 (2)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1)深化外贸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通过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建立起以法律管理手段为基础、经济调节手段 为主、辅之以必要行政管理手段的外贸宏观管理体制。 ①强化经济手段 包括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降 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部分进口减免税;改革所得税制,由包干制改为分税制;完善出 口退税制度,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实行鼓励出口的信贷政策等。 ②加强立法手段 1994年5月12 日出台对外贸易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并制定了 与之相配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等法规,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入法制化 轨道。 ③改革外贸行政管理手段 按国际经济通行规则完善配额、许可证等行政管理手段,使其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 2)深化外贸经营体制改革 ①进行企业制度改革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②进行经营制度改革 从单纯追求创汇数额,转向重视效益;从商品经营转向资产经营;从单一经营转向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从传统的收购制度转向服务型的代理制;从分散经营转向规模经 营。 (3)建立、健全外贸协调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协调、服务、纽带职能;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和学会、协会的 信息指导和服务功能;完善金融、保险、运输等配套体系。 (二)中国外贸体制改革效果的评价 1、下放对外贸易经营权,扩大地方政府对外贸易自主权 通过下放外贸进出口总公司的经营权,扩大地方的对外贸易经营权,同时扩大地方 政府对引进技术、进口商品的审批权,给地方政府一定比例的外汇留成等,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对外贸易的中央高度集权,加速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扩大对外贸易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 1979 年以后的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在引入其它所有制成份,发展各类外贸企业,扩 大外贸经营渠道,打破垄断经营方面取得巨大进展。 (1)行业集中度大幅下降 表 4-1:十大外贸公司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年 份 出 口(%) 进 口(%) 年 份 出 口(%) 进 口(%) 1981 81.3 76.6 1987 64.3 30.3 第 5 页 共 10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