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 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 学生灰心: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要提供现成的答案;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 师逸而功倍,有从而庸之”。“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学 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些原则和方 法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传诵的教育格 言。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的优秀教育著作,像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 法的《语录》,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学习,都有精湛的论述。我 国丰富的教育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我们应该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其更好地为 今日的教育服务。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多见于哲学思想。 古希腊三杰: (1)苏格拉底: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终生不著一言,但其独特的思想与实践、 崇高的人格与精神却光耀了古希腊和整个西方文明。他早在2400年以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 学对话的范型一“精神助产术”。 苏格垃底的“精神助产术”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教育观。苏格垃底认为,哲学的主要 问题是“认识你自己”,就是说,人的问题是哲学的主要问题,“自我”、“自我意识”在哲学 中处于首要地位。苏格拉底揭示了人的理性、心灵的重要地位,把心灵、理性看作人之所以 为人的根据,是人的本质所在,人应该凭着心灵、理性去行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苏 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一“有美德的”人。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 提出:“美德即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智慧,而智慧就是最大的善。这里的知识不是 关于自然的知识,也不是一般流行的俗见,而是理性的、必然的、普遍的真理,即伦理道德 的知识、善的知识、“自我”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有关正义、美德、善的知识以及 事物的意义在人出生之前已经存在于人的心中,但在人出生的时候,由于肉体受到干扰,它 们就被忘记了,教育就是要通过引导、启发,使人们顿悟早已存在于心中的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而是凭借 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正像接 生婆帮助孕妇依靠自身的力量分娩婴儿一样,教育者也要帮助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孕育真 理、产生真理。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的方法形象地称 为“精神助产术”(产婆术)。也称苏格拉底对话法。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产婆,终生从事生理助产:苏格拉底是一名教师,终生从事精神助产。 “精神助产术”的运用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破的阶段”。即在使 对方认识真理之前,首先清除干扰物一错误的观点,与此同时,使之觉悟到自身的无知, 激发对方追求真理的热忱,唤起“求知的强烈欲望”。第二个阶段是“立的阶段”。第一阶段 奠定了认识真理的基础,此后,苏格拉底继续通过问答对话,引导对方得出一定的正确见解。 这样,苏格拉底并不授给对方任何现成的知识,而只是通过频频发问,让对方叙述自己的见 解,并最终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这两个阶段实际上是融为一体的,因为对旧的观念的“破” o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