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密实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过程,难道它就是珠峰变矮的关键因素吗?中国科学 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员告诉记者,“密实化”是指一个积雪转变为冰层的过 程,它有两种物理机制,一种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间气温降低, 再变成冰,另一种就是雪层不断变厚,底层雪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变成冰。 康世昌研究员说,如果气温升高,雪变成冰的速度就会相当快。但是珠峰峰顶常年 温度都在θ摄氏度以下,所以绝对不可能是降雪先溶解成水再冻成冰。珠峰顶部积雪的 密实过程无疑是第二种密实过程。虽然珠峰顶的积雪不会融化成水,但气温升高仍可以 加速密实化过程,而变成冰厚度是减薄的。“假如从前20年积雪才能变成冰,温度升 高后密实速度加快,现在可能只需10年或者5年雪就会变成冰。”他打比方说,“从 这个意义来说,陈院士和姚所长的说法是很正确的。” 可是一个“密实化”却并不能彻底揭开珠峰“变矮”之谜。康世昌研究员指出,积 雪密实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细节说不清楚。比如温度升高时,到底有多少雪融水的残余就 无法观测计算,一点没有融化的干雪和略有融化的湿雪压实过程也并不一样。气温升高 后,雪片晶体之间有一点轻微的融水残余都会加速密实化过程,但就珠峰顶上总体积雪 来说是不会发生融水的 珠峰顶部冰雪到底有多厚仍然无法确定? 珠峰上的冰雪层的厚度,专家众说纷纭,也让“密实化”发生作用的具体情况更加 扑朔迷离。1975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0.92米,可是意大利登山队用测 杆观测到的雪深数据是2.5米。姚檀栋硏究员认为使用这种办法是不能测得雪的真正厚 度的,更不要说冰的厚度。他提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要远大于2.5米,可能在10米到 几十米之间。 康世昌研究员告诉记者,珠峰顶部以岩面为主,如果将雷达放置在冰雪层上,向下 发射电波,可以检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厚度,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有人将雷达背上珠 峰进行测量。此外在峰顶的冰雪层上用冰钻钻至底部,也可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值,但也 没人有做过此类测量,所以珠峰顶部的冰雪层的具体厚度依然是个谜。 珠峰地区在海拔6500米以上的地方,每年降水量是500毫米,以此来推断,由于 密实作用的存在,千万年来在珠峰顶形成的雪冰层应该非常厚,绝不应该仅仅是专家猜 测的厚度,很有可能是珠峰顶部冰雪层有物质损失,可是源头却很难找到。通常情况下, 冰川处于底部消融和上部降雪积累的运动过程中,如果消融速度过快,可能影响冰川高 度,但是珠峰是一个低于0摄氏度又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又是什么导致了物质丧失呢? 对此,康世昌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由于珠峰顶部不是一整条冰川,长期的气 候演变,使珠峰顶部冰雪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层面,近三十几年气候变暖,这一层面 经过密实化后降低的比较快。珠峰顶部出现降雪后,大风吹雪的情况会经常出现,特别 到了风季,风速每秒高达到三、四十米,所以降雪难在于珠峰顶部积累。只有天气候稍 好、风速较小时,才会有一点积累,大部分降雪还是会被风都吹走。这或许能解释峰顶 物质流失的问题。“密实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过程,难道它就是珠峰变矮的关键因素吗?中国科学 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员告诉记者,“密实化”是指一个积雪转变为冰层的过 程,它有两种物理机制,一种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间气温降低, 再变成冰,另一种就是雪层不断变厚,底层雪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变成冰。 康世昌研究员说,如果气温升高,雪变成冰的速度就会相当快。但是珠峰峰顶常年 温度都在 0 摄氏度以下,所以绝对不可能是降雪先溶解成水再冻成冰。珠峰顶部积雪的 密实过程无疑是第二种密实过程。虽然珠峰顶的积雪不会融化成水,但气温升高仍可以 加速密实化过程,而变成冰厚度是减薄的。“假如从前 20 年积雪才能变成冰,温度升 高后密实速度加快,现在可能只需 10 年或者 5 年雪就会变成冰。”他打比方说,“从 这个意义来说,陈院士和姚所长的说法是很正确的。” 可是一个“密实化”却并不能彻底揭开珠峰“变矮”之谜。康世昌研究员指出,积 雪密实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细节说不清楚。比如温度升高时,到底有多少雪融水的残余就 无法观测计算,一点没有融化的干雪和略有融化的湿雪压实过程也并不一样。气温升高 后,雪片晶体之间有一点轻微的融水残余都会加速密实化过程,但就珠峰顶上总体积雪 来说是不会发生融水的。 珠峰顶部冰雪到底有多厚仍然无法确定? 珠峰上的冰雪层的厚度,专家众说纷纭,也让“密实化”发生作用的具体情况更加 扑朔迷离。1975 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 0.92 米,可是意大利登山队用测 杆观测到的雪深数据是 2.5 米。姚檀栋研究员认为使用这种办法是不能测得雪的真正厚 度的,更不要说冰的厚度。他提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要远大于 2.5 米,可能在 10 米到 几十米之间。 康世昌研究员告诉记者,珠峰顶部以岩面为主,如果将雷达放置在冰雪层上,向下 发射电波,可以检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厚度,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有人将雷达背上珠 峰进行测量。此外在峰顶的冰雪层上用冰钻钻至底部,也可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值,但也 没人有做过此类测量,所以珠峰顶部的冰雪层的具体厚度依然是个谜。 珠峰地区在海拔 6500 米以上的地方,每年降水量是 500 毫米,以此来推断,由于 密实作用的存在,千万年来在珠峰顶形成的雪冰层应该非常厚,绝不应该仅仅是专家猜 测的厚度,很有可能是珠峰顶部冰雪层有物质损失,可是源头却很难找到。通常情况下, 冰川处于底部消融和上部降雪积累的运动过程中,如果消融速度过快,可能影响冰川高 度,但是珠峰是一个低于 0 摄氏度又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又是什么导致了物质丧失呢? 对此,康世昌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由于珠峰顶部不是一整条冰川,长期的气 候演变,使珠峰顶部冰雪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层面,近三十几年气候变暖,这一层面 经过密实化后降低的比较快。珠峰顶部出现降雪后,大风吹雪的情况会经常出现,特别 到了风季,风速每秒高达到三、四十米,所以降雪难在于珠峰顶部积累。只有天气候稍 好、风速较小时,才会有一点积累,大部分降雪还是会被风都吹走。这或许能解释峰顶 物质流失的问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