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目前农药分析方法中()占最大比重。 A.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气相色进法 D。高效液相 2.固定相为吸附剂,试样是根据固定相对各组分吸附强弱的差异来进行分离时,则称之为 A.分配色谱法 B.吸附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D,凝胶色谱法 3.由于对现代色谱法的形成和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被授予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A.Martin和James B.Martin和Tswett C.Martin和Synge D.Synge和Tswett 4.在农药分析中主要使用( 吸附薄层色谱法B.分配薄层色谱法C。离子交换薄层色谱法D.凝胶薄层色谱法 5.在选择展开剂时,不需要考虑()。 A.被测物质的性质B.溶剂的挥发性C.溶剂的极性D.吸附剂的活性 6.凡是沸点大约在()以下,分子量在()以下的农药,原则上都可以采用气相色谱 500℃ 3.500℃500 C.400℃500 D.400℃40 7.下图的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中,b段称为()。 V) 时同皮体 A,保留时间B。调整保留时间C.死时间D.活时间 8.()是色谱定量的依据。 A.色谱峰的位置B.色谱峰的宽度C.色谱峰的高度或面积D.色谱峰的半蜂宽 9.FPD是()的英文缩写。 A.热导检测器 B.氢焰离子化检测器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10.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多用操作简单、计算方便的()。 A.归一化法B.内标法C.外标法D.重量法 11.在农药分析中常用的气相色谱柱为()。 A.气一固填充柱B.气一液填充柱C.毛细管柱D.填充毛细管柱 12.气相色谱操作条件中,通常流速选用范围在()ml/min左右。 A.30 B.4 D.60 13.在已知的化合物中,液相色谱法可检测的对象占有机物总数的()。 A.20%25%B.40%-45%C.60%一65%D.80%一85% 14.高效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脱气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几个选项中,()不能用于除气。 A。加热法 B.抽真空法C.超声波处理法D.光照法 15.()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心脏部分 A.色谱柱B.检测器C.控温系统D.输液泵 16.在农药分析中用得最多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是()。 A.电子捕获检测器B.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C.差示折光检测器D.热导检测器 1.目前农药分析方法中( )占最大比重。 A.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气相色谱法 D.高效液相色谱法 2.固定相为吸附剂,试样是根据固定相对各组分吸附强弱的差异来进行分离时,则称之为 ( )。 A.分配色谱法 B.吸附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凝胶色谱法 3.由于对现代色谱法的形成和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被授予 1952 年诺贝尔化学奖。 A.Martin 和 James B.Martin 和 Tswett C.Martin 和 Synge D.Synge 和 Tswett 4.在农药分析中主要使用( )。 A.吸附薄层色谱法 B.分配薄层色谱法 C.离子交换薄层色谱法 D.凝胶薄层色谱法 5.在选择展开剂时,不需要考虑( )。 A.被测物质的性质 B.溶剂的挥发性 C.溶剂的极性 D.吸附剂的活性 6.凡是沸点大约在( )以下,分子量在( )以下的农药,原则上都可以采用气相色谱 法进行分离和分析。 A.500℃ 400 B.500℃ 500 C.400℃ 500 D.400℃ 400 7.下图的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中,ab 段称为( )。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死时间 D.活时间 8.( )是色谱定量的依据。 A.色谱峰的位置 B.色谱峰的宽度 C.色谱峰的高度或面积 D.色谱峰的半峰宽 9.FPD 是( )的英文缩写。 A.热导检测器 B.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检测器 10.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多用操作简单、计算方便的( )。 A.归一化法 B.内标法 C.外标法 D.重量法 11.在农药分析中常用的气相色谱柱为( )。 A.气—固填充柱 B.气—液填充柱 C.毛细管柱 D.填充毛细管柱 12.气相色谱操作条件中,通常流速选用范围在( )ml/min 左右。 A.30 B.40 C.50 D.60 13.在已知的化合物中,液相色谱法可检测的对象占有机物总数的( )。 A.20%一 25% B.40%一 45% C.60%一 65% D.80%一 85% 14.高效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脱气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几个选项中,( )不能用于除气。 A.加热法 B.抽真空法 C.超声波处理法 D.光照法 15.( )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心脏部分。 A.色谱柱 B.检测器 C.控温系统 D.输液泵 16.在农药分析中用得最多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是( )。 A.电子捕获检测器 B.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 C.差示折光检测器 D.热导检测器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