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讨问题,无疑是受到了同时代的弗洛伊德等人的理 论影响,过于注重人的自然本性,忽视了人的社 会本质。尽管罗素也认为人性中有社会性的一面, 但他只是从人之本能的角度,而不是从现实的物质 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这种社会性。还应当指出的 是,尽答罗素在本书中力图摆平社会控制与个人创 造性矛盾的各自地位,认为不能对矛盾的任何一方 有所偏颇,否则就会带来危苦,但却犯了夸大个人 创造性历史地位的错误。他把少数具有创造性的个 人看成是历史进步的决定因素,这不仅与马克思主 义的唯物史观格格不入,而且也使罗素本人的历史 观不能贯彻到底。他在历史观上是一个多元论者, 不承认历史过程中有任何一种因果因素是决定性 的,但在这里,个人以及他的创造性却被看成了决 定因素,这不能不说是他理论上的一个漏两。 本书在翻译过程中,曾受到我国著名学者、翻 译家何兆武先生的多次指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 谢。本书责编苏晓离同志一丝不苟的工作,也使本 书有了很大的改进,在此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有各种错误, 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89年10月 于消华大学社科系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