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2012年第八期 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发表于 Nature Neuroscience的论文同时配发了特约评 论文章。回国后主要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和分泌机制进行研究 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 等国家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在 Nature cell Biology、J. Physiology、PNAS等国际权威科 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徐涛教授2002年获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2004 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06年获笫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7年获第三 世界科学院(wAS)青年会士( Young Affiliate);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因 为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杰出成就,徐涛教授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 “第二届上海市转化医学脑卒中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召开 根据上海医学会脑卒中分会组委会的要求,脑卒中分会基础学组于2012年11月17日 3:00-17:30在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召开“第二届上海市转化医学脑卒中研讨会”。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康复与脑卒中,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本次会议由上海医学会脑卒中 分会基础学组组长杨国源教授主持,上海华山医院吴毅教授和上海康复研究所蓝宁教授任大 会主席。会议邀请康复治疗研究的基础专家蓝宁教授、谢叻教授、童善保教授,临床专家吴 毅教授、贾杰教授、谢青教授等作精彩报告,同时从事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生也汇报了他们 的研究工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 院、华东医院、同济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100余名专家及研究生出席本次论坛。 本次大会不仅介绍了各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更从基础和临床两个角度进行深入 探讨,不同方向的专家之间碰撞出不少火花及相互合作的激情。整个大会氛围热烈积极,专 家精彩的特邀报告和激烈的讨论一次次把气氛推向高潮。 会议期间,杨国源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并且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介绍了国际转化神经科 学的概况,并且重点介绍了首届华人卒中精荚论坛的情况,提出了如何将康复量化的这一重 大问题。蓝宁教授主要介绍了美国提出的适应当代要求的新的康复手段,并且提出了如何发 展低成本、有效的治疗方法的一些新的想法。谢青医生主要对慢性疾病的康复监管模式以及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进行了介绍,并且结合社区治疗对转化医学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吴毅 医生介绍了转化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并且对他的实验室研发的自主产权的适合我国国 情的康复治疗产品进行了讲解。童善宝教授介绍了脑卒中及其康复的功能网络研究,对卒中 对皮层神经的同步影响进行了具体讲解。谢叻教授对康复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机 器人的设计比较进行了介绍,并且对神经康复机器人进行了具体讲解。贾杰医生主要介绍了 脑康复研究中的技术手段,主要对脑功能成像技术例如PET,MEG,fMRI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曲洪恩和何鑫两位博士生对基于电刺激康复系统进行了介绍,他们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可升级 性和可拓展性。李海丽主要介绍了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技术,苗鹏对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及 应用。会后大家与各位演讲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在这次会议中均受益匪浅,深刻体会 到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研结合必将给脑卒中的康复研究领域带来重要杋遇 和挑战,专家们也纷纷期盼日后在脑卒中康复方向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本届会议最终顺利并 圆满召开, 上海交大学术讲座: Applications of Compressed Sensing Theory in Computed Tomography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2012 年第八期 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发表于 Nature Neuroscience 的论文同时配发了特约评 论文章。回国后主要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信号转导和分泌机制进行研究, 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73 项目 等国家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在 Nature cell Biology、J. Physiology、PNAS 等国际权威科 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研究论文。徐涛教授 2002 年获美国李氏基金杰出成就奖;2004 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2006 年获第十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7 年获第三 世界科学院(TWAS)青年会士(Young Affiliate);2008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因 为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杰出成就,徐涛教授在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 “第二届上海市转化医学脑卒中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召开 根据上海医学会脑卒中分会组委会的要求,脑卒中分会基础学组于 2012 年 11 月 17 日 13:00-17:30 在上海交通大学 Med-X 研究院召开“第二届上海市转化医学脑卒中研讨会”。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康复与脑卒中,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本次会议由上海医学会脑卒中 分会基础学组组长杨国源教授主持,上海华山医院吴毅教授和上海康复研究所蓝宁教授任大 会主席。会议邀请康复治疗研究的基础专家蓝宁教授、谢叻教授、童善保教授,临床专家吴 毅教授、贾杰教授、谢青教授等作精彩报告,同时从事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生也汇报了他们 的研究工作。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 院、华东医院、同济医院、第五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 100 余名专家及研究生出席本次论坛。 本次大会不仅介绍了各科研团队的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更从基础和临床两个角度进行深入 探讨,不同方向的专家之间碰撞出不少火花及相互合作的激情。整个大会氛围热烈积极,专 家精彩的特邀报告和激烈的讨论一次次把气氛推向高潮。 会议期间,杨国源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并且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介绍了国际转化神经科 学的概况,并且重点介绍了首届华人卒中精英论坛的情况,提出了如何将康复量化的这一重 大问题。蓝宁教授主要介绍了美国提出的适应当代要求的新的康复手段,并且提出了如何发 展低成本、有效的治疗方法的一些新的想法。谢青医生主要对慢性疾病的康复监管模式以及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体系进行了介绍,并且结合社区治疗对转化医学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吴毅 医生介绍了转化医学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并且对他的实验室研发的自主产权的适合我国国 情的康复治疗产品进行了讲解。童善宝教授介绍了脑卒中及其康复的功能网络研究,对卒中 对皮层神经的同步影响进行了具体讲解。谢叻教授对康复机器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机 器人的设计比较进行了介绍,并且对神经康复机器人进行了具体讲解。贾杰医生主要介绍了 脑康复研究中的技术手段,主要对脑功能成像技术例如 PET, MEG, fMRI 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曲洪恩和何鑫两位博士生对基于电刺激康复系统进行了介绍,他们所开发的系统具有可升级 性和可拓展性。李海丽主要介绍了手功能康复机器人技术,苗鹏对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及 应用。会后大家与各位演讲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在这次会议中均受益匪浅,深刻体会 到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研结合必将给脑卒中的康复研究领域带来重要机遇 和挑战,专家们也纷纷期盼日后在脑卒中康复方向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本届会议最终顺利并 圆满召开。 上海交大学术讲座: Applications of Compressed Sensing Theory in Computed Tomography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