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长沙理工大学试卷标准答案 课程名称:财政学 试卷编号:4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年小题2分,共20分) 1、× 2、X 3、X 4、√ 5、× 6、× 7、 8、× 9、√ 10、√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税收超额负担: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二者之差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2、二部定价法:在弥补产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使产品的价格等于产品边际成本的定价方法。即 产品的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费用,按固定成本定领计算:另一部分是从量费用,按 变动成本从量计算。由于固定费用是定额收取的,因此,从量收费 标准就消费者而言,反映了 产品消费中的边际成本,就厂商而言,反映了其产品生产中的边际收益。当消费者和厂商分别按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进行决策时,由此所形成的均衡状态将使得产品的价格等于产品的 边际成本,这时,垄断市场有可能达到P=MC条件下的有效产量。 3、公债:公债是债的一种的形式,它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个人和企业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 依据借贷原则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它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4、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税时,不允许扣除全部固定资产,也不扣除折旧,课税对象 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从整个社会来看,与国民生产总值一致,故称其为生产型增 值税。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包括: (1)社会救济 (2)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工伤保险、疾病和生育保险、丧莽补助、失业保险 (3)社会超利 (4)社会优抚 2、 (1)所得课税属于对人税,即课税的时候要考虑纳税人自身的各种具体情况。 (2)以实现的所得为课税对象,税基广泛、可靠,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3)计税方法比商品劳务课税复杂,征收工作难度较大。 (4)实行有差别的税率和税收政策,直接调节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从而调节生产、消费、 储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5)课税环节单 般不存在重复征税,也不会直接影响市场价格 (6)在市场均衡情况下,所得税来源于产品价值中的新增价值、在价格与价值偏离的情况下,其 税负有可能发生转嫁。 四、计算题(15分) (1)P-PA+Pa+Pc-12.5Q+1250 (2)P=-12.5Q+1250 共2页第1页 长沙理工大学试卷标准答案 课程名称:财政学 试卷编号:4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税收超额负担: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二者之差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2、二部定价法:在弥补产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使产品的价格等于产品边际成本的定价方法。即 产品的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定费用,按固定成本定额计算;另一部分是从量费用,按 变动成本从量计算。由于固定费用是定额收取的,因此,从量收费标准就消费者而言,反映了其 产品消费中的边际成本,就厂商而言,反映了其产品生产中的边际收益。当消费者和厂商分别按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进行决策时,由此所形成的均衡状态将使得产品的价格等于产品的 边际成本,这时,垄断市场有可能达到 P=MC 条件下的有效产量。 3、公债:公债是债的一种的形式,它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个人和企业以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 依据借贷原则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它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4、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在计税时,不允许扣除全部固定资产,也不扣除折旧,课税对象 相当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从整个社会来看,与国民生产总值一致,故称其为生产型增 值税。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包括: (1)社会救济 (2)社会保险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工伤保险、疾病和生育保险、丧葬补助、失业保险 (3)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 2、 (1)所得课税属于对人税,即课税的时候要考虑纳税人自身的各种具体情况。 (2)以实现的所得为课税对象,税基广泛、可靠,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3)计税方法比商品劳务课税复杂,征收工作难度较大。 (4)实行有差别的税率和税收政策,直接调节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从而调节生产、消费 、 储蓄、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5)课税环节单一,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也不会直接影响市场价格。 (6)在市场均衡情况下,所得税来源于产品价值中的新增价值、在价格与价值偏离的情况下,其 税负有可能发生转嫁。 四、计算题(15 分) (1)P=PA+PB+PC =-12.5Q+1250 (2)P=-12.5Q+1250 共 2 页 第 1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