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一章绪论 是出现了许多新技术,使免疫学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抗感染免疫的范畴,从而开 启了现代免疫生物学的新阶段。 抗体的发现引发许多学者对抗体产生机理的探索。Ehrlich(1897)首先提 出抗体生成的侧链(side chain)学说,认为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当外 毒素进人体内后与之特异结合,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素分子并脱落进入血 流,即为抗毒素。他的学说在当时未能得到大多数免疫学家的支持。 20世纪30年代,Haurowitz等人认为抗体分子的结构是在抗原直接影响 下形成的,并提出了抗体生成的模板(templates)学说。其后,Paulin等人对 该学说进行修正,认为抗原通过干扰胞核DNA而间接影响抗体分子构型,此 即间接模板学说。这一学说不承认产生抗体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抗原的受体, 而是以抗原为主导,决定了抗体的特异结构。该学说主宰了约30年的免疫学 进展,但它只是较片面地强调了抗原对抗体免疫反应的作用,而忽视了机体免 疫反应的生物学过程,回避了机体免疫反应的基本生物学规律一 “自己”与 “非己”的识别作用。 根据抗原刺激后特异性抗体迅速形成的事实,Jeme(1955)提出自然抗 体选择(natural antibody selection)学说,他认为机体体液循环内存在着很低 浓度的针对各种抗原的天然抗体,当机体接触某一抗原时,此抗原即与相应的 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可刺激更多细胞产生针 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以上这些学说都以抗原及抗体化学分子为中心,忽视了免疫细胞的作用。 Fagraeus(1948)证明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后,使淋巴细胞转化成浆细胞产 生的。这些成就均启示免疫细胞在抗体合成及细胞免疫作用中的主导作用。澳 大利亚学者Burnet在l975年提出了关于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clonal selec tio)学说。他以免疫细胞为核心,认为机体存在随机形成的多样性免疫细胞 克隆,每一克隆的细胞表达同一特性受体;细胞表面受体特异识别并结合抗 原,致使细胞发生克隆扩增,产生大量后代细胞,合成大量相同特异性的抗 体,同时产生免疫记忆细胞。不同抗原结合不同特异性的细胞表面受体,选择 并活化不同的细胞克隆,产生不同的特异性抗体。该学说发展了Erhlich的侧 链学说,修正了Jeme的天然抗体选择学说,同时这一学说对许多免疫现象做 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例如,胎胚期个体免疫细胞与自身成分或外来的抗原接 触后,可被破坏、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这称为禁忌克隆(forbidden clone), 它可使成年个体失去对自身成分或抗原的反应性,即机体对这些抗原产生了免 疫耐受性。禁忌克隆可以复活或突变,成为能与自身成分起反应的克隆,即出 现自身免疫疾病。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