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多起来了,将近三百年中,河水冲毁城池-次,决溢十六次,改道一 次①。论次数不比西汉少,但从决溢的情况看来,其严重程度显然 远不及西汉。就是景福二年(893年)那次改道,也只是在游口地 段首尾不过数十里的小改道而已。总之,在这第三期八百多年中, 前五百多年黄河安稳得很,后三百年不很安稳,但比第“期要安稳 得多。 在河患很严重的第二期之后,接着出现的是一个基本上安流 无事的第三期,这一重大变化应如何解释?历史记载有所脱脐吗? 东汉以后不比先秦,流传至今的文献极为丰富,有些小范围内的决 溢可能没有被记录下来,较大规模的决徙不可能不见于记载。从 《后汉书》到两<唐书》所有各种正史都没有河渠或沟洫志,这当然 是由于自东汉至唐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之故;否则 《史记》、《汉书既然已开创了这一体制,后代正史皆以其为圭臬, 决不至于阙而不载。再者,成书于东汉三国时的<水经>和北魏的 《水经注》、唐代的<元和那县志》中所载的黄河经流,几乎可以说完 全相同,并无差别,更可以证实在这一时期内的黄河确乎是长期安 流的。 东汉以后黄河长期安流既然是事实,所有讲黄河史的人,谁也 没有否认过,那未,我们要讲通黄河史,当然就有必要把导致这一 局面出现的原因找出来。我个人过去一直没有找出来,因此在 1955年那次讲演里只得避而不谈。前代学者和当代的历史学家 与水利学家谈到这一问题的倒很不少,可是他们的解答看来很难 令人信服。诸家的具体说法虽不完全相同,着眼点却是一致的。 他们都着眼于王景的治导之法,都认为东汉以后黄河之所以“千年 ① 见两《唐书》五行志;高宗、武后、代宗、宪宗、文宗、懿宗、昭宗纪;《元和志· 郓州》、《寰字记·滨州》。 4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