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7)新城的上下水道及 垃圾场 1)上水道 在泉丘,坶,光明池三个 地区中心地带,沿着泉北中央 干线道路铺设了大阪府经营 的自来水干管。位于东西两端 的大阪府经营的清水池,和 泉清水池作为规划区域的水 源 泉北新城丘陵起伏变化 图4-38泉北新城丰田服务设施中心平面图 多,为了确保供水水压,采取 1拇地区;2相地区近邻住区干道;3-学校伙食供给申心(正在建设 下列措施:首先,按3个丘陵 中),4绿化道路:5-石律川6一泉北新城干道2号线,7-汽车修理 厂和汽油储存罐;8一修理工厂;9-泉夕丘地区;10一洗染工厂,11-食 地带把供水区域划分为泉丘 品厂,12一货物集散站;13-邮局14一企业;15一大阪煤气营业所;16 坶,光明池3个地区:然后 企业;17-电力营业所;18一电报电话局;19一南海公共汽车车库 根据地形标高,把各个供水系统再区分为超高区,高区,中区和低区等四个配水区域。向超 高区和高区供水的办法,是从上述两个清水池向泉丘和光明池的各个水厂供水,然后用水泵 把水压送到各个地区。向中区供水是采取自流方式,并保证适当的水压,从净水场经过泉北 中央输水干管向各个地区供水。低区的供水办法,是从中央输水干管开始经过一段地区调整 池,把过高的水压降低后,再向各个地区供水。 泉北新城规划一天最大给水量为72万立方米,计划平均每人每天给水量为240公升, 平均每人每天最大给水量为360公升。 2)下水道 泉北新城下水道排放方式采取雨水和污水分流两个系统。雨水排放系统根据地形分为和 田川,石津川和陶器川等三个排水区,采取自流方式排入和田川,石津川和甲斐川等河 污水系统也和雨水排放系统一样,采取自流方式,分为三个排放区。这三个排放区的污 水沿着泉北2号线的污水干管集中排入位于和田川和石津川两条河汇合点附近的泉北污水 处理场,经过加氯消毒后排入石津川。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采取热处理方法进行 灭菌和脱水,再加以焚烧 按照规划,在泉北新城平均每天由污水处理的污水量为86190立方米。估计平均每人每 天污水量为290公升,平均每人每天最大污水量为410公升 泉北新城上下水设施普及率达到100% 3评价 西方城市发展思潮与事例对日本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新城建设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田园城市”思想在明治末期传入日本,1907年(明治40年)由内务省地方局出版的刊物 《田园都市》介绍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911年小林一三以私营铁道公司的投资方式, 参考该规划理念与社区模式,在大阪开发建设了樱井地区:大政时期关东大地震发生后,涉 泽荣一等成立了“田园都市株式会社”,于1918年后,开发建设了洗足地区和田园调布地 区(包括成城、国立和大泉)。“邻里单元”概念被借鉴于泉北新城的规划中。泉北新城根 据当地有3个丘陵的地形特点,划分为3个地区,并用干道和铁路连接起来。每个地区设置 个地区中心,集中建设城市中心必需的各种设施。每个地区由几个近邻住区组成。社区交通 系统的“人车分流”理论被应用于大阪泉北新城、千里新城、广岛高阳新城规划中。为达到 社区内车行“通而不畅”的目的,尽可能避开直线道路设计,采用曲线通道或视野障碍的方 式降低车速、减少车流量。虽然日本的新城规划借鉴了欧美新城规划的经验,但实际上又与(7)新城的上下水道及 垃圾场 1) 上水道 在泉丘,坶,光明池三个 地区中心地带,沿着泉北中央 干线道路铺设了大阪府经营 的自来水干管。位于东西两端 的大阪府经营的 清水池,和 泉清水池作为规划区域的水 源。 泉北新城丘陵起伏变化 多,为了确保供水水压,采取 下列措施;首先,按 3 个丘陵 地带把供水区域划分为泉丘, 坶,光明池 3 个地区;然后, 根据地形标高,把各个供水系统再区分为超高区,高区,中区和低区等四个配水区域。向超 高区和高区供水的办法,是从上述两个清水池向泉丘和光明池的各个水厂供水,然后用水泵 把水压送到各个地区。向中区供水是采取自流方式,并保证适当的水压,从净水场经过泉北 中央输水干管向各个地区供水。低区的供水办法,是从中央输水干管开始经过一段地区调整 池,把过高的水压降低后,再向各个地区供水。 泉北新城规划一天最大给水量为 7.2 万立方米,计划平均每人每天给水量为 240 公升, 平均每人每天最大给水量为 360 公升。 2) 下水道 泉北新城下水道排放方式采取雨水和污水分流两个系统。雨水排放系统根据地形分为和 田川,石津川和陶器川等三个排水区,采取自流方式排入和田川,石津川和甲斐川等河。 污水系统也和雨水排放系统一样,采取自流方式,分为三个排放区。这三个排放区的污 水沿着泉北 2 号线的污水干管集中排入位于和田川和石津川两条河汇合点附近的泉北污水 处理场,经过加氯消毒后排入石津川。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采取热处理方法进行 灭菌和脱水,再加以焚烧。 按照规划,在泉北新城平均每天由污水处理的污水量为 86190 立方米。估计平均每人每 天污水量为 290 公升,平均每人每天最大污水量为 410 公升。 泉北新城上下水设施普及率达到 100%。 3 评价 西方城市发展思潮与事例对日本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新城建设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田园城市”思想在明治末期传入日本,1907 年(明治40 年)由内务省地方局出版的刊物 《田园都市》介绍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1911年小林一三以私营铁道公司的投资方式, 参考该规划理念与社区模式,在大阪开发建设了樱井地区;大政时期关东大地震发生后,涉 泽荣一等成立了“田园都市株式会社”,于1918 年后,开发建设了洗足地区和田园调布地 区(包括成城、国立和大泉)。“邻里单元”概念被借鉴于泉北新城的规划中。泉北新城根 据当地有3个丘陵的地形特点,划分为3个地区,并用干道和铁路连接起来。每个地区设置一 个地区中心,集中建设城市中心必需的各种设施。每个地区由几个近邻住区组成。社区交通 系统的“人车分流”理论被应用于大阪泉北新城、千里新城、广岛高阳新城规划中。为达到 社区内车行“通而不畅”的目的,尽可能避开直线道路设计,采用曲线通道或视野障碍的方 式降低车速、减少车流量。虽然日本的新城规划借鉴了欧美新城规划的经验,但实际上又与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