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简直就是为了对手而存在着。这出精彩的戏剧从一开始的伏笔,经过两个起落, 到达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潮。而最后绝妙的结局则更让我们相信,他们的对话几乎是一种可遇 而不可求的缘分。17世纪中期,正是科学的黎明到来之前那最后的黑暗,谁也无法预见这两 朵小火花即将要引发一场熊熊大火 ****饭后闲话:说说“以太”( Aether)。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看到的,以太最初是作为光波媒介的假设而提出的。但“以太”一词 的由来则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里阐述了他对天体的认识。他认为日月星 辰围绕着地球运转,但其组成却不同与地上的四大元素水火气土。天上的事物应该是完美无 缺的,它们只能由一种更为纯洁的元素所构成,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第五元素” 以太(希腊文的an0np)。而自从这个概念被借用到科学里来之后,以太在历史上的地位 可以说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它曾经扮演过如此重要的角色,以致成为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另一方面,当它荣耀不再时,也曾受尽嘲笑。虽然它不甘心地再三挣扎,改换头面,赋予自 己新的意义,却仍然逃不了最终被抛弃的命运,甚至有段时间几乎成了伪科学的专用词。但 无论怎样,以太的概念在科学史上还是占有它的地位的,它曾经代表的光媒以及绝对参考系, 虽然已经退出了舞台,但直到今天,仍然能够唤起我们对那段黄金岁月的怀念。它就像是 伥泛黄的照片,记载了一个贵族光荣的过去。今天,以太( Ether)作为另外一种概念用来命 名一种网络协议( Ethernet),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是不是也每每生出几许慨叹? 向以太致敬 上次说到,关于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十七世纪中期有了两种可能的假设:微粒说和 波动说。 然而在一开始的时候,双方的武装都是非常薄弱的。微粒说固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 它手中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光的直线传播问题和反射折射问题本来是它的传统领地,但波动 方面军队在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后,迅速就在这两个战场上与微粒平分秋色。而波动论作为一 种新兴的理论,格里马第的光衍射实验是它发家的最大法宝,但它却拖着一个沉重的包袱, 就是光以太的假设,这个凭空想象出来的媒介,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波动军队的累赘 两支力量起初并没有发生什么武装冲突。在笛卡儿的《方法论》那里,他们还依然心平 气和地站在一起供大家检阅。导致“第一次微波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波义耳( RobertBoyle, 中学里学过波马定律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个讨厌的爱尔兰人?)在1663年提出的一个理论。 他认为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其实并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而是光照上去才产生的效果。这 个论调本身并没有关系到微粒波动什么事,但是却引起了对颜色属性的激烈争论。 在格里马第的眼里,颜色的不同,是因为光波频率的不同而引起的。他的实验引起了胡后来,他们简直就是为了对手而存在着。这出精彩的戏剧从一开始的伏笔,经过两个起落, 到达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潮。而最后绝妙的结局则更让我们相信,他们的对话几乎是一种可遇 而不可求的缘分。17 世纪中期,正是科学的黎明到来之前那最后的黑暗,谁也无法预见这两 朵小火花即将要引发一场熊熊大火。 ********饭后闲话:说说“以太”(Aether)。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看到的,以太最初是作为光波媒介的假设而提出的。但“以太”一词 的由来则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里阐述了他对天体的认识。他认为日月星 辰围绕着地球运转,但其组成却不同与地上的四大元素水火气土。天上的事物应该是完美无 缺的,它们只能由一种更为纯洁的元素所构成,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第五元素”—— 以太(希腊文的αηθηρ)。而自从这个概念被借用到科学里来之后,以太在历史上的地位 可以说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它曾经扮演过如此重要的角色,以致成为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另一方面,当它荣耀不再时,也曾受尽嘲笑。虽然它不甘心地再三挣扎,改换头面,赋予自 己新的意义,却仍然逃不了最终被抛弃的命运,甚至有段时间几乎成了伪科学的专用词。但 无论怎样,以太的概念在科学史上还是占有它的地位的,它曾经代表的光媒以及绝对参考系, 虽然已经退出了舞台,但直到今天,仍然能够唤起我们对那段黄金岁月的怀念。它就像是一 张泛黄的照片,记载了一个贵族光荣的过去。今天,以太(Ether)作为另外一种概念用来命 名一种网络协议(Ethernet),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是不是也每每生出几许慨叹? 向以太致敬。 三 上次说到,关于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在十七世纪中期有了两种可能的假设:微粒说和 波动说。 然而在一开始的时候,双方的武装都是非常薄弱的。微粒说固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 它手中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光的直线传播问题和反射折射问题本来是它的传统领地,但波动 方面军队在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后,迅速就在这两个战场上与微粒平分秋色。而波动论作为一 种新兴的理论,格里马第的光衍射实验是它发家的最大法宝,但它却拖着一个沉重的包袱, 就是光以太的假设,这个凭空想象出来的媒介,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波动军队的累赘。 两支力量起初并没有发生什么武装冲突。在笛卡儿的《方法论》那里,他们还依然心平 气和地站在一起供大家检阅。导致“第一次微波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波义耳(RobertBoyle, 中学里学过波马定律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个讨厌的爱尔兰人?)在 1663 年提出的一个理论。 他认为我们看到的各种颜色,其实并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而是光照上去才产生的效果。这 个论调本身并没有关系到微粒波动什么事,但是却引起了对颜色属性的激烈争论。 在格里马第的眼里,颜色的不同,是因为光波频率的不同而引起的。他的实验引起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