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节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害虫防治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实现的经济行为,它和其它经济行为一样,需要进行投资(成 本)和受益的评价。害虫防治的经济效益,既可以通过定性的研究,也可以通过定量的对比、计 算。只有根据经济学原理制定出来的防治方笑才有科学依据,才能敏到技术上优选,经济上合理。 一、害虫对作物的经济危害 害虫对作物的经济危害按照造成损害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危害(Direct dam吗c)和间接危害 (Indire damage:按照危害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即时危害和后继危害:按照危害的部位可以分 为进根、食叶、蛀茎、蛀果等:按照危害的时期可以分为潘种期危害、有期危害、生长期危害、 成熟期危害和储藏期危害等。不同的害虫种类有不同的危害时期、危害部位和危害方式,因而造 成危害损失的程度威有显著的差异:同一种害虫危害不同作物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不仅 与作物木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而且也取决于人们所要收获的部位。这些损失最终集中表现在对 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害虫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与害虫的种群密疫有密切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害虫种群密度越大, 作物受出损失感重,但二者之间并不完全呈直线关系。 1.害虫危害作物非收获部分当害虫危害的不是作物的产量形成器官或危害期与收获期在 较长时间内不吻合,如危店粮食作物的根、鉴、时,没有危害种子,这是间接危害。在间接危害 的情况下,由于作物自身具有的对危害的补偿作用(Compensation),产量损失与害虫危害之间的 关系往往表现为:害虫低水平的危出对作物产量没有明显影响:随着危害水平的类高,达到作物 不能忍受的水平时,产量开始下降,此时的危害程度即为危害闳值,在曲线上形城一个拐点(工): 害虫危害超过危店阀值后,随者害虫危害程度的加重产量逐渐缓慢地降低(图14a中的斜线部分: 当作物的补偿能力完全丧失,产量损失呈直线下降:当害虫危苦达到一定程度(工)时,产量又 缓慢下降,一直到不再降低为止 危害值 程袋成零 法虫为害 害虫为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