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今本易经卦爻辞的时间性言说 摘要:今本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作六十四个原型事件,每个事件均是一个时间性整体,其中, 卦辞描述了整个事件的线索,爻辞则描述了事件的具体过程,而爻的阴阳变化则揭示了事物 变化之几的整体特性 关键词:原型事件线索过程几微 易经虽有所谓今本、古本,或者传本、帛本、竹本的区别,但其差别主要是 形式上的差别,集中在个别文字与文本编排之上,而其基本内容并无本质差异, 真正的差别主要存在于不同的易传阐释之中。至于连山、归藏与周易的本经差异, 因文献缺失的原因,虽可推测或者相信其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其真相无法判定, 因此只能付之阙如。这样看来,就易经六十四卦本文而言,今本易经没有改变其 原始内容,可以确信今本易经卦爻辞仍能反映其早期言说方式,通过分析今本易 经的言说方式,能够明了中国哲学言说根源的特性 事件原型 一般而言,学界赞同单一卦的卦爻辞是一个整体,当然,也有的学者并不赞 同此一观点,如尚秉和先生即认为:“易辞与他经不同,他经上下文多相属,易 则不然,因易辞皆由象生,观某爻而得甲象,又观某爻而得乙象,故易辞各有所 指,上下句义不必相联。”显然,尚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其“易辞皆观象而生”的 认识。而李镜池先生则代表了另外一种“六经皆史”的看法,认为易经卦爻辞是 史巫长期总结筮辞和卜辞的结果,“卦爻辞的构成,是有组织的。它的组织,不 是以卦画爻位为次序,虽则有极少数用对衬式或階升式出于作者的有意安排,而 大多数有它的中心思想,每一卦象一篇简短的论文;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以文字形 式作联系,没有中心思想。”2有的学者如胡朴安则纯从文字学、历史学的角度出 发,将六十四卦看作历史记载,每一卦均为一个历史事件,但因过于坐实,信从 者不多。在笔者看来,倘若将辞的联系看作仅是象的联系,就很难解释为何有的 辞之间明显的事象关系。此外,若将辞看作是有中心思想的简短论文,也很难解 释清楚为何有的卦多辞仅仅涉及事件过程,并不进行事理分析的事实。因此笔者 认为,胡朴安的事件视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尚秉和认为辞象具有一定的结构 关系也具有一定的道理,李镜池先生认为卦爻辞皆有内在组织的观点亦为可取 也就是说,卦爻辞若说根源于卦象之义的话,那么,他们之间是一种整体性的对 应关系,而非一一对应的机械关系。因此笔者赞同牟宗三的事件视角,“占卜就 是看一件事件的发展,一件事件的发展就是一个抛物线。所谓抛物线就是你可以 把它展开,通过始、壮、究三个观念了解它。”这里的事件观念与胡朴安的史学 事件观有所不同,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具有时间意味的过程事件。不过,当我们讨 论六十四卦每一卦的过程时,也会发现,这些卦的过程都是具体事件的过程,并 非都是纯粹的逻辑过程,也有具体的事态过程,只不过,这些事态过程也有原型 化的可能,因之,笔者主要采用事件原型的视角对易经的时间言说进行分析。 所谓原型,在心理学中是指集体无意识的表征,是人类心灵进化历史上沉淀 下来的某些心理认知“本能”的类型。原型一词在语言学中则是指语言范畴家族 1尚秉和:《说例·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五页。 2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0页 3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1 今本易经卦爻辞的时间性言说 摘要:今本易经六十四卦可视作六十四个原型事件,每个事件均是一个时间性整体,其中, 卦辞描述了整个事件的线索,爻辞则描述了事件的具体过程,而爻的阴阳变化则揭示了事物 变化之几的整体特性。 关键词:原型事件 线索 过程 几微 易经虽有所谓今本、古本,或者传本、帛本、竹本的区别,但其差别主要是 形式上的差别,集中在个别文字与文本编排之上,而其基本内容并无本质差异, 真正的差别主要存在于不同的易传阐释之中。至于连山、归藏与周易的本经差异, 因文献缺失的原因,虽可推测或者相信其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其真相无法判定, 因此只能付之阙如。这样看来,就易经六十四卦本文而言,今本易经没有改变其 原始内容,可以确信今本易经卦爻辞仍能反映其早期言说方式,通过分析今本易 经的言说方式,能够明了中国哲学言说根源的特性。 事件原型 一般而言,学界赞同单一卦的卦爻辞是一个整体,当然,也有的学者并不赞 同此一观点,如尚秉和先生即认为:“易辞与他经不同,他经上下文多相属,易 则不然,因易辞皆由象生,观某爻而得甲象,又观某爻而得乙象,故易辞各有所 指,上下句义不必相联。”1显然,尚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其“易辞皆观象而生”的 认识。而李镜池先生则代表了另外一种“六经皆史”的看法,认为易经卦爻辞是 史巫长期总结筮辞和卜辞的结果,“卦爻辞的构成,是有组织的。它的组织,不 是以卦画爻位为次序,虽则有极少数用对衬式或階升式出于作者的有意安排,而 大多数有它的中心思想,每一卦象一篇简短的论文;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以文字形 式作联系,没有中心思想。”2有的学者如胡朴安则纯从文字学、历史学的角度出 发,将六十四卦看作历史记载,每一卦均为一个历史事件,但因过于坐实,信从 者不多。在笔者看来,倘若将辞的联系看作仅是象的联系,就很难解释为何有的 辞之间明显的事象关系。此外,若将辞看作是有中心思想的简短论文,也很难解 释清楚为何有的卦多辞仅仅涉及事件过程,并不进行事理分析的事实。因此笔者 认为,胡朴安的事件视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尚秉和认为辞象具有一定的结构 关系也具有一定的道理,李镜池先生认为卦爻辞皆有内在组织的观点亦为可取, 也就是说,卦爻辞若说根源于卦象之义的话,那么,他们之间是一种整体性的对 应关系,而非一一对应的机械关系。因此笔者赞同牟宗三的事件视角,“占卜就 是看一件事件的发展,一件事件的发展就是一个抛物线。所谓抛物线就是你可以 把它展开,通过始、壮、究三个观念了解它。”3这里的事件观念与胡朴安的史学 事件观有所不同,是一种相对抽象的具有时间意味的过程事件。不过,当我们讨 论六十四卦每一卦的过程时,也会发现,这些卦的过程都是具体事件的过程,并 非都是纯粹的逻辑过程,也有具体的事态过程,只不过,这些事态过程也有原型 化的可能,因之,笔者主要采用事件原型的视角对易经的时间言说进行分析。 所谓原型,在心理学中是指集体无意识的表征,是人类心灵进化历史上沉淀 下来的某些心理认知“本能”的类型。原型一词在语言学中则是指语言范畴家族 1 尚秉和:《说例·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五页。 2 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 1978 年版,第 10 页。 3 牟宗三:《周易哲学演讲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 页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