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冯骥才纵谈年文化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推广,许多人开始为民俗文化的拯救与保护奔走 呼吁,这当中,作家冯骥才的身影尤显繁忙。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作 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尤其是作为一个以创作民 俗和地域文学见长的作家,冯骥才近年来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民间文化现状、抢 救民间艺术、宣传民俗文化。趁着乙酉年的钟声和鞭炮声还在耳边萦绕,记者接 通了这位民俗专家天津家里的电话,听听他关于“年”和“年俗”的独到见解。 “过年的盛情一直没有减” 记者:网上有最新统计,说今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条数多达百万亿,与之相反, 串门、电话拜年的数量锐减。对这则新闻,您怎么看? 冯骥才:听您这么一说,我特别激动,这恰恰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老百姓过年的 盛情一直没有减。无论是百万亿条短信,还是19.7亿这个春运数字,还是春节 联欢晚会年年岁岁的守望和不满足,都说明人们在寻找“年”和“年”的载体。 对年味越来越淡的抱怨,也反衬了人们内心是希望年味不淡。二是说明中华民族 确实是一个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民族。用短信拜年和春节联欢晚会,是人们创造 的年俗的新载体。短信拜年是中国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新民俗。但是遗憾 的是,就我收到的众多短信而言,还没有一条让我有“审美”快感。应该有一个 公司,专门创作见智见慧见礼见仪的符合人们心理状况的短信文化以备时需。 “春联的整体水平大大降低” 记者:作为最重要的传统年俗之一,贴春联却逐渐淡出年俗的视野。偶或所见, 也是满纸大白话,缺乏年味、联味。春联怎么就变了味呢? 冯骥才:跟以前家家户户贴春联相比,春联的整体水平确实大大降低。有几个方 面原因。首先是家居形式发生变化。以前的对开门适合贴春联,如今是单开门, 加上防盜门,没有挂横批的地方,不适合贴春联。其次,审美标准发生变化。春 联这种红纸黑字的传统样式,与现代家居氛围不搭配。再其次,以前的春联,人 们不是自己写,就是求会写字的人写,现在都是买现成的印刷品,没有了个性, 创作的快乐和艺术的讲究无从谈起。最后也是最重要最需要引起重视的原因,是 人们对文字的兴趣越来越小。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语言文字,而中国的语言文字最讲究的是单个字的运冯骥才纵谈年文化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推广,许多人开始为民俗文化的拯救与保护奔走 呼吁,这当中,作家冯骥才的身影尤显繁忙。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作 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尤其是作为一个以创作民 俗和地域文学见长的作家,冯骥才近年来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民间文化现状、抢 救民间艺术、宣传民俗文化。趁着乙酉年的钟声和鞭炮声还在耳边萦绕,记者接 通了这位民俗专家天津家里的电话,听听他关于“年”和“年俗”的独到见解。 “过年的盛情一直没有减” 记者:网上有最新统计,说今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条数多达百万亿,与之相反, 串门、电话拜年的数量锐减。对这则新闻,您怎么看? 冯骥才:听您这么一说,我特别激动,这恰恰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老百姓过年的 盛情一直没有减。无论是百万亿条短信,还是 19.7 亿这个春运数字,还是春节 联欢晚会年年岁岁的守望和不满足,都说明人们在寻找“年”和“年”的载体。 对年味越来越淡的抱怨,也反衬了人们内心是希望年味不淡。二是说明中华民族 确实是一个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民族。用短信拜年和春节联欢晚会,是人们创造 的年俗的新载体。短信拜年是中国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新民俗。但是遗憾 的是,就我收到的众多短信而言,还没有一条让我有“审美”快感。应该有一个 公司,专门创作见智见慧见礼见仪的符合人们心理状况的短信文化以备时需。 “春联的整体水平大大降低” 记者:作为最重要的传统年俗之一,贴春联却逐渐淡出年俗的视野。偶或所见, 也是满纸大白话,缺乏年味、联味。春联怎么就变了味呢? 冯骥才:跟以前家家户户贴春联相比,春联的整体水平确实大大降低。有几个方 面原因。首先是家居形式发生变化。以前的对开门适合贴春联,如今是单开门, 加上防盗门,没有挂横批的地方,不适合贴春联。其次,审美标准发生变化。春 联这种红纸黑字的传统样式,与现代家居氛围不搭配。再其次,以前的春联,人 们不是自己写,就是求会写字的人写,现在都是买现成的印刷品,没有了个性, 创作的快乐和艺术的讲究无从谈起。最后也是最重要最需要引起重视的原因,是 人们对文字的兴趣越来越小。 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语言文字,而中国的语言文字最讲究的是单个字的运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