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6 智能系统学报 第13卷 体信息”对主体施加的作用和“智能行为”对客体施 显然,假如不是采取了“机制主义”的研究路径, 加的反作用:而且把主体生成智能行为这个复杂过 而是运用结构主义(神经网络)、功能主义(专家系 程都表现出来了。熟悉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者 统)或者行为主义(感知动作系统)的研究路径,那 都可以做出判断:无论对人工智能还是对人类智 么,式(1)、(2)所表达的“智能系统共有的基本规律” 能,图2的模型都是科学合理的。 就会被阉割和丢失,这正是现有人工智能研究所遭 不能不指出的是,由于受到“分而治之”方法论 遇的情形。可见,正确的研究路径将揭示研究对象 的影响,现有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只把图2的 的深层规律;不恰当的研究路径将阉割和丢失研究 理智生成”和“综合知识库”部分地分割出来研究, 对象的深层规律。这就是研究路径的重要意义。 而对模型中的感知选择、认知、基础意识、情感生 现行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或者是“大脑的 成、综合决策、策略执行这样一系列极其关键单元 结构”,或者是“大脑的功能”,它的研究路径或者是 的作用原理和相互关系都未有涉足。可见,现有人 “结构主义(模拟脑的结构),或者是功能主义(模拟 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多么局限! 脑的功能),或者是行为主义(模拟智能系统的行 那么,面对图2所示的研究模型,应当采取怎 为)”,尚未实现统一。本文所述的人工智能理论的 样的研究路径才能走向成功? 研究模型则是“主客相互作用过程的信息生态演进 3.2机制主义: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路径 系统”,它的研究路径是“以信息-知识-智能转换为 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是:飞机的设计并不 标志的机制主义”。这是人工智能由局部研究发展 是刻板地模仿飞鸟的具体结构,而是抓住了支持整 到全局研究、由分散研究发展到统一研究所发生的 个飞翔活动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同样,人工智能 重要突破和转变。 系统的研究也不应当刻意地模仿人脑的具体结构, 4底层研究:创新基础概念与原理 而应当抓住支撑整个智能活动的智能生长机制”。 有鉴于此,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独树一帜采 如上所见,站在“辩证唯物科学观”这个信息科 取了“机制主义”的研究路径,即着眼于“主体生成智 学研究的源头,抓住“信息生态方法论”这个信息科 能的共性机制”,这是因为:与智能系统的结构、功 学研究的龙头,可以构建起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 能、行为相比,生成智能的共性机制才是最本质的 究模型(总体蓝图),并沿着“信息→知识→智能的转 东西,而且是主宰智能系统全局的东西:而结构和 换”这个机制主义的研究路径,就成功地揭示了人工 功能则都是为机制服务的东西。这个共性的工作机 智能理论的根本规律“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 制可以表示为:针对给定的问题、目标和领域知识 按照“信息生态”这个方法论思想,信息领域的 执行式(1)的复杂转换(对照图2): 研究任务,远远不是仅仅研究信息现象本身,而应 客体信息→感知信息→知识→智能策略→智能行为 的 当研究信息的整体生态过程,即信息转换为知识并 图2表明,式(1)的每一个转换都对应着一类 进而转换为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的完整过程。那 工作单元:“感知与选择”单元把客体信息转换成为 么,上述“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基本规律,就是管控 感知信息;“认知”单元把感知信息转换成为知识; 整个信息领域的普适定律! “基础意识-情感生成-理智生成-综合决策”单元在 本节之所以要讨论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目的 目的牵引下、在相关知识支持下把感知信息分别转 就是使“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能够落地生根。 换成为各种层次和侧面的智能策略成分(包括基础 为此,以下将对照图2的模型逐一展开讨论。由于 意识、情感、理智和最终综合形成的智能策略);“执 篇幅的缘故,以下的讨论基本上是结论性的,详细 行”单元则把智能策略转换成为智能行为。其中各 的内容可以参阅文献[1,25-28]。 个工作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将在第5节分别 4.1 感知(语义信息生成):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 阐述。 如前所述,信息是智能生长的激励源泉,但是 式(1)可以更简洁地表示为式(2)的转换系列: 迄今信息概念局限于“通信信息”。后者仅仅是智能 信息→知识→智能 (2) 研究所需要的信息概念的表面(形式)层次。既然 转换系列式(1)、(2)可以称为“信息转换与智能 信息这个源头概念已经被浅层化了,就导致现有人 创生”原理,即通过一定的信息转换实现智能策略和 工智能理论不会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必 智能行为的创生。“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原理”乃是 须重新审视信息的概念。 一切智能系统共有的核心工作机制,是一切智能系 4.11信息的概念和表示 统共有的基本规律。 通信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为通信接收者消体信息”对主体施加的作用和“智能行为”对客体施 加的反作用;而且把主体生成智能行为这个复杂过 程都表现出来了。熟悉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者 都可以做出判断:无论对人工智能还是对人类智 能,图 2 的模型都是科学合理的。 不能不指出的是,由于受到“分而治之”方法论 的影响,现有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只把图 2 的 “理智生成”和“综合知识库”部分地分割出来研究, 而对模型中的感知选择、认知、基础意识、情感生 成、综合决策、策略执行这样一系列极其关键单元 的作用原理和相互关系都未有涉足。可见,现有人 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多么局限! 那么,面对图 2 所示的研究模型,应当采取怎 样的研究路径才能走向成功? 3.2 机制主义: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路径 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例子是:飞机的设计并不 是刻板地模仿飞鸟的具体结构,而是抓住了支持整 个飞翔活动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同样,人工智能 系统的研究也不应当刻意地模仿人脑的具体结构, 而应当抓住支撑整个智能活动的“智能生长机制”。 有鉴于此,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独树一帜采 取了“机制主义”的研究路径,即着眼于“主体生成智 能的共性机制”,这是因为:与智能系统的结构、功 能、行为相比,生成智能的共性机制才是最本质的 东西,而且是主宰智能系统全局的东西;而结构和 功能则都是为机制服务的东西。这个共性的工作机 制可以表示为:针对给定的问题、目标和领域知识, 执行式 (1) 的复杂转换 (对照图 2): 客体信息 →感知信息 →知识 →智能策略 → 智能行为 (1) 图 2 表明,式 (1) 的每一个转换都对应着一类 工作单元:“感知与选择”单元把客体信息转换成为 感知信息;“认知”单元把感知信息转换成为知识; “基础意识–情感生成–理智生成–综合决策”单元在 目的牵引下、在相关知识支持下把感知信息分别转 换成为各种层次和侧面的智能策略成分 (包括基础 意识、情感、理智和最终综合形成的智能策略);“执 行”单元则把智能策略转换成为智能行为。其中各 个工作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将在第 5 节分别 阐述。 式 (1) 可以更简洁地表示为式 (2) 的转换系列: 信息 → 知识 → 智能 (2) 转换系列式 (1)、(2) 可以称为“信息转换与智能 创生”原理,即通过一定的信息转换实现智能策略和 智能行为的创生。“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原理”乃是 一切智能系统共有的核心工作机制,是一切智能系 统共有的基本规律。 显然,假如不是采取了“机制主义”的研究路径, 而是运用结构主义 (神经网络)、功能主义 (专家系 统) 或者行为主义 (感知动作系统) 的研究路径,那 么,式 (1)、(2) 所表达的“智能系统共有的基本规律” 就会被阉割和丢失,这正是现有人工智能研究所遭 遇的情形。可见,正确的研究路径将揭示研究对象 的深层规律;不恰当的研究路径将阉割和丢失研究 对象的深层规律。这就是研究路径的重要意义。 现行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或者是“大脑的 结构”,或者是“大脑的功能”,它的研究路径或者是 “结构主义 (模拟脑的结构),或者是功能主义 (模拟 脑的功能),或者是行为主义 (模拟智能系统的行 为)”,尚未实现统一。本文所述的人工智能理论的 研究模型则是“主客相互作用过程的信息生态演进 系统”,它的研究路径是“以信息–知识–智能转换为 标志的机制主义”。这是人工智能由局部研究发展 到全局研究、由分散研究发展到统一研究所发生的 重要突破和转变。 4 底层研究:创新基础概念与原理 如上所见,站在“辩证唯物科学观”这个信息科 学研究的源头,抓住“信息生态方法论”这个信息科 学研究的龙头,可以构建起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 究模型 (总体蓝图),并沿着“信息→知识→智能的转 换”这个机制主义的研究路径,就成功地揭示了人工 智能理论的根本规律“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 按照“信息生态”这个方法论思想,信息领域的 研究任务,远远不是仅仅研究信息现象本身,而应 当研究信息的整体生态过程,即信息转换为知识并 进而转换为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的完整过程。那 么,上述“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基本规律,就是管控 整个信息领域的普适定律! 本节之所以要讨论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目的 就是使“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能够落地生根。 为此,以下将对照图 2 的模型逐一展开讨论。由于 篇幅的缘故,以下的讨论基本上是结论性的,详细 的内容可以参阅文献[1, 25-28]。 4.1 感知 (语义信息生成):第一类信息转换原理 如前所述,信息是智能生长的激励源泉,但是 迄今信息概念局限于“通信信息”。后者仅仅是智能 研究所需要的信息概念的表面 (形式) 层次。既然 信息这个源头概念已经被浅层化了,就导致现有人 工智能理论不会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必 须重新审视信息的概念。 4.1.1 信息的概念和表示 通信信息的概念:信息是用来为通信接收者消 ·6· 智 能 系 统 学 报 第 13 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