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1期 钟义信: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 ·种通用的人工智能理论 ·5· 级产物)研究,需要特别关注它的生长演化过程,研 的过程中对客体信息进行复杂加工所生成的高级产 究各个生长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生长系统与 物(体现为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于是,就可以得到图1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障信息能够生长成为智 所示的智能宏观研究模型。 能。我们把这个科学研究方法论命名为“信息生态 任何客体都会呈现自己的“状态及其变化方 方法论”。 式”。按照后面5.1节的定义1,这便是图1模型中 表2给出了两种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简明对照。 的“客体信息”。所谓“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 表2两类科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对比 指:一方面,客体信息作用于主体;另一方面,主体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ientific view and methodo- 会据此生成智能行为反作用于客体。这是两者相互 logy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cience 作用的一个基本回合。需要强调的是,主体反作用 项目 经典物质科学 现代信息科学 于客体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具有足够的智 科学观 机械唯物科学观 辩证唯物科学观 能水平:一方面,这种行为应当能够实现主体所追 主要特点1 与主体互相独立 与主体密切互动 求的目的,否则就算失败;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又应 主要特点2 封闭性 当遵循客观规律而不破坏环境,否则,主体自身的 开放性 生存发展就会面临风险。这就是说,智能行为必须 主要特点3 相对确定 生态演化 是能够保证“主客双赢”的行为。 方法论 机械还原方法论 信息生态方法论 那么,当受到环境中客体信息作用(刺激)的时 主要特征 分而治之 互动生长 候,人类主体应当怎样做才能生成足以实现“主客双 赢”的智能行为呢? 从表2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类科学观和方法论 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是,无论这 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遵循机械还原方法论 个过程怎样复杂,图1的宏观模型还是给出了清晰 来进行研究,信息学科必然被分解为若干分支(碎 的启示:主体收到的是“客体信息”,而它要生成的是 片),产生若干分支的理论,而且由于各个碎片之间 “智能行为”,因此,这必定是一个由“客体信息”到 互相独立和封闭,必然丢失各个分支之间的相互联 “智能行为的转换。 系,因而也必然丢失整个学科的总体联系和规律: 问题于是就变为:主体应当怎样做才能完成这 而信息生态方法论则关注各个分支之间相互关系的 个转换?图1的模型也给出了另一个启发:主体具 研究,关注学科系统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于 有明确的目的,也具有相应的知识,因此,这个复杂 是就可以恢复学科原有的总体面貌,进而可以揭示 过程一定是“在主体目的的牵引下,在主体知识的支 学科的总体规律。 持下,把客体信息转换为智能行为的过程”。 迄今人工智能理论遵循的是“机械唯物科学观” 如果把这个复杂的转换过程具体地展开,就可 和“机械还原方法论”;本文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所遵 以得到图2所示的智能生成模型。 循的是“辩证唯物科学观”和“信息生态方法论”。 这个结果,是研究对象的历史性转变(由物质 情感生成 对象转变为信息对象)所使然。由此导致了经典物 基础意识 综合决策 理智生成 智能 质科学时代向信息科学时代的转变,或者更简练地 策略 说,导致了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这是一个 知识 KG 认知 综合知识库 划时代的伟大转变。 效果检验 tt 3中层研究:创新研究模型和路径 感知选择 感知 客体 策略执行 信息 信息 千周 按照机械还原方法论的精神,迄今的人工智能 研究模型通常都是某种孤立的人类大脑模型:或者 问题环境 是大脑的新皮层结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或者是 大脑的逻辑思维功能模型(专家系统)。这是造成人 图2智能生成:人工智能系统的通用模型 Fig.2 Intelligence generation:a general model of artificial 工智能理论浅层化、碎片化和封闭化的重要原因。 intelligence system 3.1信息生态: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 注意,图2的“综合知识库”存储了主体的目的 按照信息生态方法论的精神,智能是认识主体 G和知识K(这是任何主体都必须具备的属性)。可 (典型的代表是人类主体)在与其环境客体相互作用 以看出,图2其实就是图1的深化:不仅表现了“客级产物) 研究,需要特别关注它的生长演化过程,研 究各个生长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生长系统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障信息能够生长成为智 能。我们把这个科学研究方法论命名为“信息生态 方法论”。 表 2 给出了两种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简明对照。 表 2 两类科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对比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ientific view and methodo￾logy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science 项目 经典物质科学 现代信息科学 科学观 机械唯物科学观 辩证唯物科学观 主要特点 1 与主体互相独立 与主体密切互动 主要特点 2 封闭性 开放性 主要特点 3 相对确定 生态演化 方法论 机械还原方法论 信息生态方法论 主要特征 分而治之 互动生长 从表 2 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类科学观和方法论 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遵循机械还原方法论 来进行研究,信息学科必然被分解为若干分支 (碎 片),产生若干分支的理论,而且由于各个碎片之间 互相独立和封闭,必然丢失各个分支之间的相互联 系,因而也必然丢失整个学科的总体联系和规律; 而信息生态方法论则关注各个分支之间相互关系的 研究,关注学科系统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于 是就可以恢复学科原有的总体面貌,进而可以揭示 学科的总体规律。 迄今人工智能理论遵循的是“机械唯物科学观” 和“机械还原方法论”;本文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所遵 循的是“辩证唯物科学观”和“信息生态方法论”。 这个结果,是研究对象的历史性转变 (由物质 对象转变为信息对象) 所使然。由此导致了经典物 质科学时代向信息科学时代的转变,或者更简练地 说,导致了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这是一个 划时代的伟大转变。 3 中层研究:创新研究模型和路径 按照机械还原方法论的精神,迄今的人工智能 研究模型通常都是某种孤立的人类大脑模型:或者 是大脑的新皮层结构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或者是 大脑的逻辑思维功能模型 (专家系统)。这是造成人 工智能理论浅层化、碎片化和封闭化的重要原因。 3.1 信息生态: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模型 按照信息生态方法论的精神,智能是认识主体 (典型的代表是人类主体) 在与其环境客体相互作用 的过程中对客体信息进行复杂加工所生成的高级产 物 (体现为智能策略和智能行为)。于是,就可以得到图 1 所示的智能宏观研究模型。 任何客体都会呈现自己的“状态及其变化方 式”。按照后面 5.1 节的定义 1,这便是图 1 模型中 的“客体信息”。所谓“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 指:一方面,客体信息作用于主体;另一方面,主体 会据此生成智能行为反作用于客体。这是两者相互 作用的一个基本回合。需要强调的是,主体反作用 于客体的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具有足够的智 能水平:一方面,这种行为应当能够实现主体所追 求的目的,否则就算失败;另一方面,这种行为又应 当遵循客观规律而不破坏环境,否则,主体自身的 生存发展就会面临风险。这就是说,智能行为必须 是能够保证“主客双赢”的行为。 那么,当受到环境中客体信息作用 (刺激) 的时 候,人类主体应当怎样做才能生成足以实现“主客双 赢”的智能行为呢? 这显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但是,无论这 个过程怎样复杂,图 1 的宏观模型还是给出了清晰 的启示:主体收到的是“客体信息”,而它要生成的是 “智能行为”,因此,这必定是一个由“客体信息”到 “智能行为”的转换。 问题于是就变为:主体应当怎样做才能完成这 个转换?图 1 的模型也给出了另一个启发:主体具 有明确的目的,也具有相应的知识,因此,这个复杂 过程一定是“在主体目的的牵引下,在主体知识的支 持下,把客体信息转换为智能行为的过程”。 如果把这个复杂的转换过程具体地展开,就可 以得到图 2 所示的智能生成模型。 基础意识 情感生成 理智生成 综合决策 智能 策略 认知 综合知识库 效果检验 知识 K G Y N 策略执行 感知选择 问题/环境 智能 行为 客体 信息 感知 信息 图 2 智能生成:人工智能系统的通用模型 Fig. 2 Intelligence generation: a general mode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注意,图 2 的“综合知识库”存储了主体的目的 G 和知识 K(这是任何主体都必须具备的属性)。可 以看出,图 2 其实就是图 1 的深化:不仅表现了“客 第 1 期 钟义信: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一种通用的人工智能理论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