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 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 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从武林门而西()突兀层崖中( 即棹小舟入湖(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览的迫切心情? 3.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 中考链接(2004年,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i):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a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e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3、游恒山记 自主学习检测·课堂随练 1、(1)拄着,扶着2)红色(3)塑造(4)伴侣2、(1)有盘曲的松树并立在路的旁 边,亭子上题名叫做望仙。(2)行走二里,来到了悬崖的顶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3)这座山土山上不长树木,石头山上则生长。(4)然后从西峰下山,顺着从前进入峡谷的悬崖,向下 看,苍苍茫茫,不敢下行 登现在作“环”,转,绕2、“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3、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 地悬在半空里。4、“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5、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能从读徐霞客游恒山 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 顺,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拓展延伸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 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 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从武林门而西.( ) 突兀..层崖中( ) 即棹.小舟入湖( ) 2.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向往已久,亟欲一览的迫切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主要用了哪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2004 年,杭州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 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 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 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 二石兽于水中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 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3、游恒山记 自主学习检测 · 课堂随练 一、1、(1)拄着,扶着 (2)红色 (3) 塑造 (4)伴侣 2、(1)有盘曲的松树并立在路的旁 边,亭子上题名叫做望仙。 (2)行走二里,来到了悬崖的顶上,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 (3)这座山土山上不长树木,石头山上则生长。 (4) 然后从西峰下山,顺着从前进入峡谷的悬崖,向下一 看,苍苍茫茫,不敢下行。 二、1、升、登 现在作“环”,转,绕 2、“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 3、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 地悬在半空里。 4、“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5、此题为开放性题。旨在能从读徐霞客游恒山 过程中,了解并学习他的精神,即:不畏艰险,不怕辛苦,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与文章内容吻合,语言通 顺,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拓展延伸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