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当不等跨连续梁板的跨度差大于10%时,连续梁应根据弹性方法求出恒载及活 荷载最不利作用的弯矩图,经组合叠加后形成弯矩包络图,再以包络图作为调幅依 据,按前述调幅原则调幅。剪力可取弹性方法的计算结果,连续板可按下述步骤计 算: 1)确定最大跨跨内弯矩值 边跨:g+p≥eg+p 11 14 中间跨:g+p≥eg+p 16 18 2)按已知最大跨跨中弯矩,在本跨(g十p)作用下,由静力平衡条件求该跨 支座弯矩,再以支座弯矩为已知,同理求得邻跨跨中弯矩,以此类推,求得所有跨 中及支座弯矩,该弯矩均应符合内力平衡条件及大于2江(8叶))F (4)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的适用范围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节约材料,方便施工, 但在结构正常使用时,变形及裂缝偏大,对下列情况不适合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 计算方法, 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使用阶段不允许开裂的结构构件:轻质混凝土及其 它特种混凝土结构:受侵蚀气体或液体作用的结构:预应力结构和二次受力迭合结 构:主梁等重要构件不宜采用。 四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确定了连续梁板的内力后,可根据内力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 一般情况下,强 度计算后再满足 定的构造要求, 可不进行变形 及裂缝宽度的验 梁板均为受弯构件,作为单个构件的计算及构造己在第三章中述及,此处仅对 受弯构件在楼盖结构中的设计和构造特点简要叙述。 1.板的计算及构造特点 (1)古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 ,一般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9 板 一般均能满足斜截 面抗剪 设计时可 不进行打 剪计算 (3)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板支座处在负弯矩作用下上部开裂,跨中在 正弯矩的作用下部开裂,板的实际轴线成为一个拱形(图11)。当板的四周与梁 整浇,梁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板的支座不能自由移动时,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 产生水平推力,由此产生的支座反力对板产生的弯矩可抵消部分荷载作用下的弯 矩。因此对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弯 矩可诚少20%,其它截面不予降低。 图11 板的拱作用 (4)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方法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钢筋弯起切断位置见 图12,图中当p/g≤3时,a=l/4:当p/g>3时,a=l./3.1为板的净跨。弯起式可当不等跨连续梁板的跨度差大于 10%时,连续梁应根据弹性方法求出恒载及活 荷载最不利作用的弯矩图,经组合叠加后形成弯矩包络图,再以包络图作为调幅依 据,按前述调幅原则调幅。剪力可取弹性方法的计算结果,连续板可按下述步骤计 算: 1) 确定最大跨跨内弯矩值 11 )( 2 + lpg 14 )( 2 + lpg 边 跨: ≥M≥ 16 )( 2 + lpg 18 )( 2 + lpg 中间跨: ≥M≥ 2)按已知最大跨跨中弯矩,在本跨(g+p)作用下,由静力平衡条件求该跨 支座弯矩,再以支座弯矩为已知,同理求得邻跨跨中弯矩,以此类推,求得所有跨 中及支座弯矩,该弯矩均应符合内力平衡条件及大于 24 1 (g+p)l 2 。 (4) 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的适用范围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节约材料,方便施工, 但在结构正常使用时,变形及裂缝偏大,对下列情况不适合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 计算方法: 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使用阶段不允许开裂的结构构件;轻质混凝土及其 它特种混凝土结构;受侵蚀气体或液体作用的结构;预应力结构和二次受力迭合结 构;主梁等重要构件不宜采用。 四 截面设计及构造要求 确定了连续梁板的内力后,可根据内力进行构件的截面设计。一般情况下,强 度计算后再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可不进行变形及裂缝宽度的验算。 梁板均为受弯构件,作为单个构件的计算及构造已在第三章中述及,此处仅对 受弯构件在楼盖结构中的设计和构造特点简要叙述。 1.板的计算及构造特点 (1) 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2)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要求,设计时可不进行抗剪计算。 (3)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板支座处在负弯矩作用下上部开裂,跨中在 正弯矩的作用下部开裂,板的实际轴线成为一个拱形(图 11)。当板的四周与梁 整浇,梁具有足够的刚度,使板的支座不能自由移动时,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将 产生水平推力,由此产生的支座反力对板产生的弯矩可抵消部分荷载作用下的弯 矩。因此对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弯 矩可减少 20%,其它截面不予降低。 图 11 板的拱作用 (4) 板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方法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钢筋弯起切断位置见 图 12,图中当p/g≤3 时,a=ln/4;当p/g>3 时,a=ln/3。ln为板的净跨。弯起式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