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体的非本质特征。在德里达的视野之中,文学、人性和主体就是“无”。就是 说“在语言中,主体就像一个无法被意义表达所把握的物品而被制造出来,在 真实界中被抛弃的存在之剩余物,只能作为‘无’这样一种无可捉摸之物在意 义中呈现自身。”四2159这句话除了说明主体的虚无本质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 的含义,就是说,人的主体性不仅无法通过某种有效的补充达到完整和统 而且,语言塑造了主体,但是又无法完全呈现。就像意义总是会溢出意图的原 初设计一样,主体有时候也会超.《祛魅》一书对此做出了详尽的分析,而 且有着自己稳健的判断,他指出,“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后现代思想家 们对‘主体之死的宣告,意在对现代主体的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义倾向的批 判和否定,它并不是对主体或主体性本身的毁灭。"B2在此情境之下,情感与 主体的关系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简单明朗,而是会隐蔽、复杂。“具体而言,它 们之间已经由过去的情感一主体模式逐渐演变成了情感一非主体模式,即情感 和文学情感已经从理性主体(即启蒙主体或笛卡尔式的反思主体)的操控下摆 脱出来,而与非理性主体(非理性主体仍然是一种主体,我们只是从与传统的 理性主体相对的意义上把它定义为“非主体”),即纯粹的感性主体日益亲 近。”③3如何与感性主体亲近,需要我们深入到情感转型的问题之中…..“作 者的情感抒写大多游离于文本的语境之外,成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以随意 摆弄的道具,进而导致作品的情感内容与其抒情形式之间无法有机结合,甚至 相互矛盾。"124文学之中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研究[名作欣赏,1998(5) [2]凯特麦高恩批评与文化理论中的关键问题[M].赵秀福,译.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2 [3]左其福祛魅与重构——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情感研究[M].天津:南开 大学出版社,2016 注意:同一个参考文献只出现一次,只是页码不同,分别标出即可,如本文章 中的[3]多次出现,文后参考文献只一个体的非本质特征。在德里达的视野之中,文学、人性和主体就是“无”。就是 说“在语言中,主体就像一个无法被意义表达所把握的物品而被制造出来,在 真实界中被抛弃的存在之剩余物,只能作为‘无’这样一种无可捉摸之物在意 义中呈现自身。”[2]159 这句话除了说明主体的虚无本质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 的含义,就是说,人的主体性不仅无法通过某种有效的补充达到完整和统一, 而且,语言塑造了主体,但是又无法完全呈现。就像意义总是会溢出意图的原 初设计一样,主体有时候也会超……《祛魅》一书对此做出了详尽的分析,而 且有着自己稳健的判断,他指出,“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后现代思想家 们对‘主体之死’的宣告,意在对现代主体的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义倾向的批 判和否定,它并不是对主体或主体性本身的毁灭。”[3]72 在此情境之下,情感与 主体的关系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简单明朗,而是会隐蔽、复杂。“具体而言,它 们之间已经由过去的情感─主体模式逐渐演变成了情感─非主体模式,即情感 和文学情感已经从理性主体(即启蒙主体或笛卡尔式的反思主体)的操控下摆 脱出来,而与非理性主体(非理性主体仍然是一种主体,我们只是从与传统的 理性主体相对的意义上把它定义为“非主体”),即纯粹的感性主体日益亲 近。”[3]73 如何与感性主体亲近,需要我们深入到情感转型的问题之中……“作 者的情感抒写大多游离于文本的语境之外,成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可以随意 摆弄的道具,进而导致作品的情感内容与其抒情形式之间无法有机结合,甚至 相互矛盾。”[3]124 文学之中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研究[J].名作欣赏,1998(5). [2] 凯特·麦高恩. 批评与文化理论中的关键问题[M]. 赵秀福,译.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12. [3]左其福. 祛魅与重构——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学情感研究[M]. 天津:南开 大学出版社,2016. 注意:同一个参考文献只出现一次,只是页码不同,分别标出即可,如本文章 中的[3] 多次出现,文后参考文献只一个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