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四题: 选项情况(社区A:6B:12C:10D:8E:0 学生A:13B:19C:12D:11E:10) 总计A12%B30%C24%D18%E12% 除去12%的人认为明星代言人对于该事件不负有责任外,88%的人都认为代言人对于代 言产品的质量问题负有责任,而且应该承担10%以上的部分。说明人们对于明星不负责的 代言行为持否定态度 第五到八题 从免检制度看政府在维护商业信誉上的责任:当被问及“你认为中国现行的免检制度效 果如何?”时,有45.2%的学生认为“完全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的约束作用”另有相当一部 分社区受访者(33.3%)认为是“对不同的厂家存在着差别对待,不公平”。免检制度的问题 到底在哪? 2000年3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査管理办法》及实施 细则。根据《办法》规定:“凡获取了免检证书的产品在免检有效期内,国家、省、市、县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査。”这一规定的官方解释是,落实 《产品质量法》中对质量过硬企业的奖励。也就是说,根据这个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 的部门规章,就让被赋予‘免检特权’的企业脱离了国家和地方的监管。”这显然只是一定 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国家在一定时期用来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和行业垄断所采取的手段,是 中央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走向世界的特定方式。也就是说,政府在一开始就牺牲了商 业免检可能造成的信誉、道德后果,来发展经济。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行为,最终给 长期享受“特殊待遇”的企业带来了危机,也给无辜的消费者带来了灾难。所以,从免检政 策的角度看,此次奶粉事件是政府在商业信誉管理上的严重失职。 当被问起“你认为免检制度的最终、最大受益者是哪一方?”时,有68.75%学生受访者 选择了厂家,61.1%的社区受访者认为是政府的相关部门。然而政府和厂家都为这种特别“优 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张世贤认为,国家政府监管部门充当着平衡生产企业与消费 者之间信息对称的重要角色,必须认识到免检制度是把“双刃剑”。当政府出现信息不对称时, 或公布的结果没达到消费者认可程度时,政府的权威性就会被怀疑。尤其是在以“国家信誉 作担保的时候,这个建立在社会公信力基础上的制度将会对政府、对社会产生严重的杀伤力。 这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清晰可见。当我们陈述了“国务院公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条例》,规定监管部门对乳品要定期监督抽查,公布举报方式和监管信息,并建立违法生产 经营者黑名单制度”的事实后,仅有143%的学生和不超过28%的社区受访者认为这项政策 很有效,可以定时知道哪些奶有问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分别为524%和667%)认为 “这次检查不出三聚氰胺,下次出来一个其他毒物也照样检查不出”或“从监管上入手永远是 有漏洞的”。对政府监管力度的信心缺失现象,在学生和社区受访者的反馈中高度一致。此 外,还有33%的学生选择了“效果不大,这仅仅是给监察部门又一道增加隐性收入的机会, 助长腐败”一项,表现出对检查部门的办事公正性、透明度的明显的不信任9 第四题: 选项情况(社区 A:6 B:12 C:10 D:8 E:0 学生 A:13 B:19 C:12 D:11 E:10) 总计 A 12% B 30% C 24% D 18% E 12% 除去 12%的人认为明星代言人对于该事件不负有责任外,88%的人都认为代言人对于代 言产品的质量问题负有责任,而且应该承担 10%以上的部分。说明人们对于明星不负责的 代言行为持否定态度。 第五到八题: 从免检制度看政府在维护商业信誉上的责任:当被问及“你认为中国现行的免检制度效 果如何?”时,有 45.2%的学生认为“完全是形式主义,没有实际的约束作用”另有相当一部 分社区受访者(33.3%)认为是“对不同的厂家存在着差别对待,不公平”。免检制度的问题 到底在哪? 2000 年 3 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及实施 细则。根据《办法》规定:“凡获取了免检证书的产品在免检有效期内,国家、省、市、县 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流通领域均不得对其进行质量监督检查。”这一规定的官方解释是,落实 《产品质量法》中对质量过硬企业的奖励。也就是说,根据这个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 的部门规章,就让被赋予‘免检特权’的企业脱离了国家和地方的监管。”这显然只是一定 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是国家在一定时期用来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和行业垄断所采取的手段,是 中央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企业走向世界的特定方式。也就是说,政府在一开始就牺牲了商 业免检可能造成的信誉、道德后果,来发展经济。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行为,最终给 长期享受“特殊待遇”的企业带来了危机,也给无辜的消费者带来了灾难。所以,从免检政 策的角度看,此次奶粉事件是政府在商业信誉管理上的严重失职。 当被问起“你认为免检制度的最终、最大受益者是哪一方?”时,有 68.75%学生受访者 选择了厂家,61.1%的社区受访者认为是政府的相关部门。然而政府和厂家都为这种特别“优 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张世贤认为,国家政府监管部门充当着平衡生产企业与消费 者之间信息对称的重要角色,必须认识到免检制度是把“双刃剑”。当政府出现信息不对称时, 或公布的结果没达到消费者认可程度时,政府的权威性就会被怀疑。尤其是在以“国家信誉” 作担保的时候,这个建立在社会公信力基础上的制度将会对政府、对社会产生严重的杀伤力。 这在我们的调查中也清晰可见。当我们陈述了“国务院公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条例》,规定监管部门对乳品要定期监督抽查,公布举报方式和监管信息,并建立违法生产 经营者‘黑名单’制度”的事实后,仅有 14.3%的学生和不超过 28%的社区受访者认为这项政策 “很有效,可以定时知道哪些奶有问题”,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分别为 52.4%和 66.7%)认为 “这次检查不出三聚氰胺,下次出来一个其他毒物也照样检查不出”或“从监管上入手永远是 有漏洞的”。对政府监管力度的信心缺失现象,在学生和社区受访者的反馈中高度一致。此 外,还有 33%的学生选择了“效果不大,这仅仅是给监察部门又一道增加隐性收入的机会, 助长腐败”一项,表现出对检查部门的办事公正性、透明度的明显的不信任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