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了大胆而又简单的答案:“我认为旧观念的寿命不会超过十年了” 由于大陆漂移说的革命性质,必须有比通常更为有力的证据才能使得这 理论获得科学家共同的支持。要使任何根本性的或彻底的变革为科学界所接受, 要么必须有无懈可击或无可辩驳的证据,要么必须有超过一切现有理论的明显的 优越性。显然,在本世纪20-30年代,魏格纳的理论尚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事 实上,直到50年代以后才找到了这种“无懈可击”的证据。而且,接受魏格纳 的观点就意味着必须对全部的地质科学进行彻底的重构。显然,在缺乏无可辩驳 的证据的情况下,人们当然不愿意这样做。芝加哥大学地质学家r.t.钱伯林 在1926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议论文集中写道,在美国地质学会1922年召 开的一次会议上,他曾经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我们接受魏格纳的假说,我们 就必须忘掉过去七十年中的全部知识并且一切从头开始。”现在看来,这种说法 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应当注意到,钱伯林的话在四十年后又在不同的意义上被重 新提了出来。1968年,图佐·威尔逊(1968a,22)在一部著作中写道:“既然 地球确实是以缓慢的方式运动着的活跃的天体,而我们非要把它看作是基本上静 止不动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彻底修改我们以往的全部理论和全部教科书,从全新 的观念开始,建立一门全新的科学。” 哈拉姆(1973,10)在试图解释为什么魏格纳没有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令人 满意的力学机制一一这普遍被认为是“接受魏格纳假说的最大障碍”一一时指出 “引力理论、地磁学和电学在得到满意的解释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就为人们普遍接 受了。”他又说,在地质学中,尽管对“潜在原因”没有得到共识,但这并没有 妨碍“前冰川时期存在”这一假说为人们普遍接受。然而,j.t.威尔逊(1964, 4)争辩说,“人们在满意地解释某种现象(如地磁场)或过程(如暴风雨)之 前,并不总是乐于承认这些现象或过程的存在的。”关于这一点,应当进一步作 些说明。r.劳丹明智地指出,大陆漂移的“力学机制”问题与“引力理论、地 磁学和电学”或“暴风雨的存在”有很大的不同。在大陆漂移说中,问题“并不 仅仅在于缺乏力学机制或原因,”(劳丹19782:古廷1980,288)而是“全部 可以想像得出力学机制都严重地冲击着物理学的理论。”而且,目前已经建立了 有关地球及其内部自然现象的理论且为人们广为接受,它们能够完善而合理地解 释大部分已经观察到的现象。了大胆而又简单的答案:“我认为旧观念的寿命不会超过十年了”! 由于大陆漂移说的革命性质,必须有比通常更为有力的证据才能使得这一 理论获得科学家共同的支持。要使任何根本性的或彻底的变革为科学界所接受, 要么必须有无懈可击或无可辩驳的证据,要么必须有超过一切现有理论的明显的 优越性。显然,在本世纪 20-30 年代,魏格纳的理论尚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事 实上,直到 50 年代以后才找到了这种“无懈可击”的证据。而且,接受魏格纳 的观点就意味着必须对全部的地质科学进行彻底的重构。显然,在缺乏无可辩驳 的证据的情况下,人们当然不愿意这样做。芝加哥大学地质学家 r.t.钱伯林 在 1926 年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议论文集中写道,在美国地质学会 1922 年召 开的一次会议上,他曾经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我们接受魏格纳的假说,我们 就必须忘掉过去七十年中的全部知识并且一切从头开始。”现在看来,这种说法 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应当注意到,钱伯林的话在四十年后又在不同的意义上被重 新提了出来。1968 年,图佐·威尔逊(1968a,22)在一部著作中写道:“既然 地球确实是以缓慢的方式运动着的活跃的天体,而我们非要把它看作是基本上静 止不动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彻底修改我们以往的全部理论和全部教科书,从全新 的观念开始,建立一门全新的科学。” 哈拉姆(1973,110)在试图解释为什么魏格纳没有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令人 满意的力学机制——这普遍被认为是“接受魏格纳假说的最大障碍”——时指出 “引力理论、地磁学和电学在得到满意的解释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就为人们普遍接 受了。”他又说,在地质学中,尽管对“潜在原因”没有得到共识,但这并没有 妨碍“前冰川时期存在”这一假说为人们普遍接受。然而,j.t.威尔逊(1964, 4)争辩说,“人们在满意地解释某种现象(如地磁场)或过程(如暴风雨)之 前,并不总是乐于承认这些现象或过程的存在的。”关于这一点,应当进一步作 些说明。r.劳丹明智地指出,大陆漂移的“力学机制”问题与“引力理论、地 磁学和电学”或“暴风雨的存在”有很大的不同。在大陆漂移说中,问题“并不 仅仅在于缺乏力学机制或原因,”(劳丹 19782;古廷 1980,288)而是“全部 可以想像得出力学机制都严重地冲击着物理学的理论。”而且,目前已经建立了 有关地球及其内部自然现象的理论且为人们广为接受,它们能够完善而合理地解 释大部分已经观察到的现象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