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20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2018级二班王子怡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 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单元第3课的内容,也是进入中国 近代史学习的第三讲。本课有四个子目:戊成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 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时间跨度为1895至1901年,主要讲述在甲午战争中国 战败后,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掀起瓜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改良,但最终 因缺乏社会基础且封建守旧势力镇压而失败。而后,又兴起群众性的义和团运动, 结果还是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再次联合。进入20世纪,列强又以镇压义和团为 由,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终清政府战败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之后,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革 命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学情分析】初中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已经涉及本课的主要事件:戊戌变法、义 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高一学生基本 上已经对相关事件有一定了解。到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好 马克思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而对近代 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仅要理性分析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各社会各阶 层救亡图存失败的原因,还要体会前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戊戌运动背景及影响,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影响等 问题的探究,培育学生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通过戊戌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时空要素梳理,帮助学生树立 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第 20 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2018 级二班王子怡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 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5 单元第 3 课的内容,也是进入中国 近代史学习的第三讲。本课有四个子目: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 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时间跨度为 1895 至 1901 年,主要讲述在甲午战争中国 战败后,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掀起瓜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自上而下进行政治改良,但最终 因缺乏社会基础且封建守旧势力镇压而失败。而后,又兴起群众性的义和团运动, 结果还是败于中外反动势力的再次联合。进入 20 世纪,列强又以镇压义和团为 由,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终清政府战败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之后,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革 命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学情分析】初中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已经涉及本课的主要事件:戊戌变法、义 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高一学生基本 上已经对相关事件有一定了解。到高中阶段,历史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好 马克思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而对近代 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生不仅要理性分析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各社会各阶 层救亡图存失败的原因,还要体会前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 通过戊戌运动背景及影响,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影响等 问题的探究,培育学生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通过戊戌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时空要素梳理,帮助学生树立 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