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成立时,即为成员。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年《现代》月 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11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肆业、 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 集内部分 诗作及此后所发表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1933年8月出版。1934年曾去西班 牙旅行,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7年1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 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1938年5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的香港分会,任理事,后并在文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讲课。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 报》剧刊《星 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 太平洋战 伊摩友 香港为日军占领。 他未 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很大损害。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后收入《灾 难的岁月》(1948)。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 等工作。1948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组,再次去香港。1949年据转到达北平, 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每 局工作。1950年2月8日因病 。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 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集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 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 迹,并具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一首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 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 当它 在《小说月报》发表时 叶圣 “替新诗底 新的纪 并由此获 “雨巷诗人”的称号。第二阶段的创作包括《我的记亿》集内《我的记亿” 一辑、《望舒草》 的全部以及《灾难的岁月》集的前几首。此时较多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保尔福尔 等人的影响,本人经过创作实我,也对诗歌艺术建立了自己的见地。诗集《望舒草》中的《诗 论零札》反映了他此时对诗歌的理解。如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 即不同于他第 阶段的作不后 ]于魏尔伦,而接近后期象征派诗人的观念 又如对待韵律利 形式,他反对“削足适履”或“选择鞋子”,而主张“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即强调 独创。总之,这一阶段诗歌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他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使他成 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指主要以《现代》月刊为中心进行创作活动并形成了相近的 艺术向的一部分诗人)的代表,较早就在中国出现的象征派诗歌创作从神秘难懂到出时的 为人理解或欣赏,有他的重要劳绩。 但这两个阶段的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思想情绪等都 还有较明显的局限 些论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 消极 狭窄 灭 “陶醉”等因素。这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个人不幸、徘相和忧郁,也 显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第三阶段的创作,指《灾淮难的岁月》集里的大部分。抗战开 始后,他的诗歌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1939年《元且祝福》一诗祝福祖 国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1941年在日寇监狱中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 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 贞气节 对祖国的解 成区怀着深情。现在见到的最后 《偶成》,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唤着“生命的春天重到”,“象花一样重开”。这三个阶 段创作的发展,正反映了一个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真实而艰辛的生活道路。 戴望舒实践的领域是宽阔的。不仅创作诗歌,而且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 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 作 二、《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5 成立时,即为成员。但后来对某些文艺问题的看法与左翼作家有分歧。1932 年《现代》月 刊创刊,他在上面发表许多著、译作。同年 11 月,赴法国,曾在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肄业、旁听,并继续从事著、译活动。此时编定诗集《望舒草》(收《我的记忆》集内部分 诗作及此后所发表新作,并附《诗论零札》一文),于 1933 年 8 月出版。1934 年曾去西班 牙旅行,1935 年从法国回国。1937 年 1 月,诗创作合集《望舒诗稿》出版。抗日战争爆发后, 先在上海“孤岛”继续著、译,后于 1938 年 5 月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 抗敌协会的香港分会,任理事,后并在文协举办的文学讲习所讲课。在香港期间主编《星岛日 报》副刊《星座》和英文刊物《中国作家》等。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为日军占领。他未及 撤退,以抗日罪名被捕,陷狱中数月,健康受很大损害。他在抗战爆发后所作诗歌后收入《灾 难的岁月》(1948)。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并进行著、译、研究 等工作。1948 年,因参加民主运动受国民党政府通缉,再次去香港。1949 年辗转到达北平, 参加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新闻总署国际新闻 局工作。1950 年 2 月 8 日因病逝世。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 人”(胡乔木《悼望舒》,1950 年 3 月 1 日《人民日报》)。 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收集在《我的记忆》集的《旧锦 囊》、《雨巷》两辑内,这时诗作在艺术上保留着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及欧洲浪漫主义诗歌的痕 迹,并具有明显的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等的影响,《雨巷》一首为此时期的代表作,诗作在 对江南雨中小巷的抒情中,反映出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压抑心情,受到人们注意。当它 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叶圣陶赞许作者“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由此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第二阶段的创作包括《我的记忆》集内《我的记忆》一辑、《望舒草》 的全部以及《灾难的岁月》集的前几首。此时较多接受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耶麦、保尔福尔 等人的影响,本人经过创作实践,也对诗歌艺术建立了自己的见地。诗集《望舒草》中的《诗 论零札》反映了他此时对诗歌的理解。如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 即不同于他第一阶段的创作,不同于魏尔伦,而接近后期象征派诗人的观念;又如对待韵律和 形式,他反对“削足适履”或“选择鞋子”,而主张“自己制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即强调 独创。总之,这一阶段诗歌数量较多,艺术上也较成熟,在他创作中最具代表意义,使他成 为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指主要以《现代》月刊为中心进行创作活动并形成了相近的 艺术倾向的一部分诗人)的代表,较早就在中国出现的象征派诗歌创作从神秘难懂到此时的 为人理解或欣赏,有他的重要劳绩。但这两个阶段的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思想情绪等都 还有较明显的局限。一些论者,包括他的友人,曾指出其作品中“消极”、“狭窄”、“幻灭”、 “陶醉”等因素。这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一些有才智的青年的个人不幸、徘徊和忧郁,也 显现了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第三阶段的创作,指《灾难的岁月》集里的大部分。抗战开 始后,他的诗歌从生活、情绪到艺术风格,转向积极明朗。1939 年《元旦祝福》一诗祝福祖 国和人民,渴望自由解放。1941 年在日寇监狱中所作《狱中题壁》和稍后的《我用残损的 手掌》,表现了民族和个人的坚贞气节,对祖国的解放区怀着深情。现在见到的最后一首诗 《偶成》,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呼唤着“生命的春天重到”,“象花一样重开”。这三个阶 段创作的发展,正反映了一个正直的、有高度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的真实而艰辛的生活道路。 戴望舒实践的领域是宽阔的。不仅创作诗歌,而且写散文、论文等,研究、论述的范围不仅有 大量外国文学,而且包括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等。同时,还作了大量的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 工作。 二、《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