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答案B 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 解析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F: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 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 方式。隐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因此,测交后代 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是( 的种类及其比例是由F,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决定的。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遇碘全部呈蓝 三分离定律和假说一演绎法 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 重难归纳 1/4呈红褐色 1.分离定律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1)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且只适用于性状由 D.F,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 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控制的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红褐色 (2)实质: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成对 答案C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解析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遇碘全部呈 (3)适用条件 蓝黑色,后代的性状表现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孟德尔的分离 ①F,个体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 定律,A项不符合题意。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 相同。 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项不符合题意。 ③F2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 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F1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 ⑤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定律,C项符合题意。F,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 (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证明 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能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不是直 杂种F,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 接证明,D项不符合题意。 生了分离。 2.下列叙述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证明 A.F1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为1:1 杂种F,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 B.F2的性状表现类型的比例为3:1 生了分离。 C.F,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 D.测交后代表现类型的比例为1:1 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不同类型(颜色)花粉粒的比例 答案A 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3.假说一演绎法 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1)基本思路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因此A项最能体现分离定律的 分析提 演 预期结果 相符 实质。 观 事实出 动手 假说成立 实验 学以致用 实 说 理 实际结果 不相符假说不成立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 (2)孟德尔用假说一演绎法推测、验证分离定律的过程 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提出问题→为什么F2中总是出现3:1的性状分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离比? B.运用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②提出假说→提出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等观点(即对 之一 分离现象的解释)。 C.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了其假说是正确的 ③演绎推理→F1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D.“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接近1:1。 融合”,属于假说内容 ④实验检验→通过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内容。 答案C ⑤得出结论→假说成立。 解析演绎推理是从理论上分析推测。孟德尔通过测 ”情境体验 交实验证明了其假说的正确性。 假说一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是不是测交实验? 提示不是。“演绎”是理论推导,而测交实验是通过实 四分离定律的应用及概率计算 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结果。 重难归纳 典例剖析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类型(正 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推法) 11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答案 B 解析 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F1 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 方式。隐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因此,测交后代 的种类及其比例是由F1 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决定的。 三 分离定律和假说—演绎法 重难归纳 1.分离定律 (1)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且只适用于性状由 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控制的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2)实质: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适用条件 ①F1 个体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 相同。 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③F2 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为完全显性。 ⑤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证明 杂种F1 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 生了分离。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证明 杂种F1 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成对的遗传因子发 生了分离。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 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不同类型(颜色)花粉粒的比例 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3.假说—演绎法 (1)基本思路 (2)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推测、验证分离定律的过程 ①提出问题→为什么 F2 中总是出现3∶1的性状分 离比? ②提出假说→提出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等观点(即对 分离现象的解释)。 ③演绎推理→F1 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接近1∶1。 ④实验检验→通过测交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内容。 ⑤得出结论→假说成立。 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过程是不是测交实验? 提示 不是。“演绎”是理论推导,而测交实验是通过实 验检验理论推导的结果。 典例剖析 1.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 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 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 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 黑色 B.F1 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 1/4呈红褐色 C.F1 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 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 红褐色 答案 C 解析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 蓝黑色,后代的性状表现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孟德尔的分离 定律,A项不符合题意。F1 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 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 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 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项不符合题意。 F1 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 F1 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分离 定律,C项符合题意。F1 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 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能证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不是直 接证明,D项不符合题意。 2.下列叙述最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1 产生不同类型配子的比例为1∶1 B.F2 的性状表现类型的比例为3∶1 C.F2 遗传因子组成的比例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类型的比例为1∶1 答案 A 解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因此 A 项最能体现分离定律的 实质。 学以致用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 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B.运用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之一 C.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证明了其假说是正确的 D.“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 C 解析 演绎推理是从理论上分析推测。孟德尔通过测 交实验证明了其假说的正确性。 四 分离定律的应用及概率计算 重难归纳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类型(正 推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