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使第一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的主渠道。 (五)把第二课堂做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开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课外实践 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使创新教育内容具体、载体丰富、形式多样。 九、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1、《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 参考书: 1、《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谢亚龙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论运动训练计划》田麦久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4、《运动训练学》董国珍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1997 5、《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函授教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十、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学习任务 对应毕业要求 1.立德树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第一、二章 掌握运动训练、运动训练 师德规范 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 学相关概念、理论体系: 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 辨证协同原则理论来源、 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体系及相关原则 2.能够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国 第三、四章 掌握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 学科素养 内外文献,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 训练分类结构、学科体系: 方法,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 实践应用相关训练方法与 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手段。 3.能利用所学运动训练学知识 第五、六、 掌握运动训练方法、负荷、 综合育人 与技能,组织与参与学校、社会 七章、第八 训练过程德学科理论知 等大中小体育竞赛、社团活动和 章 识:能够正确应用相关知 各类教学活动,培养积极进取、 识参与、服务院系体育活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体育品 动及赛事。 德。 (一)主要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上学习、实践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二)教学模式:小群体合作学习模式。(四)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使第一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 能力的主渠道。 (五)把第二课堂做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开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课外实践 文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使创新教育内容具体、载体丰富、形式多样。 九、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 1、《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7 参考书: 1、《运动训练学》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 谢亚龙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 3、《论运动训练计划》 田麦久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4、《运动训练学》 董国珍 沈阳: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 1997 5、《运动训练学》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十、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学习任务 对应毕业要求 1.立德树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 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 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第一、二章 掌握运动训练、运动训练 学相关概念、理论体系; 辨证协同原则理论来源、 体系及相关原则 师德规范 2.能够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国 内外文献,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 方法,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 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第三、四章 掌握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 训练分类结构、学科体系; 实践应用相关训练方法与 手段。 学科素养 3.能利用所学运动训练学知识 与技能,组织与参与学校、社会 等大中小体育竞赛、社团活动和 各类教学活动,培养积极进取、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体育品 德。 第五、六、 七章、第八 章 掌握运动训练方法、负荷、 训练过程德学科理论知 识;能够正确应用相关知 识参与、服务院系体育活 动及赛事。 综合育人 (一)主要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上学习、实践与课后作业相结合。 (二)教学模式:小群体合作学习模式